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2021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3-07-30 | 阅:  转:  |  分享 
  
2020-2021学年北京海淀区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本部分共24小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距今11000~9000年,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火塘、蕪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鉴定出了粟(如下图所示)和黍两种栽培谷物。据此,可以推断当时东胡林居民的生活状况是( )



A. 采集狩猎向农耕定居的过渡 B. 使用旧石器并建立城邦国家

C. 制定“夏历”指导农业生产 D. 与“诸夏”长期交往并交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火塘、蕪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鉴定出了粟和黍两种栽培谷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由“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可知与采集狩猎相关;由“粟和黍两种栽培谷物”,可知与农耕定居相关。因此可以推断当时东胡林居民的生活状况是采集狩猎向农耕定居的过渡。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建立城邦国家,排除B项;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排除C项;与“诸夏”长期交往并交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 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

A. 公而忘私 B. 勇于创新 C. 严于律己 D. 宽以待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汲取教训,勇于创新,因此《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勇于创新。选项B符合题意;公而忘私,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A排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与题干内容不符,CD排除。故选B。

3.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贞王闻惟辟”,学者注释:“辟,刑”。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能证实商朝

A. 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 B. 主张实行“礼治”

C. 祖甲主张无为而治 D. 郡县制度得到较好运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二十四年,重作汤刑”,“贞王闻惟辟”,“辟,刑”,可知与刑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能证实商朝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选项A符合题意;“礼治”与儒家思想相关,B排除;无为而治,与道家思想相关,C排除;郡县制度是秦朝开始的地方制度,D排除。故选A。

4.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

A.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背景 B. 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D. 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知材料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通过变法秦国实行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等措施激发了人民的参战热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叙述表明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选项D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A排除;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是法家思想,B排除;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C排除。故选D。

5. 陆游诗中写道:“岷山导江书禹贡,江流蹴山山为动。呜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决江一支溉数州,至今禾黍连云种。”诗中的“秦守”是指

A. 管仲 B. 孙武 C. 李冰 D. 李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岷山导江书禹贡”“鸣呼秦守信豪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因此,诗中的“秦守”是指李冰,故选C项;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孙武是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均与题干诗句无关,排除ABD项。

6. 《权利法案》第4条规定:“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该规定

A. 巩固了国王的专制 B. 维护了人民的言论自由

C.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 规定了国王的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见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故C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它限制了王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的言论自由,也没有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除BD。故选C。

7. “他们联合抵制英国商品,袭击英国官员,组织了如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样的抗议活动…他们还召开了大陆会议,就反抗英国政策之事达成一致。1775年,局势已经极为紧张,英国军队和殖民地的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爆发了战斗。”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C. 法国大革命爆发 D. 印度民族大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775年,局势已经极为紧张,英国军队和殖民地的民兵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爆发了战斗”,可知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莱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选项B符合题意;英国“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A排除;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C排除;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D排除。故选B。

8. 菜斯利·贝瑟尔主编的《剑桥拉丁美洲史》中指出,1800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l801年又颁布命令称“殖民地工厂与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业形成对立”,要求殖民地官员们对于殖民地工厂“以他们能够采取的最简便手段予以摧毁,甚至可以考虑……由王室国库接管”。材料能用来说明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原因 B. 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的背景

C. 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D. 卡德纳斯改革取得的成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00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以他们能够采取的最简便手段予以摧毁,甚至可以考虑……由王室国库接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占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并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为反对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因此材料能用来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选项A符合题意;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的背景,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B排除;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追逐财富,C排除;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D排除。故选A。

9.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中,英、法、土三国联军打败俄军,显露出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

A. 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 沙皇专制被推翻

C.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 D. 实行余粮收集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改革。选项C符合题意;18世纪初,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A排除;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沙皇专制被推翻,B排除;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D排除。故选C。

10. 《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这一法令实施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②从法律上确认黑人奴隶解放

③有利于北方扭转被动的战局④降低农业的产量以稳定价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扭转南北战争形势的转折。可知这一法令实施的影响包括①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③有利于北方扭转被动的战局。选项C符合题意;②从法律上确认黑人奴隶解放,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关,可排除;④降低农业的产量以稳定价格,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阅读下边的图示(引自王新生《日本简史》)。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大化改新 B. 锁国政策 C. 幕府统治 D. 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引自王新生《日本简史》),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小学入学率在增加,可知得益于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在文化上实行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选项D符合题意;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A排除;锁国政策、幕府统治,与图示内容不符,BC可排除。故选D。

12. 为寻找灯丝的材料,做过数千次试验;为试制新的蓄电池,失败过八千次。这位科学家是

A. 爱迪生 B. 爱因斯坦 C. 卡尔·本茨 D. 莱特兄弟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诸多家电,如耐用的白炽灯泡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选项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B排除;德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C排除; 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D排除。故选A。

13. 读“19世纪欧洲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图中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发展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故英国城市化最为显著,故C符合题意;14世纪到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航路开辟于1500年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18年,排除ABD。故选C。

14. 李普曼是美国军事情报局在巴黎的宣传干将,专门负责撰写投放到敌方的传单。他在一份为鼓动敌方士兵投降的传单中,以俘虏的口吻写道:“不要为我担心,我已经不打仗了。我吃得很好。美军给战俘的食品定量和给他们自己的士兵一样多:牛肉、白面包、土豆、牛奶、黄油……”据此,可以说明

A.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B. 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

C. 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 D. 美国已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不要为我担心,我已经不打仗了。我吃得很好。美军给战俘的食品定量和给他们自己的士兵一样多:牛肉、白面包、土豆、牛奶、黄油……”是以俘虏的口吻写的,可知材料可以说明美国已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选项D符合题意;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是与一战爆发前的背景相关,A排除;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是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B排除;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15. 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伦敦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而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发展。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包括

①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②彻底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③战后美日国际地位提升④各国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伦敦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见一战使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受到巨大损失,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而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发展。”反映了一战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A正确;1999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②错误,BC排除;“各国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④错误,D排除;故选A。

16.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些规定对中国的影响是

A. 中国成为大战的战胜国 B. 维持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

C. 声援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D. 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的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内容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对列强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九国公约》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B

17.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



A.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 D. 开辟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地图,可知与日军偷袭珍珠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选项C符合题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排除;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B排除;1944年6月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排除。故选C。



18. 某同学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以1942年1月为界把战争进程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各国孤立反抗法西斯侵略、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反抗侵略。该同学划分这两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 B.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同盟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以1942年1月为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因此,该同学划分这两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故选B项;1939年9月,德国用“闪电战”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同盟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9. 漫画《鳄鱼》是苏联杂志公开发表的杜鲁门的形象:用原子弹和美元武装自己,率领着温斯顿·丘吉尔等忠诚的跟随者,谋求世界统治地位。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美苏关系的态势是( )

A. 各自独立抗击法西斯侵略 B. 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法西斯

C. 从战时盟友走向战后对抗 D. 独立国家联合体对抗美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于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之外的一起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在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由材料“杜鲁门的形象:用原子弹和美元武装自己,率领着温斯顿.丘吉尔等忠诚的跟随者,谋求世界统治地位”,可推知当时美苏关系的态势是从战时同盟走向战后对抗,C项正确,排除AB项;1991年12月,独立国家联合体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0.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如下图所示)。柏林墙的修筑,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局势是



A.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 B. 美苏处于“冷战”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全球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柏林墙是冷战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联邦德国管辖的西柏林市分割开来,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德居民逃往西柏林;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因此柏林墙的修筑,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局势是美苏处于“冷战”。选项B符合题意;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A排除;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排除;全球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与图片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B。

21. 某位同学在整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时,绘制了知识结构简图,如下图。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欧洲经济共同体 D. 欧洲联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知识结构简图”可知,④对应的时间是1993年,该组织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选D项;1952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排除A项;1958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排除BC项。

2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开始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在下图所示①处发生的事件中,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①处应填写的重大事件是



A. 埃及华夫脱运动 B. 万隆会议召开

C.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D. 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选项B符合题意;埃及华夫脱运动,在非洲与周恩来无关,A排除;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与周恩来无关,C排除;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与周恩来无关,D排除。故选B。

23. 马兹鲁伊在《非洲通史》中写道:1962年,在阿尔及利亚的欧洲人外逃,被弃的农场、工厂和地产由阿尔及利亚的农场劳工、工人等接管。自我管理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形成,经过国有化后取得合法地位。随后,制造业、采矿业和石油部门也进行了国有化。到20世纪60年代末,公营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反映阿尔及利亚

A. 经济发展的非殖民化 B. 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

C. 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 D. 粮食问题和饥荒解决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出自《非洲通史》、“欧洲人外逃”说明在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曾被欧洲人殖民;“进行了国有化”说明工业都由阿尔及利亚自己管理,非殖民化;“制造业、采矿业和石油部门也进行了国有化。到20世纪60年代末,公营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反映了阿尔及利亚经济的发展。A正确;“欧洲人外逃”“阿尔及利亚的农场劳工、工人等接管”“进行了国有化”说明阿尔及利亚没有收殖民统治,B排除;材料强调阿尔及利亚接管了经济,与工业化无关,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粮食和饥荒为题,D排除;故选A。

24. 当代,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是

①国际联盟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联合国④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因此当代,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是③联合国、④世界贸易组织。选项D符合题意;①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排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时期的军事组织,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52分)

25. 考古·文明。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证据确认】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定位为:它是代表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最有力的实证,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材料一 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其中,良渚古城核心区面积约为6.3km3,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宫殿区营建在长方形人工土台上,面积约30万m3,发现了35座长方形房址,多为南北朝向,排列整齐。

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别。以12号基规格最高,出土了600余件(组)玉器,包括体量最大的“玉琮王”和“玉钺王”,标志着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同时掌握着神权、军权和王权的统治者。

以火耕、水耨技术为代表的原始稻作农业已经相当成熟。水稻的驯化历程基本完成,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

材料二 关于良渚水坝的考古证据非常充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证据是碳十四的测年数据,水坝碳十四测年数据在公元前3100-公元前2700年之间。

——英国剑桥大学科林·伦福儒《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

(1)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给出了定位,依据材料一、二列举相关证据。

【铭文述史】“燕侯旨鼎”是在北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材料三 铭文(如右图):屡(燕)侯旨(zhi,“旨”的异体字)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

意译就是:燕侯旨第一次因事到宗周来朝见,周王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

——摘编自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燕侯旨鼎。高20.4cm,口径16.9cm

(2)旨是燕国第二代诸侯。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这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指出这一制度实行的历史作用。

【文史互证】

材料四 入(秦)境……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u,滥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重视处理公事,不结党营私)……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五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语书》是秦国南郡行政长官腾于公元前27年发布的一道行政命令,写道:“凡良吏明法律今…恶史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偷惰疾事(指推脱事务),易口舌(搬弄是非),不羞辱,轻言而易病人(侮辱别人),无公端之心……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祖编《睡虎地秦墓竹简》

(3)依据材料四、五,概括秦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说明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的历史影响。谈谈你对人才选用的认识。

【答案】 (1) 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五千多年。 (2)活动:燕侯朝见了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了宝鼎。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标准:明晓法律;个人品德、品性;工作作风、态度等。影响: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认识:要注意德才兼备;或任人唯贤,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或公道正派、注重实绩;或负责、担当、有作为、有实绩;或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二,由“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可知城市建筑和水利工程规模大,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由“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别”可知,宫殿区和墓葬反映社会等级差别;由“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可知,稻作工具和稻谷遗存,原始稻作农业相对成熟;科学测年显示距今五千多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铭文记载了燕侯旨朝见了周天子,受到周天子赏赐,铸造了宝鼎。这反映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这一制度实行,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扩大统治范围。

(3)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u,滥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重视处理公事,不结党营私);“凡良吏明法律今…恶史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偷惰疾事(指推脱事务),易口舌(搬弄是非),不羞,轻言而易病人(侮辱别人),无公端之心”可知,秦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是:明晓法律;个人品德、品性;工作作风、态度等。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国君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官吏不结党营私,行政效率高,加强社会治理;官吏勤于政事,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在当今,对人才选用的认识,要注意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注重实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等等。

26. 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重视发展商业。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使关市几(通“讥”,查问)而不征”,减轻了关税负担,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齐国的实力,为称霸诸侯提供物质条件。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都设有市。都城以外的其他城邑和城乡之间也设有市场。战国时期,“市”的建立更为普遍,东西南北的土特产品,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涿、蓟、邯郸、临淄、宛等成为“富冠海内”的城市。一批巨商富比王侯。

——摘编自吴继轩《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商政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说出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殖民者一心把印度变为本国的原料供应地。在英国殖民者的压迫下,印度向英国廉价出口大量棉花;随后,英国棉布倾销印度全境,彻底占领印度棉布市场。

材料三 1920年9月,在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上,甘地提出不合作议案,还把“自治”列为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并号召抵制英货以及建议大规模推行土布运动。甘地的议案通过了最终的表决。

——林太《印度通史》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印度手工棉纺织业破产的原因。简要评价甘地倡导的印度民族民主运动。

材料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状况数据图表。



(3)从图中所示A、B两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指出该时段美国经济领域数据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 科学技术创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全球化解决了技术问题。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已从平均每公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使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管理不至于失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晨,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在瞬息之间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行情,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找到最有效的盈利机会。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4)依据材料五,概括“信息时代”经济领域新发展表现。

【答案】(1)表现:商品经济发展,商品式样丰富,市场种类多,一些巨商富比王侯。原因:各诸侯国重视发展商业;减轻了关税;国家政策支持。 (2)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入侵,印度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英国棉布竞争力较强。评价: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7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趋势: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23年到1929年逐渐上升,1929年到1933年快速下降,1933年到1939年上升。原因: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4)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贸易往来更加方便快捷且经济;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准确决策,能够提高运营效率。

【解析】

【详解】(1)关于“表现”,由材料“商品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由材料“东西南北的土特产品,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可得出商品式样丰富;由材料“各诸侯国的都城都设有市。都城以外的其他城邑和城乡之间也设有市场”,可得出市场种类多;由材料“一批巨商富比王侯”,可得出一些巨商富比王侯。关于“原因”,由材料“诸侯国普遍重视发展商业”,可得出各诸侯国重视发展商业;由材料“减轻了关税负担”,可得出减轻了关税;由材料“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可得出国家政策支持。

(2)关于“原因”,由材料“英国殖民者一心把印度变为本国的原料供应地”,可得出英国资本主义入侵,印度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由材料“印度向英国廉价出口大量棉花”,可得出英国棉布竞争力较强。关于“评价”,结合所学,印度民族民族运动首先可得出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就国际影响而言,印度民族民族运动是17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关于“趋势”,由示意图可知,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曲折发展,在1923年到1929年逐渐上升,1929年到1933年快速下降,1933年到1939年上升。关于“原因”,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4)由材料“科学技术创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全球化解决了技术问题”,可得出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贸易往来更加方便快捷且经济;由材料“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在瞬息之间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行情,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找到最有效的盈利机会”,可得出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准确决策,能够提高运营效率。

27. 革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1917年11月7日)摘录:

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

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规定工人监督生产;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各地苏维埃应负责保证真正的革命秩序。

——据《列宁选集》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苏维埃政权采取的革命措施。指出1917年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的性质。

材料二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有4500个工业企业投产。其中,投资在1亿卢布以上的巨大工程有35个。大机器制造工业大大超过了预定的指标,比1932年的产量增长了2倍,军事工业的实力有极大的增强。黑色冶金工业的增长率达到1263%,黑色金属和拖拉机及农业机器进口大幅度减少。出现了一批冶金、煤矿、机器制造和化工等重工业基地——全新的工业城市。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工人受教育的程度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也大大提高。城市人口激增。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将规定工人监督生产;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政权。 (2)主要成就: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或者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影响: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任意一点)。由于没有尊重客观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规定工人监督生产;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可知,苏维埃政权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将规定工人监督生产;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政权。

(2)依据材料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有4500个工业企业投产。其中,投资在1亿卢布以上的巨大工程有35个。大机器制造工业大大超过了预定的指标,比1932年的产量增长了2倍,军事工业的实力有极大的增强。”“出现了一批冶金、煤矿、机器制造和化工等重工业基地——全新的工业城市”,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经过两个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没有尊重客观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28. 战争·和平·国际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在色当战役遭到彻底失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成为阶下囚。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1871年,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同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民族统一完成。德法签订《法兰克福和约》: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向德国支付战争赎款50亿法郎,三年内付清。意大利也利用法国战败的机会,完成了国家统一。

——摘编自那来顺《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普法战争(1870-1871年)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可从对德国、对法国、对欧洲国家关系等方面说明。)

材料二 第四十二条 德国在莱茵河之左岸或右岸,于该河以东五十公里所划界线之西不准保存或建筑要塞。

第四十三条 在第四十二条所定之区域内,无论永久或暂时,均不准存留或集合军队,以及举行任何演习与维持动员……

第四十五条 为补偿法国北境煤矿之损毁……德国将……萨尔流域煤矿完全并绝对之所有权免除一切债务或义务,连同独占之开采权让与法国。

——《国际条约集(1917-1923)》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一份国际条约,它是_____。(从下列①②③中选择并在答题纸上填写对应的序号)

①《凡尔赛条约》;②《开罗宣言》;③《波茨坦公告》。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与法国之间领土主权变动的情况。

材料三 (1945年2月11日《雅尔塔会议公报》中指出)根据已商得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法兰西如果愿意的话,三国当邀请它承受一个占领区,并参与管制委员会,作为第四委员……

我们决定要把德国一切武装力量解除武装,予以解散……使所有一切战争罪犯受到公正而迅速的膺惩……要扫灭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制度,从德国人民的公共机关中,从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消除所有一切纳粹的和军国主义的影响。

——摘录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7)》

(4)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仿照示例,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后处理战败的德国时所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谈谈你对处理纳粹德国措施的认识。

【示例】政治上:一战后,重新划分德国疆界;二战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

【答案】(1) 影响:德国完成了统一,通过签订条约,德国割占法国土地和夺取赔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激化法国与德国的矛盾。法国战败,社会矛盾激化,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意大利乘机完成统一 。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德间矛盾不断激化。 (2)①。 (3)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4) 军事上:一战后,限制德国军备;二战后,解除德国武装,审判战犯,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战争的条件。 认识:彻底根除德国纳粹主义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审判战争罪犯,确保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1871年,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德意志民族统一完成……意大利也利用法国战败的机会,完成了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德国、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巴黎人民举行起义 ,建立巴黎公社等。

(2)根据材料二“德国在莱茵河之左岸或右岸,于该河以东五十公里所划界线之西不准保存或建筑要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因此材料内容出自一份国际条约,它是①。

(3)根据材料二“为补偿法国北境煤矿之损毁……德国将……萨尔流域煤矿完全并绝对之所有权免除一切债务或义务,连同独占之开采权让与法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把阿尔萨斯与洛林还给了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后处理战败的德国时所采取的措施,在军事上,一战后,限制德国军备;二战后,解除德国武装,审判战犯,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战争的条件。由“我们决定要把德国一切武装力量解除武装,予以解散……使所有一切战争罪犯受到公正而迅速的膺惩……要扫灭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制度,从德国人民的公共机关中,从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消除所有一切纳粹的和军国主义的影响,可知,”对处理纳粹德国措施的认识,是彻底根除德国纳粹主义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审判战争罪犯,确保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

献花(0)
+1
(本文系考试真题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