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天时不知道如何接话?试试这三招

 iirii 2023-07-31 发布于山东

朋友小西发来几个大哭的表情包,“跟人交流沟通太难了,尤其是当你不知道如何回话的时候,真是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原来小西突然被安排跟一位不熟悉的同事一起出差,她平时个性比较沉默,不知道跟同事聊些什么合适,只能尴尬地坐在一边看手机。之后还是同事主动挑起话题,但她越着急越不知道如何接话,只能简单地回应“嗯嗯”“是啊”,然后又陷入了静默,在一旁如坐针毡。

聊天时不知道如何接话?试试这三招

经常听人强调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我们也都明白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可很多时候不知道跟人聊什么,也有些时候没说上几句就冷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接别人的话。碰到这些状况别急着给自己贴上“不善交际”的标签,任何技能都是可以习得的,今天分享日本畅销书作家山口拓朗的《好好接话》一书中的三个技巧,多多练习相信你也能成功克服“说话恐惧”。

1.日常小事锻炼“回应”好习惯

许多人提及过这样的状况:跟别人聊天有时候会卡壳,不清楚到底该如何回应对方,交谈于是陷入了僵局。如果你也曾经有过这种情况,想改变自己从而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会聊天的人,可以从日常小事开始,对他人的发言或事情主动做出回应。

比如说,看见对方发型和平常不同,主动问一句:“呀,你是不是换新发型啦?”

碰见同事笑逐颜开地走进办公室,感叹一句:“今天心情真好呀!”

外出聚餐时,评价一两句“这家菜品真漂亮”“这家餐厅环境真不错啊”之类的话语。

再比如,微风吹过时轻声说:“真舒服啊。”

乘地铁时,可以说:“今天人真多呢。”

是不是觉得说这些话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愉快地闲聊本身就不用追求意义。持续这样锻炼,当有人跟你说话时,就能快速给予回应了。而当周围人发现你平时都在以积极开朗的态度看待事物时,他们也会认为跟你说话不会被忽视或冷淡对待。

聊天时不知道如何接话?试试这三招

2.“七大话题”放口袋,遇谁都能聊得开

俗话说,有备无患,交谈许多时候也是需要做准备工作的。文章开头的小西,如果能在出差前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话题,也不至于与同事尴尬相对无话可说了。

聊那些话题可以不冷场又不会显得突兀呢?山口拓朗在书中分享了七大话题:

①安全话题,能用来结束对话:工作、天气、健康、新闻、演艺、街道、交通。

②容易有同感的话题,可提升彼此情感:年龄、时代、出生地、居住地、共同的朋友、熟人、家庭。

③聊得起来的话题,聚餐时派得上用场:食物、餐厅。

④称赞对方,引出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尚、美容、体形、减肥、健康。

⑤能让对方开心的话题,可明白对方价值观、了解其人品:兴趣、技能。

⑥随意的话题,话题不受限,随处都好用:周边的人、事物、风景、发生的事情。

⑦分享心情的话题,用于增进双方感情:高兴、生气、哀伤、快乐等心情。

出门常备这七大话题,再也不怕没说话。

聊天时不知道如何接话?试试这三招

3.“不说话很糟糕”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两个人都不说话,你会如坐针毡感觉特别煎熬吗?这个时候是不是想拼命找话题好打破沉默呢?

很多人有过这个感觉。对于不擅长聊天的人来说,陷入沉默就如同承受着严刑拷打。但山本拓朗却提出,对于擅长讲话的人来说,沉默是建立彼此信赖关系的机会。

想想看,当你跟好朋友、家人、恋人在一起时,两个人几分钟没说话也不会感觉不舒服,反而会享受这种惬意。感情深厚的人在一起,无需刻意找话题。

所以,与他人相处时,若沉默来临,不必感觉难为情,把这当做和对方共同享受沉默的时刻。这个时候,放松心情环顾四周,哼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微笑地注视对方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营造悠闲的氛围,坦然的沉默,能让对方感觉跟你在一起及时没话说也没关系。

情绪是会互相传染的,如果你觉得没话可聊时很尴尬,对方也会不自在。如果你抛开“没话说很糟糕”这种负面想法,坦然以对,对方也会感觉轻松和安心。正如山本拓朗在书中所说,“懂得享受沉默,就能降低对谈话的惶恐不安。

聊天时不知道如何接话?试试这三招

聊天的天赋并非与生俱来,但那又怎样呢?没有几个人是这样。正如美国社交大师基思·法拉奇所说:

“很多人认为与他人畅快地聊天是一种天性,一种得天独厚的特性。这种说法虽然能宽慰人,但是完全不正确,交流是一种后天培养的技能。”

交流不是洪水猛兽,沟通完全可以学习。在日常小事中锻炼回应的习惯、提前准备话题,能够避免自己在与人交谈时卡壳。如果一旦陷入沉默,也可以调整心态,用轻松的氛围感染对方。

如果你不希望一辈子都害怕与人说话,试试看这三种方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