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孝道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07-30 发布于天津

孝道

此生既沐九春晖,母训谆谆岂可违。

今古皆思孟郊叹,沧桑不阻阮郎归。

北堂永在殊堪老,南榻长荣亦是微。

孝道应传千万载,哪能彼是此为非?

【注释】读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诗,依韵而咏他事。原诗云:“昔在番禺鬻荚时,瞽言不敢计从违。固知国有三空患,又欲民无再榷讥。箬裹为生尤瘠薄,牙筹所积恐纤微。公卿文学方矛盾,应待囊封决是非。”依韵诗作于2023年7月28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此一生既然沐浴了九春之晖,母亲的谆谆训诫怎么可以背违。今古都在思考孟郊之叹,沧桑也没能阻断阮郎回归。北堂永远存在极其经得住苍老,南榻再是长荣在母亲面前也是卑微。孝道应该流传千载万载,哪能够那时候正确此时成非?

首联中的“九春”,指春天。见《文选·阮籍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又见唐代诗人皇甫枚的《寄步非烟》诗:“见说伤情为九春,想封蝉锦绿蛾颦。叩头为报烟卿道,第一风流最损人。”还见明代诗人陈子升的《循州车世之来江村度岁而还比以诗见寄答此兼讯叶姚诸子》诗:“愁寂孤村阅九春,二樵烟霭若为邻。素馨田外苦吟客,红翠声中肥遁人。一昨梅香薰水部,祇今蓬户笑山宾。采薇便拟行歌远,东就鸿濛问矅真。”

颈联中的“北堂”,指母亲的居室。亦代称母亲。见宋代诗人王禹偁的《寄金乡张赞善》诗:“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又见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和微之林亭》诗:“为有檀栾占雒阳,忆归杖策此徜徉。观鱼得意还知乐,入鸟忘机肯乱行。未敢许君轻去国,不应如我漫为郎。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锺慰北堂。”还见清代诗人赵翼的《戊戌春日》诗:“北堂梦杳痛难追,春露惊心又一悲。从此遂无为子日,初心长负去官时。绛趺忍读循陔句,墨食犹迟负土期。苫块馀生感中夜,凄风飒飒繐帷披。”

这一联中的“南榻”,是唐代御史的别称。这里借指高官。见宋代人叶梦得的《石林燕语》卷五:“唐御史台北向,盖沿隋之旧。公堂会食,侍御史设榻於南,而主簿在北,两院分为东西,故俗号侍御史为南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