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好用的布局模型:对比模型2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3-07-30 发布于内蒙古


精题亮相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是哲人说过的三句话:

1.在最远处,我最虔诚。

2.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3.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请认真体会,选择一个角度,选用其中一句话作为题记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导引

材料中的三句话,尽管表述不同,含义重心却相近。三个句子都表达对近处的厌烦、不满,对远处的向往、憧憬。

很显然,这三句话饱含哲理,需要考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哲理的含义落实到事实、事件上。也即将哲理与事实叠合,找到哲理的现实支撑。

学生佳作1

远方是诗,近处更是诗

内蒙古林东一中 张凡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题记

谁不曾痴梦过江南雨巷桐油门窗,疏影横斜流水人家?可身其中,也不过丝丝寒雨古旧牌坊;谁不曾韵羡过阔海峻林莽山雪原,可走过玩赏,不过是汹涌的人潮中闪光灯下的影像;谁不曾赞叹过才子佳人抚琴吟唱,吴侬软语装点了一整个盛唐殊不知,才子佳人是那多数人的镜花水月、空自怀想

因为远在天涯,才有着不确定的真实。远方于是羽化成了人们心中的宿愿,成了此生不悔追逐的美好,成了梦,成了诗。

所以,古有书香门弟之后,寒门之子,为取功名,漂泊苦读一生,却无所成;今有杨丽娟痴迷偶像,一人之过却终背父之罪。

所以,远方不是诗。

……

教训历来不鲜,在我看来,莫不都是因为他们太过执拗于远方的诗,空踩在半空的云朵上望彩虹,而已全然忘却了地上的长河落日圆。哲人曾说: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在我看来,却不尽然。斯蒂芬·霍金钟爱科学,解开了神秘的宇宙之迷,他忠于远方的诗,可在近处,身为一名残疾人,却在那瘦小的身躯中崩发出了生命的勇敢与热情,非常人能及的意志与追求,他本身难道不是一诗吗?他不但是一昔诗,更是一曲颂歌,一首关乎人性永恒的乐章!

话已至此,何不让我们留意一番生活中近处的诗呢?你会发现,绮丽美好的梦并不只属于远处。晨曦中沐浴着雾霭的林荫小路是首诗;黄昏后寂寂的天空草野是首诗;夜雨中芳香清凉的空气是首诗;骤雪凹凸清晰的车辙是首诗;夜晚放学,静静等候的母亲是首诗;困顿难过,默默支持的父亲是一首诗;生之艰难,独自熬过的岁月是首诗;付出辛勤过,肯定掌声之于我们更是一首诗……

所以,近处才是诗。

拥有坚定且真挚的理想实属必需,它或许真的如诗般能带给你心灵的熨贴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铭记生活近处的诗篇,它们真实,诚挚,或许不完美,但它们才是真真切切曾经陪伴在我们平凡之时的宝藏,一旦失去,永不再来。

朋友,请坚信,远方是诗,近处是诗。

简析

这篇文章主体部分,明显分成了两大层次。这两大层次呈现出对比关系,分别由“远方不是诗”“近处是诗”统领。这两句话构建了文章主体部分的骨架。这样,文章既显示出了清晰的层次,又能在对比中突出主题——近处是诗。

学生佳作2

此岸褴褛彼岸霓裳

内蒙古林东一中 张帆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题记

星际的远客,太空的浪子,当“哈雷”的慧尾扫过半壁苍穹之时,曾令多少诗人为之欢呼,“一回首人间已是七十六年”,又曾令多少人的心随之澎湃。但是,天文学家的心在面对这奇观时,却掀不起一丝涟漪,因为他们知道,那炫丽的幻影下只不过是一堆尘埃。

同样的风景,当毫厘毕观时,剩下的,惟有一座空空的躯壳。美的产生,需要陌生与距离。当我们于远方勾勒心中圣地的神韵时,梦幻中的象牙塔撑起了理想的不可即,引我们神游于未见的天堂纵然为布履,亦可化为霓裳。

此岸终究衣衫褴褛。

近距离的梦想,犹如定格的画面,再无一丝浪漫与感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幽幽发光的玉盘寄托了多少人的思念与感怀,但阿姆斯特朗带走了人间的月,那印在茫茫太空的脚印,还给人们一颗满是陨石坑的冰冷星球,留下无数破碎的心。洁白的云朵,是天空的哈达,曾令多少人浮想翩翩,渴望翱翔于云端,握手碧空的长练,然而,气象学将云朵的本来面目公诸于众,那如雪般柔软之物,不过是一团水汽脑海中丝绸般的影像顿时裂成碎片,美感如泥水坠地。古人曾无限感慨:“夕阳无限好。”当漫地铺金的时刻,人的心也会蒙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夕阳的光是一天中最亮的淳蕴,让多少诗人陶醉其间,然而,太阳系谱图打碎了憧憬的光环,那令人心生遐想的光源只是一个红红的火球,从此,人们离诗意越来越远。

彼岸方显光彩霓裳。

人生有时并不需要近距离,咫尺有时并不如天涯,当一切都可以收入眼底的时候,将再没有神秘与新奇,心灵也会在熟悉中疲倦,想象在无力挣扎。

正如哲人所说:“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诗意不会生于近在咫尺的梦幻,否则,就不会产生嫦娥奔月的神话。舍近求远,舍的是现实的无奈与繁芜,求的是梦境的浪漫与诗意,更接近自然的心灵。

不要让事物都揭下面纱,留下远方朦胧的天山湖,守候诗意的唯美国度

简析

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两大层次,这两大层次用“此岸终究衣衫褴褛”“彼岸方显光彩霓裳”统领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两个统领句,既是下面内容的高度概括,又句式相近,语义上形成对比,就构建了文章主体部分的骨架。

学生佳作3

此岸·彼岸

内蒙古林东一中 郑姗姗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题记

常寄情于高居苍穹的皓月,放眼横跨天际的虹桥,却又伤感于那最熟悉的地方。

陌生的地方才有风景。

不知道月亮的地貌,心中就存有一份诗意的怀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不知道彩虹的构成,就会惊叹彩虹的美丽,心中生出无限的遐想。没有去过江南,心中的江南永远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里荷花……

遥望的彼岸,总是美好的风景。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人言“距离产生美”实乃名句。往往一些美不胜收精美绝伦的风景都位于你陌生的地方。它们的美在你的仰望中更显朦胧,更显风情。而常居于你眼下,那种自然本真触手可及的风景却被遗忘忽略,总是平平常常地掠过你心田。你向往着陌生的风景,而陌生地域的人却追求着你这里不经意的景致。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正如之琳《断章》所言:“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明自己就身处佳境幽处,却熟视无睹。而又一味地向往,追求远处那陌生的美,任凭脚下美景流光溢彩。其实并不是自己身处的景不美,而是太过于熟悉,以致于在内心里早已激不起欣赏它的兴致,已经对它的这种美没有太多感应,而去陶醉于陌生,寄情于高处。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不是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人往往都会犯这个毛病。同样的风景,当只剩下一副空空的躯壳失去了其在远观时的神秘与朦胧一切在远处时陌生勾勒出的幻想,此时落地为泥,再也无法披上那五彩霓裳。

当人的足迹印在月球表面,人便永远失去了它,坑坑洼洼的陨石撞碎了人们心中那轮圆圆美美的月。从此月不再神秘,不会再有白狗拜月的寄托。当光的色散原理公诸于世,那弯拱虹不再色彩斑斓彩虹仙子不会翩翩起舞,那只不过是阳光经水滴反射出来的幻影罢了。色彩纷呈的梦碎了一地,无法拼接。

美的产生需要陌生和距离陪衬,浪漫的情愫懵憧于朦胧

窗外细雨潺潺,是谁又在此岸对着远处虔诚的眺望?

简析

文章分为两大层次,用两句概括的话“陌生的地方才有风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统领,这两句话形成了对比。这样,文章主体内容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行文,文章层次非常清晰。层次清晰,是取得高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佳作4

守望心中的诗意

内蒙古林东一中 刘珊珊

在最远处,我最虔诚。

——题记

在最近处,我最傲慢。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再美的景致,因为离得太近,太过熟悉,也就没有风景了。一处湖泊,尽管山光水色,尽管碧波微澜,太熟悉,也就激不起心中的美感了;老师、同学、朋友在身边,天天见面,也就没有了美感了……

在最远处,我最虔诚。

梦中萦绕的总是那个多雨的江南。

手执油纸伞渐行渐远的倩影,和着雨打青石板发出的清脆声响靠着斑驳的旧墙,望着爬满青藤的老屋引发无际幻想。斜斜细雨,水汽氤氲,给江南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不甚明朗。诗意的江南在梦中静静流淌。

曾记得小时候,家中有一棵美丽的树。秋天,别的树都落光了叶子,在瑟瑟秋风中颤栗只有这棵树满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不经意一瞥,仿佛光芒如水般在叶片上流淌。在秋日的午后,我经常望着它,对它充满诗意的遐想。我问过其他人,但无人知道它拥有一个怎样诗意的名字。或许正是这份神秘,让它诗意的美丽永远摄于我心灵的底片。

花之半开,人之微醉,不会因全然不知而心生拒绝,也不会因过于熟悉而感到倦怠。对于生活中诗意的美丽,我只将它收于心底。路边一丛火红的枫树,抑或是夏日一杯清凉的饮品,将曾经的美丽当作一片美好。如一杯醇香的咖啡,饮过后仍回味悠长,如线如缕缠绕于人的心头。

由此,不去普罗旺斯也罢,守望静静绽放的紫色浪漫。不去英国也罢,守望远处晨光照亮雾都的晨曦。不去荷兰也罢,守望远处金色郁金香旁吱呀转动的风车。

梦中依然是多雨的江南。

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潇潇烟雨的江南,流淌的诗意造就了柔婉的情思。

一双纤纤玉手,一壶清澈的泉水,茶飘浮在滚烫的水中。茶幻化作一缕香魂,一缕沁人心脾的幽香。我守望着溢满茶香的江南。

幽深的竹林,悠扬的洞萧,朱唇轻启,连绵的思绪化作七孔的风流。在动与静的融合中,经受七孔之伤的竹子奏出一支心曲。我守望着曲折婉转的江南。

在最远处,我虔诚地守望心中的诗意,守望诗意的江南。

简析

文章分成了两大层次,第一层用在最近处,我最傲慢”概括和统领,第二层用“在最远处,我最虔诚” 概括和统领。

这样,全文就构建了对比性的骨架,文章既内容饱满,又层次清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