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还需要建300万个心脏康复站点!欧洲声明

 杨进刚阜外 2023-07-31 发布于北京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约80%的疾病负担在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40%是过早死亡。
近日,欧洲多学会联合发布了有关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全球视角的科学声明。
声明指出,中国需要建设300多万个心脏康复站点,才能满足需求。
声明称,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提供心脏康复可能是比冠脉介入治疗的更经济实惠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
在中低收入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等急性心梗的人数增加,但冠脉搭桥手术较少。而中低收入国家中冠心病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尚不清楚,并且由于一系列因素(人口、社会文化和财政资源)以及其他卫生优先事项的变化,可能无法和高收入国家一样获益。
文章指出,尽管低收入国家风险因素负担最低,但心血管病事件与病死率远高于高收入国家,其中二级预防药物的可及性、可负担性的不足与冠脉介入机会的减少可能导致了进一步发病率与死亡风险的增加。
最新的指南都推荐了几种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使用四种有效的药物,阿司匹林、ACE/ARB、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以及戒烟、增加体力活动、健康饮食,但全球二级预防的实施存在很大差异,低收入国家80%患者未接受治疗,而中低收入国家为69%。
2011年发表的PURE研究显示,中国有冠心病诊断的患者中,他汀的治疗率不到2%。
声明称,医疗卫生系统,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事实上,为了帮助减轻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世卫组织成员国承诺到2025年为50%的患病人群提供咨询和药物治疗,以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心脏康复是指南推荐的强指征
心脏康复是一种由多学科团队提供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初步评估、风险因素管理、有组织的锻炼、患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戒烟和饮食)以及社会心理咨询管理(如压力、抑郁筛查以及支持返回社会生活等)。包括从住院(第一阶段)、早期门诊(第二阶段)到维持(第三/第四阶段)的连续医疗服务。
当前高收入国家的国际临床指南均建议将心梗后、血运重建和心力衰竭患者转诊至心脏康复。ESC和AHA/ACC指南均给予心脏康复IA级推荐,因为证据水平很强。
但全球范围内,心脏康复的实施也存在一定障碍,比如空间成本高、医院感染风险、环境不够理想、因需要密集前往医院但交通存在一定负担等,这也使得心脏康复的推广有所打折。
此外,与高收入不同的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心脏康复费用常由患者自掏腰包。而且迄今为止证明心脏康复有益效果的证据主要是在高收入国家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
家庭心脏康复模式亟需推进
医院外的临床环境以及社区也可提供心脏康复服务。家庭心脏康复是指远程和/或无人监督地实施心脏康复。已经发表的国内外共识均推荐,对于需接受心脏康复的临床稳定的中低危患者,可以选择基于家庭的心脏康复模式。
但是居家心脏康复在全球推广不足,其中中低收入国家心脏康复量也远低于高收入国家。
我国为了推广居家康复,还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其中居家康复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运动、营养、睡眠、心理、危险因素、药物依从性等的管理。
此外,心脏康复站点也远远不足,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每12位患者仅有一个站点,还不包括心衰患者。
而且心脏康复站点的密度区域差异也很大,美国每4位患者就有一个站点服务。而中国和印度需要增加300多万个站点,其次是俄罗斯,需要增加120万个站点。
另外,转诊心脏康复的程度也较低。
总之,卫生系统不健全,医生转诊和心脏康复意识不足,费用过高,交通障碍,康复设施或项目不健全,患者水平等均是心脏康复推广的障碍。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也对传统的心脏康复模式发起了挑战。这也使得需要与其他领域合作,以确保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慢病康复服务。
来源:
[1]Taylor RS, Fredericks S, Jones I, et al. Global perspectives on heart disease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and Allied Professions,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ur Heart J. 2023 Jul 21;44(28):2515-2525. 【点击查看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