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刘攽一首诗《新晴》28个字,写尽了夏天的闲适与美好,后两句尤其经典

 qiangk4kzk8us4 2023-07-31 发布于云南

诗 词 联 话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这里有最美古诗词,看多了你会写诗的。‍

夏风吹拂,夏雨跳弹,夏花摇曳,夏荫遍溢……,不得不说,没有哪个季节能够比夏天更富有“通透”与“朗澈”之感。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蔡确的一首《夏日登车盖亭》,用简洁流畅的文字,诠释了夏天特有的气息、夏天特有的情怀。

如果说夏天的“通透”与“朗澈”究竟是何种韵味,我想这首诗的承载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直观的回答吧。‍


追逐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中,寻觅夏的身影,感受夏的情愫;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有关于夏天的小诗。

这首诗仅用28个字,写尽了夏天的闲适与美好,读来养眼又养心,后两句尤其经典耐品。

新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刘攽,字贡夫,号公非,我国北宋著名的史学家、诗人。

这首《新晴》属于一首即景是,主要描写的是作者于一个夏日的所见与所闻。

诗的首句以色彩致胜,刚出场就给人以清新之感:青苔满地初晴后;雨后天气初晴,地上到处都长满了青翠的苔藓。

美学家们曾经说过:色彩是最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画家还是诗人,他们都喜欢于自己的作品中涂抹相应的色彩,以增添作品的美感。

我们都说大自然很美、很奇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自然是色彩斑斓的,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

那么就此诗的首句来说,作者是借“苔藓”这一物象很自然地将绿意晕染于画面之上,让我们看到了充满生机的、绿意盎然的苔藓形象,看到了有苔藓点缀的一幅清新画面。

不但如此,首句中还特意用到到了“初晴”二字,这就含蓄地说明天气的湿润程度,从而把“雨”的清凉感也融合于诗意中。

初晴的天气,万里皆为新的天地,满地的苔藓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翠绿鲜活……,以这样的画面来开篇,足见作者是“懂技”法的。

后面的承句写到了作者自己:绿树无人昼梦余;从睡梦中醒来,看到那些绿树静静地挺立于院中,周围静悄悄的。

最感染人心的诗句,绝非词语的刻意拼凑,而恰恰是语言的自然运用。

这里的承句也依然简单流畅,用到的词语依旧寻常朴素,但是它散发出的魅力却又是那样强大。

“绿树”一词在首句的基础之上,再次将画面中的绿予以加深;“无人”一词间接地体现出作者所居环境的幽静与优美;“昼梦余”在拉人物入场的同时,又将作者的闲适形象勾勒出来。

整个句子平和安逸,充满夏天特有的气息;其中有美而明朗的景,也有闲而雅致的情,论韵味,可以“饱满”二字来形容了。

周遭一片寂静,除了闲适之外,我们也能从中隐约体会到作者于形体上的“孤寂”感,所以在后两句中,作者又荡开一笔,借其他物象的描写,很及时地弥补了那味“孤寂”: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只有南风如多年相识的老朋友一般,偷偷地推门进来,翻看着案头的书卷。

说后两句弥补了承句中的“孤寂”感,是因为作者在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南风”这一物象活化,不但呈现了它活泼的形象,更是呈现了它有趣的灵魂。

在这里,诗人不再是一个人,他有了南风的陪伴,而且这里的“南风”还是“旧相识”,它让作者在形体与心理上皆体会到了被抚慰的感觉。

作者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贤士,而“南风”入户后的第一件事偏偏又是“翻书”。所以最后一句对南风的描写,不但是对第三句中“旧相识”的印证,更是完美诠释了作者与“南风”之间心灵相通、兴趣相投的亲密关系。

而在“南风”的拟人化之下,诗中的动态美也得以很好的呈现。在优雅静谧的书室中,清风阵阵徐来,案头的书页随之轻轻翻动,作者悠闲地坐于其中,享受着南风带来的这种美妙的逸趣。

这样的场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让人在品读的过程中,整个身心都会得以放松、趋于宁静,在感知夏意的同时,也汲取了不尽的清凉与满足。

后两句从手法、韵味到意境皆达“上乘”,不愧是受诗家赞誉的经典,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名笔。

入户清风尤解意,共翻书卷伴诗人;各位看官,对于刘攽的这首诗后,你认为写得如何?你是否也从其中感受到了不尽的夏意之美、生活之趣?欢迎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