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小泉|《国富论》札记(第一篇)

 涓涓小泉 2023-07-30 发布于江西

读经典,与伟大灵魂为伍——题记

曾经,我在教书之时,立下一志向:将教科书中所提及的人物(其传记),文化人的作品(原典)都通读一遍。而且也在往这方向努力。但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告诉我们,哪怕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宏愿。

那就退一步,将经典多读几遍,能读多少,读进多少,理解多少,那就只能随缘了。安顿好了内心,那就出发吧。

今天就我手头的版本《国富论》前八章的内容,做一札记,以示这段时间并无荒废,是读了一点书的。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论分工

分工带来专业化工作,提高了效率,加上协作,使社会有序运转,财富得到增殖,整个人类福祉得以提升。

——分工、协作越成熟的社会,其财富增殖及普惠程度越高。

第二章论分工的起因

分工是人类社会所共有和特有的一种倾向,而且这种协作并非基于别人的关心,相反是基于每个人的利己之心。于是,人们通过契约、交换和购买能满足绝大部分需求,于是在这种相互交换中产生了分工。

——比如当下教育的内卷,其实质只不过是在未来的分工中,找到一个有利的位置。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主要指市场的空间范围,一般要有一定规模的大城市,或者是通过交通联系起几个城市。在亚当斯密那个年代的认知范围内,水运成本最低,而且水系发达的地区,最易促进分工与改良,比如四大文明古国这样以大江大河组建起来的市场范围。

——分工自古有之,而古文明以内河航运便能够满足财富的创造与积累,于是难以产生对外扩张的内在需求。

——西方殖民者早期在东方的通商行为,不过是将原有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效率提高了而已,即便如此,就已经够西方殖民国家获得超额利润,以有助于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效用

分工形成后,所有人都成了商人,社会也成为所谓的商业社会。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渐渐决定使用金属作为交换媒介。其优点有能保存,被分割,被衡量,而且,官府加盖官印为货币的信用背书。政府享受到货币带来的利益之后,便以损害债权人的方式,不断发行新的货币,一旦超过一定量,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公共灾难。

——当下美国不断发行新债偿还旧债的方式,加上美元潮汐薅全世界的羊毛,已经引起包括中国、日本等美国债权人的强烈不满。全世界都在寻求一种新的金融秩序。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和货币价格

商品的价值等于拥有它而获得的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财富的购买力是支配当时市场上各种劳动或劳动产物的权力。货币地租随着美洲金银矿的发现逐渐降低、谷物地租相对货币较易保持原有价值。主要是因为等量谷物在不同年代里具有几乎相同的价值。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劳动量相关,商品的名义价格跟金银价值的波动相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于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能跟亚当斯密的“商品与劳动关系的论述”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政府与商人在金银币的铸造与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谷物价格由地租、劳动和利润三个部分构成。由此推广到其他商品均由资本、劳动与利润三个部分组成。全部年产物部分被投放到劳动阶层身上,大部分被游手好闲者消费。

——作者是由资本方、劳动者等上升到国家财富的分配,能看出总体财富的增减。

——“劳动生产物被用以交换后获得的货币、劳动或其他货物,除了足够支付工人工资以及原材料成本以外,还能有一部分剩余,这就是纯利润。”此句易让人想起马克思所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商品的市场价格受其实际供应量和愿意支付它的自然价格(或者说愿意为它在出售之前已经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买单)的人的需求量之间的比例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商品的成本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地向其自然价格靠拢,但有例外,比如:有效需求增加;个别劳动者技术提高获得资本的额外利润;垄断权力获得的垄断利润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与此有较为密切的关联。

——地租、工资和利润三者划了一个底线,是商家能接受的市场价格的最低部分。有效需求与商家供给是对立统一的。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早期,劳动者获得全部劳动产物;土地私有化后,地租成为劳动者在土地上的全部劳动所得中第一个被扣除的项目;利润成了劳动者在土地上的全部劳动所得中的第二个被扣除的项目。雇主易于联合,常想降低工资;劳动者想团结起来提高工资,一是维持生存,二是赡养家庭。收入与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增加。中国近五百年处于停滞状态,“劳动者数量大于社会的需要量,就业机会常显不足,于是劳动者为了要获得工作不得不互相竞争”。提高下等阶层生活水平,可促进劳动者结婚和增殖,满足劳动需求,使劳动价格回到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程度。这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物质匮乏的年份,用来雇用劳动者的资金比前一年少了,为了营利职业,劳动者相互竞争,会促使劳动的真实价格和货币价格降低。”江西天价彩礼是江西经济塌陷后,女性被周边省份虹吸而相对减少,男方主动提高彩礼价格以争取在脱单过程中获得优势。

——中国社会停滞(亚当斯密所处的年代),农民的内卷相当严重,其根源在于国家对于劳动的社会需要量不足所致,所以,提高劳动的社会需要量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资本利润主要受以下三种因素影响:所经营的商品的价格变动;竞争者和消费者财务状况的好坏;商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种种意外。利润减少是商业繁荣的结果。作者通过荷兰人向利率高的国家发放贷款,说明资本过剩会向外追求高利润,同时因为资本外流,国内资本投入减少,国内行业的竞争因此缓和,利润会有所增加。“财富增长迅速的国家,很多商品价格是以低利润来补偿高劳动工资,从而使得它们的商品可以与欠发达且劳动工资较低的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同样的低价售出。”事实上,高利润比高工资更容易抬高商品价格,所以,抱怨高工资带来物价提高与产品销量降低的资本方,总是对自己的高利润引起同样结果视而不见,对于自己得利造成的恶果只字不提,是一种违背事实的虚假宣传。

——商人和工厂主们掌握话语权,他们通过舆论宣传显得“文明”,而群众通过集会、游行、示威等方式主张自身权利,就显得野蛮,这是明显的“双标”。看来“双标”是古今中外人性中自我中心的本能使然。中国古代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如当下美国讲碳排放,只许美国多排,其他国家不能排,妄图剥夺别的国家的发展权。

小结:一位学者,要做到论断公允,不偏不倚,而且基于事物本来的样子,有理有据的论证,而非基于傲慢与偏见,其论述方有穿越时空,引起后世读者共鸣的可能。毫无疑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总体上是这样一本书,至少从作者立论的主观意图是如此。所以这样一部经典,值得所有人都读一读,如果读不通,读不懂也没有关系,可以放在枕边,随时拿起来读几段,说不定,某天就读完了,读懂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