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沃尔克时代,消散的三大“劝诫”

 令君王上 2023-07-30 发布于广东
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从0~0.25%,迅速拉高到现在的5.25~5.5%,加息幅度仅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沃尔克时期的政策主张,到现在很多人依旧不敢相信美联储会如此强硬的加息,但现实就是美联储加了息,现在的关注点转移到高利率下的市场走向,也就自然部分借鉴后沃尔克时代的经济表现。而沃尔克真正贡献还有给各个经济体的三条建议:稳定的货币购买力、稳健的金融体系、纪律严明且高效的政府。现在的经济金融危机几乎都可以从里面找到原型,各国央行越来越像是政府和政客做政绩的工具,代价则要所有人来承担,三条建议明确但又几乎不被重视,最终不可避免的陷入周期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和痛苦的出清周期中。文章较长,约4000字,望读者见谅和耐心。
1. 棘手的滞胀
上期文章我们提到,凯恩斯主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受到严重的冲击-滞胀,错误的货币政策,即长期宽松的货币供应,给美国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陷入了一个和现在类似的怪圈,毕竟欧美的劳动者思维模式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异,当遇到高通胀的时候,不是削减非必要开支,而是要求企业涨工资,叠加供给冲击,货币追着市场的商品跑,直至通胀站上10%以上,物价指数在几年内都以13%的速度增长。政策过度的迷信凯恩斯主义,失业和经济衰退压力下,不断的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放水越多,市场的通胀越难以被抑制。
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客均束手无策,当时的总统吉米卡特发表著名的“萎靡演讲”,为抵抗通胀的失败而苦恼,短短几天多位内阁部长引咎辞职,当然也包括以控制通胀为核心目标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以强硬的做派被临危受命来抗击通胀,或者说极高的痛苦指数时必然要求一次沃尔克时刻,所谓的时势造英雄。有意思的是,沃尔克上任的当时大致分为两派,经济学者们支持货币供给收缩模型来支持抑制通胀,而政治家们则主张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新上任的强调美联储独立性的主席充满担忧。现在其实很多经济体都有类似的问题,经济学模型即便很多时候是具有参考的,但政客主导的决策中很难推动,其代表的利益并非大众,导致即便经济陷入艰难的困局,也不忘为特殊群体牟利,代价则往往是苦一苦百姓,很有可能还是打着民生的旗号做着极致利己主义的事。
2. 加息政策推行的阻力
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货币幻觉,不断上涨的资产价格,不断推高的物价水平,市场的财富不是货币,而是以货币衡量的商品和生产力,很多人总是喜欢本末倒置,就和所谓的金融创新来解决发展问题,无非是把风险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消化。但并非所与人都会这么理解,滞胀形成以后,高失业率,高通胀叠加20%的利率水平,必然导致短期的经济更加困难,企业停止扩张,资产泡沫破裂,大量的投资品投机品显出原形,货币幻觉消失了,类似于沃尔克用大巴掌抽醒了在货币幻觉下做着美梦的市场,当然阻力极大。
重要的是,美联储自己内部对于加息可以抑制通胀和对衰退的担忧,让加息决议的投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当美联储把贴现率提升到10.5%时,市场的通胀依旧上涨来到15%,这让继续加息产生了动摇,美联储自己都对继续加息的效果和可能付出的衰退风险持怀疑态度,虽然沃尔克在提议继续加息的投票中通过,但比例只有4:3,并不是什么大的优势,这种比例反而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抑制通胀信心的猜忌,不少声音和去年笃定美联储不敢加息的群体如出一辙。
这里也有一个对现在美联储不敢轻易退出收紧政策的案例,或者说沃尔克加息周期的小插曲,1980年初,美国经济在快速加息下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并且在3月之后呈现通胀下降的趋势,货币政策顶不住压力开始松动,利率从3月的高点的20%下调到年中的10%左右,进入了短暂的降息周期,市场的响应迅速,不管是金融市场还是实体市场,都表现出了回暖的迹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政策信用的冲击,79年到80年初的加息努力和建立起来的信心受到冲击,通胀依旧居高不下,维持在10%以上,且更加肆无忌惮,因为不相信美联储能顶住衰退的压力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事实上市场低估了沃尔克时期美联储的决心,表现出更强的决心,但错误的小插曲也要付出更严重的代价,让该轮的收紧周期继续持续了一年才敢停止。这个历史教训是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通胀呈现向下的趋势并不意味着不会反弹,半途而非打破自己的信用,朝令夕改,再想延续控制通胀的决心,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这也是很多人误判美联储决心的一个原因,通胀和失业率才是美联储的最核心指标,只要通胀还没到2%左右,失业率也不是非常高,美联储不会轻易退出收紧政策。这里的收紧不是继续加息,只要不降息,市场的抽水就还在继续。
3. 双底衰退与复苏
沃尔克时期加息停止于1981年7月,但市场并没有很快恢复,相反市场的衰退加速在加息停止后才刚刚开始衰退持续到82年中下旬,到了接近83年才开始逐渐恢复,相当于1979年到1983年短短四年时间,经济体发生了两次衰退,这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说宽松货币是市场热度上浇的汽油,极大的推动了资产泡沫,那么加息就是对于资产泡沫的沉重打击,美国如此,日本也是如此,谁不喜欢债务支撑的繁荣?只是越往后,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越弱,副作用反而越大,资产泡沫一旦形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全无伤的消化这个问题,无非是及时止损还是把经济体的未来透支掉继续维持几年资产泡沫。
沃尔克的加息导致社会怨声载道,即便在美联储加息前失业率已经非常高了,事实上美联储加息周期内,失业率变化相对缓慢,直至双底衰退以后,失业率才开始缓慢下降,市场出清于否,凯恩斯主义拿通胀换就业率的工具都已经失效了,如果没有沃尔克的崩溃疗法,这种滞胀要持续的时间更长,失业高企的同时还伴随着极高的通胀,把经济衰退归结到加息也是缺乏逻辑的,天天嗑药身体遭坏了,还能怪医生戒毒时的强硬吗?当然沃尔克也被绑上桅杆,虽然他不是滞胀的始作俑者,但要为治疗市场的顽疾而成为众矢之的。
短短三年时间,经济虽然经历了残酷的出清,但在82年中旬,约停止加息一年后,衰退触底,经济开始复苏,具体表现在个位数的通胀,一度下降到4%,失业率开始下降,金融市场投资热情回升 ,到了1983年中期,大多数经济指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沃尔克也是位数不多尝试驯服滞胀的人。在其离任之时,美联储从政府部门和政客干预市场和创造政绩的工具,变成了备受尊重的机构,同时协助恢复了世界各央行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但沃尔克本人也对这种短暂的公信力担忧,正如沃尔克本人所震惊的事情那样 ,在1984年的一个非正式场合,被告知:“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不要提高利率。”历史的车轮又回到了起点。
4. 消散的三大预防风险的“真理”
沃尔克一生都在探索和追求的三个避免经济危机的真理:
稳定的价格:各国央行应该以价格的稳定为核心的调控指标,现代金融体系下,信贷派生货币,失信消灭货币,政府部门过度干预央行的决策,很可能再度制造滞胀等经济问题,央行应该保持一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央行要为自己所有的“负债”负责,也就是为所有手握存款的大众购买力负责。
稳健的金融:这点在次贷危机时已经被验证,金融体系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必然会自发的放大和创造金融风险,不稳定性才是现代金融的最基本特征,所以要不断的给金融体系加上约束,维持稳健的金融体系运转。
高效运转的政府: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中,过于理想于政府增加财政赤字可以有效的刺激经济各方面的热度,然而每个经济体的政府花钱效率差异极高,有的经济体会增加直接的民生支出,有的经济体则习惯用间接方式来以工代赈,救市资金被层层盘剥,效率低下,还有的贫穷国家利益集团则会挪用国际救助资金,给自己建造辉煌的宫殿。只有高效运转的政府才能真正驾驭有形的手,乱用有形的手反而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经济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富人有跟高的话语权和干预政策的倾斜方向,有形的手玩的反过来是劫贫济富且路径依赖,直至创造更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虽然沃尔克的努力,成功的击退过通胀,但权力与利益分配的车轮必然不会因为几个人的努力而停止转动,政治周期对于货币周期的影响在美国历史几乎无不应验,美联储也不可能完全独立而不受干预,宽松货币政策在不适宜的时候长期维持,加息则困难重重,直至再一次创造高通胀,增加居民的痛苦指数。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联储长期维持几乎0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包含了几乎全部的奥巴马执政时期,而短暂的加息早早被干预打断,成为特朗普政府获取选票和刺激经济的筹码,并且在疫情冲击中再次开启无上限量化宽松,重复着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叠加供给冲击带来了更高的通胀。
高痛苦指数下,不可避免的再来一次沃尔克时刻的加息,这也是美联储过去学到的东西,且在高基数得到的3%的通胀水平下,很可能出现通胀的反弹,所以不会很快退出紧缩的货币政策,代价则是其自己的预期:要承担轻微的衰退,这个轻微有多轻微还要看未来一年的表现。这几天美联储又降低了衰退的风险预期,认为今年加息不会带来经济衰退,似乎本次加息美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更强一些,但高利率之后才是真正的挑战,正如沃尔克时刻最艰难的是停止加息后的一年内。
经济周期容易判断,但政治周期充满不确定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坚守住底线,历史可能会再次重演,明年就是美国关键的大选,现任美联储主席会不会也收到一句:“总统命令你在选举前下调利率和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鲍威尔像沃尔克那样直接转身离开呢?或者说现阶段全球哪家央行行长可以做到这点?
现实则是各国央行逐渐都失去了独立性,不再以居民的货币购买力稳定,监管和建立稳健的金融体系,反而在效率并不高的政府部门干预下,成为财政的钱包,与沃尔克坚定不移的追求稳健货币政策和好的政府的方向相反,成为政治和既得利益者分利的工具。结果是最终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传统经济危机、现代金融危机中,贫富分化更严重的时候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很难理解的是,现在流行且大肆宣传的比烂理论,成本到底是谁的呢?还有人以此为荣呢,各个经济体不约而同的周期性陷入更长期且更痛苦的出清中去。
长篇创作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益,请推荐给更多读者阅读,感谢您的关注、推荐和支持,将是公众号长期更新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