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越西航拍小能手 🌄🌄🌄 远眺青山叠翠,近看碧波映照;湖水之间,乌篷船破水而来。石拱桥静静地躺在湖面,随风飘来两岸的花香、稻香、老酒香……伴舟远行,恰似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境。 越城自古山灵水秀,人文蔚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游历论学,留下了诸多诗篇。越地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霜雪雨和秀美山水造就了这一带的璀璨诗路。 行走在越城景色中,你会发现,昔日诗人笔下的绝美画境,似乎就在眼前徐徐展开。 ![]() 唐·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春秋时期,绍兴乃是越国的所在地,一千多年后,大诗人李白游览绍兴,回想起越王勾践的往事来,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此诗。 如果你来越城,可以上府山的越王台看看。越王台古称点将台,系后人为纪念越王句践而建,据《越绝书》记载,当时的越王宫台,规模宏大,“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溜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后屡建屡毁。现越王台为1980年重建,其下部基座系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绍兴知府汪纲所建越王台旧物,弥足珍贵。 ![]() ![]() ![]()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白墙黛瓦老街,古桥流水人家,走进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美称的东湖,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映入眼帘。 也正如宋代诗人梅窗诗句所描述:“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在东湖,一年四季皆成景,夏景尤佳。 远眺湖景无边无际,宛若一面镜子,耳畔传来被风卷起的涌动涛声。伴着风涛声,呼吸湖边新鲜的空气。穿越千年,感受一番陆游眼中的佳景。 ![]() ![]() ![]() 清·顾炎武 大禹巡南守,相传此地崩。 礼同虞帝陟,神契鼎湖升。 窆石形模古,墟宫世代仍。 探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 遗文留仆碣,仄径长荒藤。 会稽山色好,凄恻独攀登。 清代学者顾炎武曾写下《禹陵》一诗,细述禹陵历史。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洪水洋洋而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后来,“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遂以山为陵。 大禹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王朝的创建者大禹的陵墓,也是大禹在中国唯一的纪念墓地。据《史记·夏本纪》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其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很适合打卡~ ![]() ![]() ![]() 唐·白居易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 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 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 据记载,白居易曾三入浙东,第三次是他在担任太子宾客后的旧地重游,他在《想东游五十韵并序》里写道:“太和三年,予病免官后,忆游浙右数郡,兼思到越一访微之。故两浙之间,一物以上,想皆在且。”表达了对浙东山水的思念、对好友元植的想念,于是白居易顺运河来到越州,恰巧赶上一年一度的春日投简活动,于是写下了《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阳明洞天在会稽山的余脉宛委山处,是道教的七十二洞天之一。据《明史·王守仁传》记载:守仁“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洞天并非是洞,而是一片山谷,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在此修行导引术,进行讲学的活动。现在,阳明洞天已成为越城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 ![]() 石烂海枯,斗转星移,千百年前吟诗作对的古人早已寻不见踪迹,但越城人早已将诗韵揉进了生活当中,越城角角落落皆是诗意。 赏一城如画美景、听一场古韵越剧、吃一口黄酒棒冰……在行走之间悄然地融入到越城的故事之中,在休憩之时静静地感受此处惬意生活。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内容来源:越城文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