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两位诗人

 风声之家 2023-07-31 发布于江苏

原创 认知拾遗 认知拾遗 2023-07-30 23:53 发表于江苏

周末了,按照很久之前的惯例,今天我是要谈论一部电影的。

就谈谈现在还在热映的《长安三万里》吧。

本文可能会涉及一些剧透,不过这部电影也没有什么悬疑剧情,可能剧透并不影响观看。

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是:朝廷派人,找到高适来调查李白的一些情况。然后,我们在高适的叙述中,领略了李白的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生活。

这部电影出现了很多诗人,毕竟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唐朝。

看着语文书中的那一位位诗人,想到他们写的诗作,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今天就几个我有感触的片段。

高适和李白初次相遇,继而分开。

李白选择去了扬州,而高适去了那时最为繁华的地方——长安,想要混出点名堂。

但是,高适四处碰壁,但已经听到有歌女开始唱李白写的诗歌。意识到一件事:自己应该在别处创出名堂之后,再来长安寻求功名就简单很多了。

之后,高适决定离开长安,返回家乡。

看到这个时候,想到这也应该是我们做的。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不应该在一些小事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但其实是,如果做不好小事,自己是很难有机会参与大事的。

很多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却不愿意在小事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但做不好小事,自己的才华反而一直无法得到施展,最后不就只能一直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了吗?

而这也是高适后来明白的道理,决定回家。

李白最开始自负有才,想通过“行卷”的方法,得到官员的赏识,从而让自己得到平步青云的。

所谓的行卷,就是把自己的文章给官员看,从而得到官员的举荐。

但结果却是,因为李白是商人之子,出身很低,连行卷的资格在官员眼里都不具备。

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唐朝发生大规模叛乱几乎是在所难免了。

因为就那时唐朝的社会而言,远远谈不上公正。

因为这个社会在分配权力与机会时,看的是出身,看的是已经掌权之人的喜好,而不是一个人的才干、能力。

而这就会导致,有能力的人很难获得机会向上,而没有能力,但会讨好人的人可以掌权。

一旦发生一些意外事情,这样的朝廷没办法及时应对,大规模的叛乱就自然会发生。

所以,后面高适得以平步青云,就是因为没有可以用来镇压叛乱的人了,不得已选了高适。

最后谈一下这部电影的主题吧。其实我觉得还是比较明显的,关于人的理想。

最开始李白和高适相遇,都是想要在当时盛世一展自己抱负。

高适一直四处碰壁,无法得到重用,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朝廷没有人可以用,启用了高适。

但李白的境况和选择就完全不同了。李白经历过他自以为的短暂的发迹。

在扬州时,诗文可以传到长安。而在长安时,得到了皇帝和杨玉环的面见。但结果还是不能得到重用,每天只能饮酒。

后来心灰意冷,放弃名利,但却又不甘心,想要实现年轻时的理想。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犹豫不决。

在电影中,他们对于理想的追求,造就了他们很多的遗憾。

年轻时的李白自认为自己是大鹏鸟,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但现实却是,他不是。三万里的长安,他并没有抵达。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504/600天。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加油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