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清宫节令膳碗御用瓷05
2023-07-30 | 阅:  转:  |  分享 
  
清宫节令膳碗御用瓷4、内外装饰与重阳菊花膳碗相同,底署矾红彩“文甫雅玩”四字二行楷书款。此 式 碗 有 大 小 数 种 尺 寸,均 作 同
样 装 饰。“ 文 甫 雅玩”款一般视作道光时期民窑器,有观点认为“文甫”即 江 西 九 江 人、 道 光 二 十年 进 士 万
青 藜(1821 ?—1883,字文甫),但这一说法尚有待进一步考证。(图26)图 26 清道光 文甫雅玩款重阳菊花碗 私人藏5、
内外装饰、尺寸与鹊桥仙渡膳碗相同,底署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碗画工、设色粗劣,外壁蓝地色泽过于深暗,轧道刻划不够精
细,款识书写潦草,当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仿品。(图 27)图 27 清光绪 - 民国 道光款鹊桥仙渡碗 加拿大大维多利亚美术馆藏6、内
外装饰、尺寸与鹊桥仙渡膳碗相同,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碗与上碗相似,整体品质粗劣不佳,其款识更具有民国仿款的特
征。(图28)图 28 民国 乾隆款鹊桥仙渡碗?美国费城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二)道光朝官窑(半成品后加工)内里装饰、尺寸与万花献瑞膳
碗相同,底署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碗为标准道光官窑,或因内里青花烧成之后画工、呈色不能满足内廷要求的原因,未被选中
继续按照万花献瑞膳碗的制式彩绘烧制,而是在其外壁等距装饰了四个与五谷丰登膳碗内壁相仿的灯笼纹饰,且未描画轧道,然后作为次色品变卖(
图 29)。图 29 清道光 道光款万花献瑞(五谷丰登)碗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图 30 清光绪 三阳开泰碗 北京故宫博
物院藏(三)光绪朝官窑道光朝之后,八款节令膳碗不再成组烧制,虽然咸丰、同治、光绪时期生产过一些五谷丰登题材的盘碗,但都不是类似外壁
四开光的形式。晚清唯一按八款膳碗原样继承的只有光绪朝传办烧造的三阳开泰碗(图 30)66,不过此时已属于御膳房的常规品种,名称中不
再突出膳碗字样,也不再只局限于年节使用。从清宫档案记载来看,此品种分别在光绪二十年和三十年烧造过两次,且两次的烧造过程都记录得非常
详尽。1、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储秀宫膳房传办一批圆器,其中包括黄地三阳开泰碗四百件(另备用一百二十件),限于次年三月内解交67。结果
直到光绪十九年年底,其他品种大多数都有解交,而这一款却是“满欠”,亦即一件也没有交上68。最终正用的四百件69?和备用的一百二十件
70?都随光绪二十年大运瓷器一并呈进,瓷库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如数收讫71。这批碗同时还烧有次色变价一千三百五十五件,破损了一千二百
三十二件72,每件原制价(相当于成本)银一两六分二厘五毫一丝八忽73。2、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储秀宫膳房为恭备次年慈禧太后七十万寿庆
典,再度传办大量餐具,其中包括三羊开泰碗五百五十件(另备用一百六十五件)74,限于光绪三十年六月内解京75。由于传办烧造的数量实在
过于巨大,九江关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故广饶九南道呈明原因,恳请略宽时日,表示可于八月初全部烧成,并从七月十五日起陆续起解进京76,户
部也具奏拟请酌减件数77。因时值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与俄国在清廷龙兴之地东北地区交战正酣,慈禧太后为显示自己以国事为重,于七月十九日
颁发懿旨,由光绪帝传谕内阁,称因“时局多艰,财用匮乏”,万寿庆典传办瓷器停止烧造78。然而,由于此时御窑厂已烧造完成四万六千余件瓷
器,花费甚巨,为能顺利报销,不致广大窑匠辛辛苦苦却空干一场,广饶九南道瑞澂于十一月奏请将这些瓷器解京呈进79。最终其中的三羊开泰碗
只烧造了上色一百件80,另有次色变价一百九十五件、破损二百十九81,每件原制价与光绪二十年时一样,仍然为银一两零六分二厘五毫一丝八
忽。(四)民国洪宪瓷器民国初年,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派郭葆昌在景德镇烧造洪宪瓷器。期间,郭氏曾借鉴清宫旧藏,将鹊桥仙渡选为居仁堂款
瓷器的装饰纹样之一。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中写道:“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署‘居仁堂’款的一套餐具,外壁为胭脂紫地轧道开光山水与天
河配图,里心绘云鹤七夕图,包括大、中、小、盘、盆、碗、碟、汤盆、酒杯、盅、羹匙等共十三种,其数不全,仅存一百十八件。传说袁世凯曾命
人烧制过三套,除自用外,其余分赠了友人。”82?检索故宫博物院官网《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这批居仁堂款餐具的文物号为“新 0019
4637”四 件、“ 新 00194638” 九 件、“ 新 00194639” 九 件、“ 新 00194640” 八件、“新
00194641”九件、“新 00194642”八件、“新 00194643”四件、“新 00194644”十件、“新 00194
645”八件、“新 00194646”八件、“新00194647”九件、“新 00194648”八件、“新 00194649”八件
,共一百零二件?83。与鹊桥仙渡膳碗外壁均为蓝地(翠地)不同,这批餐具的外壁作胭脂紫地,此应为郭葆昌的变动之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
馆亦藏有相同制品(图 31)84。图 31 民国 鹊桥仙渡盘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四、结语清宫节令膳碗工艺精良,色彩艳丽,充满视
觉上的美感,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因此早在晚清民国时期就赢得了中外收藏家和鉴赏家的青睐与赞誉。原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亚洲部中
国藏品主任刘明倩女士在其《从丝绸到瓷器——英国收藏家和博物馆的故事》一书中记载:“……至于乾隆以后的中国工艺,维多利亚时代(注:指
1837—1901 年)人士颇为喜爱一种道光时期的内青花、外珐琅彩开光碗,称为‘圆章碗’,因为碗上的开光都是圆形的,很像欧洲的铜
质徽章,19 世纪下半叶的藏家总会买上一两件……英国藏家康士坦汀·埃安耐迪斯(Constantine Ionides,1833—1
900)家中的照片,两张‘圆章碗’清晰可辨。埃氏的账簿记录是 1896 年买的,每件 6 英镑。”85?除了“圆章碗”的称谓,西方
人还喜欢称节令膳碗为“北京碗”。1896 年时,1 英镑约合清朝白银 6.25 两,相当于埃安耐迪斯的每件节令膳碗花费了 37.5
两白银。1938 年,亲身参与过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工作的余戟门在其增补邵蛰民《古今瓷器源流考》所作的“器式”一章中也曾提
及节令膳碗:“……(道光)……其最有名之光子碗(即锦地开光),质地、式样、画法均远不如乾代……”86。由于烧造数量本身有限,乾隆朝
和嘉庆朝节令膳碗如今已存世无多,不过道光朝制品因几乎年年例烧,所以海外公私收藏机构不乏成套或将近成套庋藏者,如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
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私人藏家也开始着力收集这一品类。作为道光朝同时期艺术性、观赏性均属上乘
的官窑品种,又有一定存世数量,相信节令膳碗在将来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发掘和探究。参考文
献1“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第十册),中华书局,1976 年,第 2621 页。2 廖宝秀:《锦上添花话洋彩——兼谈珐琅彩、彩》,《故宫文物月刊》第 280 期,2006 年 7 月,第 4—23 页。又载廖宝秀:《典雅富丽——故宫藏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 年,第 64 页。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10),人民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