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与春天同行 2023-07-31 发布于青海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韩天衡说《豆庐品藻》

讲述收藏背后的故事!

DOU LU PIN ZAO

导 读

01 王个簃花卉

02 清·冒广生、溥侗等铭度曲砚

03 徐邦达赠诗书轴

04 林风眠绣球花

05 谢稚柳山水湘妃扇骨

06 端州坑仔砚


01

王个簃花卉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王个簃先生与我初次见面在温州,时个老及朱屺瞻、张守成诸老自雁荡山写生归来。个老时年六十余,满头白发,脸色红润,应证了赞美老者的“鹤发童颜”。

个老为人谦逊谨慎,古诗功力深厚。晚年先生偶来画院,一次请来要求对青年画家的创作批评,他先是说了许多重要批评,一定要从严批评的话,声色俱厉。接着对每人的作品都一张张评定过去,一圈下来说的都是好话,没听到一句批评,足见此老宅心仁厚。

几十年间,个老对我多有栽培。记得有一次我携文友造访,个老每每表扬我印刻得生动。告退后,文友询我何以如此?我答曰:“除却老辈的厚爱,从中似可得一消息,艺术品评有两类,一是自觉缺啥则向往赞赏之;一是自己缺啥则百般贬低矮化之。”个老鼓励我印,属于前者,足见其宽厚谦恭、虚心纳物之高尚品格。友拍我肩膀曰:“在理。”

02

清·冒广生、溥侗等铭度曲砚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砚的文化体现,除却材质、雕工,名士的铭文、绘画、镌刻乃至砚主,都蕴蓄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砚一般见到的是一家一铭,而有两家以上的“啦啦队”则更堪玩味。

此砚为民国时期阔少泰州张澍声的度曲砚。石为上佳大西洞,较掌为小且削薄,其珍稀在质也。在这雕有蕉叶的小砚上,先后有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溥侗、老辈诗词大家冒广生的题词,又有女画师兼诗人周炼霞所作诗及绘于红木砚盖上的豆灯度曲图,砚背的张公子白描绣像,由沪上竹刻大家徐孝穆镌刻完成。时约在1940年际。

区区片石,集多位大家之诗文书画刻于一,足见佳石之魅力,也能感悟到溢于砚外的文气和雅韵。

此砚于2003年偶见于海上虹口一贸易公司,好生喜欢,诚意求售,终以45000元易得。

03

徐邦达赠诗书轴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一九七九年西泠印社恢复活动,暨七十五年社庆。笔会时,先生见爱,邀我合作一画,这也是我俩唯一的一张合作。可记。

先生大胸襟,乐于提携后辈。在杭城分飞南北时,他提笔赠诗,题为:“惜别为赠天衡俊士,蠖叟时在湖上。三绝艺林孰与齐,羊裙未敢作新题。明朝淞浦挂帆去,把臂何时返故蹊。”透出了厚意和深情。

记得一九七八年稿费恢复时,先生说还是做画家好,日子好过,搞鉴宝是清水衙门,苦生活。后拍卖行如雨后春笋,先生则作为鉴宝权威,品评书画,尤见繁忙,想必也收益日丰,不逊于创作书画。九十年代初,先生事繁,我也为杂务纠缠,乃至到他仙逝,均未能谋一面,也是憾事一桩。

04

林风眠绣球花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林风眠先生是公认的绘画大师。但在中国画坛上,西洋画家改习国画的颇多,而被承认、接受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极少。

我私忖对西画改行国画,造型、构图、色彩、章法,乃至理念都不是问题,关键是笔墨,是线条。没有经过长期训练,不能在宣纸上让笔墨得心应手地驰骋,也就是说,读中国画,没有中国画特质的线条,即少了筋骨脊梁,站不住、扶不起、不耐看,体会不到传统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有滋味。

天才的林先生,西中嫁接,转型是成功的,这成功正见证了笔墨在国画里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记得2000年,我在画院与许江院长主持林老的百岁诞辰画展及学术研讨会,林老的学生苏天赐教授在会上回忆:他一九六四年去拜望林先生,林先生正在画画,手里执着毛笔,指了指画上的线条,对苏得意地说:“唉,你看我的笔!”林先生的话,一语中的,笔墨绝对不是等于零的。事实上,世间万般事,包括画画,非成即败,非进则退,非真即伪,哪有一桩等于零的事?

此为林老一九六四年,画院组织老画家们去景德镇画瓷中的一件圆盘,作绣球花,雅逸曼妙,笔彩相映。二十年前得于上海友谊商店,价二万。我自忖应是稀罕之品。

05

谢稚柳山水湘妃扇骨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还是讲述扇骨的旧事。1974年,有“旧货鬼”(当时上海人对私下买卖艺术品者的称谓,无贬意)向我兜售阔大的湘妃扇骨,小骨也为双面合青湘妃竹,红花蜡地,底纹清晰,的是尤物,要价10元。我说这么贵?彼称这等品相的扇骨,解放前都是要换“小黄鱼”(指金条)的。当时张大千的精品扇面,私下也只值10元,然稀罕为贵,心为之动,发狠出手购下,后乞稚柳师绘高秋晴色及书新作诗一首,珠联璧合,我也视若宝贝。

前些年,见某拍行有一似可比肩的湘妃扇骨,唯色稍黯,想配对,谁知为有力者以难以置信的32万拍去。平民百姓如我,也只能望而兴叹哉。好在我自慰:天下事,端得起,放得下,云卷云舒,得失在缘,则释然矣。

06

端州坑仔砚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农耕时代对于今天来说是落后而蜗行的僵化岁月。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的现代,尤其是时兴“互联网 ”的今天,一天足以胜过古代的千年,人们欢欣鼓舞。但对于工艺美术来说,或再细说到砚石,不免反生出“忧心忡忡”。

机械化加爆破,过去几百上千年都采不完的石料,如今“三下五除二”,不几年就枯竭了、消失了,对爱砚石的人群可真兴奋不起来。

“亡羊补牢”这话不错,可是,羊都绝种了,补牢作甚?叫人笑不起来。

以端石来说,大西洞绝到彻底了,次之的坑仔也绝产了。当地的砚商说,麻子坑也没了。市面上偶见的,都是早先石农囤积在家里的老料,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爱砚者,不妨趁早收点名品好砚,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我七年前收入的一方超过30厘米的坑仔砚,喜其四围的火捺,包裹着中间大片白洁的鱼脑冻,很特别,遂于砚盒题句:“买石饶云,启吾诗情,墨研三江,始登高境。”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豆庐品藻专栏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豆庐品藻专栏

豆庐品藻 | 韩天衡的藏杂妙品

豆庐品藻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