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黑龙江波涛 2023-07-30 发布于黑龙江

(一)

在中国园林中最为普遍习见的建筑物就是亭子。因为玲珑美丽、形式多样多采、构筑简便、占地不多的亭子最适合于点辍园林的风景。人们在园林中活动,不外游赏和休息,因而是流动的,并且一般是处于露天环境中。由此产生一种要求:在游赏途中设立一些休息站,既可驻足暂时体息、蔽日纳凉。又可纵目畅览周围的景色。需要这样一种建筑:开朗而便于眺览,小巧而适合于路线上可能遇到的不同地势和环境如山地、水边、矶头、林间……等等。解决的方式可能是多种的。但亭却最为恰当。

在大的园林例如颐和园、北海、西湖之中,亭不占突出地位,然而却少不了;在小园林由于整个园的面积小,不能容纳较多的大建筑。亭的作用便变得重要;对于山地、矶头之类基地狭促的风景名胜之处,则亭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

为了满足人民休息娱乐的要求,园林的建设方兴未艾。由于亭的特点,今后也必然要建很多。在我国园林建设历史上,用亭建亭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是园林建筑艺术方面极有价值的遗产。许多前人留下的亭,我们仍在维修使用,至今还亭亭玉立,为园林生光增采;但更重要的是吸取前人用亭的艺术经验,为当前园林建设服务。

本文主要企图说明我国园林用亭传统手法的一些特点。所见有限,希望同志们指正。

(二)

亭的位置的选择,一方面要便于眺览风景的,同时是一个休息的场所;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作为被观赏的景物。某处视野是否设亭,不仅取决于眺望的角度,是否良好,也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地势的高低、树木疏密、附近建筑关系以及本身的造型要求等,都影响这一选择。例如,颐和园的一个极好风景眺望点是佛香阁所在的位置,但不能设亭,因为这里是全园景物及建筑的中心所在,体量甚小的亭,会削弱中轴线的突出,对于高大的万寿山背景,也显得渺小而缺乏应有的体量来控制全部景物。所以,亭只用于万寿山侧翼的其他眺望点,如荟亭、重翠亭等。

所谓游赏眺望,既指山巅高地的纵目远瞭,也是指溪涧小径、林荫深处、苍松翠竹之间的徘徊寂静。明代计成在他的“园冶”一书中讨论到亭的位置时提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止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绿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假濠濮之上,……倘支沧浪之中,……。”这里指的“花间”、“水际”、“山巅”、苍松翠竹、溪涧、湖面等等都是不同情趣的景致。有的开扩舒畅,有的幽僻清静,各有其妙。

古人注意从眺览角度来选择亭的位置,同时也注意由于设亭所引起的景物变化。我国园林的传统优点,是善于利用(即所谓“因”)自然环境。利用而加改造后的园林环境。有区别于天然未凿、混沌一片的自然坏境。其精要之处,就在于利用各种方式形成景物点、面,并使之有主有从,有变化有层次,有不同情趣的对比,有引导地展开景物面(即所谓“移步换景”)。那末,亭的处理转点如何呢?举几种情况来看:

山地,这是宜于远眺的地形。特别是山巅、山脊,眺览的范围大(方向多),因而常常设亭。但是,园林的高地,由于人的行程能力所限,不宜太高。小如苏州诸园,由人工堆成,距平地不超过四、五公尺,观赏范围,以园为限,大如北海、颐和园,也只在25-60公尺之间,已经可看到数十里范围。高度不大的山脊设亭,易于形成景物中心。例如苏州的沧浪亭,拙政园的雪香云蔚,留园的可亭(照片1-3)。较高的山,亭的构图意义不大,但也有例外的,如北京景山万春亭一组五亭,是绝妙的眺览处。凡是登临其上的人。难能忘记尽收眼底比图画还美丽的伟大北京城?万春亭是景山最高点,山脊基地狭小,只宜设亭。但这个位置其南是由正阳门至神武气势宏伟的构图轴线的收束,其北是钟鼓楼经地安门构图轴线的收束——实际上,它乃是伟大北京卓越艺术构图南北主轴上不可缺少的一个枢纽。为了突出强调它的地位,万春亭不仅有其本身三重叠檐的宏丽形体,而且又对称地在两翼各建两亭:较小而有变化。若不是一组五亭,单一个万春亭对于颇高的景山,将是份量不足而感渺小。当然,景山的位置环境条件很难再遇,但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用亭的例子。(照片4-6)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 沧浪亭(苏州)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 雪香云蔚(苏州拙政园)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3 可亭(苏州留园)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4 景山万春亭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5 景山五亭全景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6 由景山万春亭看地安门大街

登高为了望远。但常常由于行程能力的限制,或为中途休息及其他原因,亭不在山最高点。在半山腰选择亭址时,应该在较凸出而不致掩遮前景的地位如次高山脊、陡壁上的台地等。这时亭或者不是景物的中心,而成为整个构图中的一个呼应点。当然,由于眺览的范围小了,希望亭设在山的有较好景物的一侧,例如照片7。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7 北海见春亭

贵阳的黔灵山公园用亭佳妙恰当。例如在陡峻的山体上,辟之字形登山石阶,而盘折一层,则设一亭,上下相叠,计有四亭。这里的亭,休息作用非常显著。同时,另一方面它恰好又是利用来引导游赏路线的路程标志,使观赏者预先有达到某点的愿望和积极情绪,每一亭都将是登山劳累时的一个园休良所。安排园林的路线和设置亭,应当如此体察入微。园西北有黔灵湖,南北两峰对峙(不是最高峰)。各筑一亭,隐于万章松杉之间。登临其上,眺青峰重叠,俯瞰湖面如镜,景物异常旷阔,和到亭以前的视界掩蔽、崎岖劳累的感觉,恰好形成对比(照片8-9)。此例从休息和眺览要求看来也是极好的。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8 黔灵山路亭(贵阳)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9 黔灵山峰顶亭远视(贵阳)

水面设亭。清澈的水面给人以明朗宁静的感觉。垂杨、游鱼、清芳的荷花,远山近树的倒影……这些画境,都和水分不开。因水设亭,应尽量接近水面,一般选择在突出水面的池岸、石矶处。或建于桥上,小岛上,近岸的水中。总之,使亭为水面所环绕,而不宜退入隐蔽的水湾以远离水面,宜低而接近水面而不宜高(但也不绝对,要看所对水面大小而定)。如此效果方好,亭的形体大小,也看所对水面的大小而决定。例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廓如亭(八方亭)形体宏丽,和昆明湖的水面是相称的。北海北岸五龙亭,更以对称布置成为统一整体的五亭来和辽阔的水面对比,构成北岸的主要景物(照片10-13)。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0 知春亭(北京颐和园)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1 西湖三潭印月三角亭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2 大观楼某亭(昆明)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3 北海五龙亭远景(北京)

而苏州各园的临池水亭,体量皆小,有的只是由廊变化的半亭,适合于较小的空间与水面。苏州西园湖心亭形体虽高大,似乎不合比例,但它是全园景物中心,自整体言仍为合理(照片14)。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4 西园湖心亭(苏州)

桥是水面上的艺术品,桥上置亭,更是锦上添花。桥亭原有路亭的性质,可供休息,我国园林中对此更有丰富处理手法。小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三角亭,大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以及颐和园的若干桥亭,热河承德清代避暑离宫中的桥亭,都是好的例子(照片11、15、16及图25对景)。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5 避暑山庄桥亭(承德)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6 颐和园练桥(北京)

我国园林,往往使水面处于中间,环境水面利用远山起伏﹑植树、堤岸和楼、阁、廊、亭﹑塔幢等建筑构成有变化而统一的画面。它们俩彼此呼应,互为对比,皆为练上一环,不可或缺。西湖、颐和园、北海和苏州等著名园林,大抵如此。而面积较小以水面为中心的园林,亭的作用更为突出(照片17)。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7 梧竹幽居(苏州拙政园)

一般平路的亭,眺览作用较少,而休息和作为景物的意义较多。常见亭位于岔路口上,为交通必经。这不是好办法。为避免不一定需要停下的游人穿过,最好让离路口,位于一侧。旧的园林只为少数私人所有,问题不大。但我们应考虑群众游览的情况。但也可用加大亭的面积或平面处理上保留休息范围的办法解决;例如:用平面。(昆明园通山有此式,但只一出入口)(见照片18)。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8 圆通山某亭(昆明)

从休息着想,亭最好处于林荫清静之处。从烈日曝晒,肩摩踵接的大道,转入林间小亭从容休息,有凉风花香,更有泉涧清流,确是令人愉快。这种环境的变换,是丰富园林内容手段之一。

江南园林,如苏州诸园,多数是在私人宅院范围内修建起来的,或又分割为几部分,所以完整空间不大。为避免此空间再被分割,往往园的地形高点贴近界墙。在贴近界墙的高点建亭,便形成半亭。半亭的手法型式颇多。我国园林传统之一,是“大中有小”,大园包含了一些小园(如北海的静心斋,颐和园的谐趣园,或仅为若干互相联系但自成单位的小园合成(如已焚毁的园明园)。“大中有小”的办法,也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园林所利用的作为功能分区的一种手段。如此,半亭仍有参考价值(照片19)。半亭的另一作用是作出入口的标志或景物用。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19 狮子林御碑亭(苏州)

廊间的亭,多数是起构图变化的作用,如颐和园东西长廊各有两亭、谐趣园廓转角处亭等。也具一定意义,因不常遇,不必深究(照片20)。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0 谐趣园廊亭(北京颐和园)

(三)

如果亭址择定,下一问题即是决定亭型和大小。除了人这个尺度的基本因素外,丰富多变化的亭型及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的要求。不可能为某种情况找到唯一亭型,但不妨找一些原则:

如园林空间小,亭不宜大;若为主要的景物中心,亭不宜小(如西园湖心亭),甚或需要成组;若为主景的辅助呼应的,形体则不宜突出。在造型方面:周围环境错综复杂的,最好轮廓简单而舒展;例如在林丛中、石峰间宜用单檐的方攒尖,园顶小亭。周围环境平淡的,形体可突出而常变化,例如山脊、台地、廊间用重檐亭、多角攒尖亭、双亭及其他组合亭。这是为了产生对比,使景物有所变化(照片22、23)。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1 黄龙洞鹤止亭(杭州)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2 颐和园荟亭(北京)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3 太平天国王府花园某亭(南京)

其次,在和地势协调方面,如长而坦平的山脊上用长形平面的亭,在道路弯处用扇形平面的亭。以及数亭相邻时,其高度和外形的变换,都是需要细致斟酌的地方。杭州黄龙洞的鹤止亭,存在适应地形上可算是突出的例子:亭倚山而筑,按地形自由布置亭柱,屋顶用草架结构视需要而适宜安排,造型自然富变化,并且符合合理利用地形和内部布置的需要,是可贵的参考例子(照片21-23)。

大局既定,仍有许多细节要处理。例如亭本身的比例(主要是柱高,亭顶高和出檐深浅),亭的色彩,装饰(瓦饰、楣牙、天花、靠栏等),靠凳的设置范围,出入方向,门洞、漏窗的对景方向和框型的选择等等,都需要考虑(照片24-26)。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4 梧竹幽居月洞(苏州拙政园)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5 瘦西湖钓鱼台月洞(扬州)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6 北海团城西北镜澜亭看北海白塔(北京)

筑亭应简朴适度,不宜繁琐雕饰,追求华明。亭的美,远观在其轮廓,入內在其周围景物,本身装饰,适可而止。亭的轮廓比例方面,柱不宜粗重,以出檐深远,翼角伸展予人感觉轻快为上。屋脊尤其不宜厚重。挂落、楣牙、靠椅、栏干等,应雕作简单,色调明快。

筑亭材料通常以大构瓦顶为主。亭体不大,用料较小,一般用料问题不困难。也可拆用旧料。如竹材、茅草、杉杆之类取之当地,经济便利,也可做出精巧的亭,应加推广。如上海西郊公园内竹亭,全用竹作亭,而其余屋面、椽、门框、窗格、坐凳亦全用竹制,别具风格,可资参考(照片27)。

郭湖生:园林的亭子

照片27 上海西郊公园竹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