分享

鸢尾,大黄,葶苈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7-30 发布于河南

鸢尾

鸢“尾,味苦,平。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

【注释】 ①鸢:原作鸢,当作“鳶”。其缺笔,不知避何讳。②蛊:姜本作“虫”,“虫”当作“蛊”。③蛊毒:参见龙胆条。④邪:《新修》作“耶”。⑤鬼疰:参见代赭石条。⑥去:《千金翼》作“大”。⑦下三虫:下,除掉,去掉。《周礼·秋官·司民》:“岁登下其死生”。郑玄注:“下,犹去也”。三虫,参见薏苡仁条。⑧生山谷:据孙本补。

【语译】 鸢尾,味苦,性平。主治蛊毒、鬼疰这些毒邪;能够攻克癜疲积聚;祛除水湿;除掉三虫。生长在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土方。


大黄

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注释】 ①淤血:《诸病诸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淤血候》:“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瘀久不消,则变成积聚症也。"②血:《御览》作“血”。③血闭:即闭经。参见卷柏条。④留饮宿食:《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留饮宿食候》:“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在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气酸臭,腹胀满,吞酸,所以谓之留饮宿食也。”⑤谷:《御览》其下有“道”字。⑥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御览》无“化、和”二字。⑦生山谷:据孙本补。

【语译】 大黄,味苦,性寒。主要能除掉淤血;血脉闭塞而无月经;发冷发烧;能够攻克癜瘕、积聚;饮邪、食物停留,以之荡涤肠胃,推陈出新,使水湿、食物通利,调理内脏以消化食物,使五脏安和。生长在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大黄,亦称川军,其“下淤血,血闭,破癥瘕”,提示其能活血祛瘀,《千金方》用其“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用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患者同温醋七分盏化五丸,服之,良久下”。《千金翼》治妇人血癖痛,大黄三两捣筛,以酒二升,煮十沸,顿服。“寒热”提示其能清热,《姚合众》:“治小儿脑热常闭目,大黄一分粗锉,以水三合浸一宿,一岁儿每日与半合服,余者涂顶上,干即更涂。《圣惠方》治“热病狂语及诸黄,用川大黄五两,锉,炒微赤,捣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冷水调下半匙。”积聚八句,提示其能泻下通滞,《图经》载“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差理,帝从而遂愈”。


葶苈

葶苈”,味辛,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平泽及田野。

【注释】 ①葶苈:《御览》作“亭历”。②结气:即气滞,参见茈胡、麦门冬条。③饮食寒热:参见,射干条“食饮大热”注。④生平泽及田野:据孙本补。

【语译】 葶苈,味辛,性寒。主治瘢疲积聚而有气滞;能消除发冷发烧,以祛除顽固的病邪;使水道通利。一个名字叫大室。一个名字叫大适。生长在平原水草丛杂的地方及耕田、荒野。

【按语】 葶苈,亦称葶苈子。纵观全文其有活血行气,清热消食利水。治“癥瘕积聚结气”方面。《千金方》:“治腹胀积聚癥瘕,葶苈子一升,以酒五升,浸七日,日服三合。……治月经不通,葶苈一升,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绵裹纳阴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汁出,止。”在治水肿方面,《崔氏》:“治水气,葶苈三两,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捣万杵,若丸得如梧桐子。不须蜜和,一服五丸,渐加至七丸,以得微利即佳……此方治水气无比,萧驸马患水肿,惟服此得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