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本海默》:一部巨片的无病呻吟

 新用户5578h27G 2023-07-31 发布于广东

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图片

《奥本海默》:一部巨片的无病呻吟

文\项西行  编:瑞秋的春天

图片

☄这
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倒数第二次,因为后面还有阿波罗登月工程。
                          

今夏是一个全球烈日炎炎的季节, 开着空调的影院或许不失为一个消暑的好去处。但是我今天要说的不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清凉的影片,而是给人类带来毁灭烈焰的奥本海默的传记片,他是美国原子弹计划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

我上星期看了这部名导诺兰的巨著,长达三个小时,淋漓酣畅一气呵成, 过瘾。

但是为什么我要写这样一个题目呢?注意我说的是一部巨片的无病呻吟,而不是一部无病呻吟的电影。

因为他描写了一个伟的人物,一个伟大的工程。 本片以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奥本海默:美国的普罗米修斯》为蓝本,这部书是历史学家马丁欧文花了25年的心血写就,大导演诺兰耗资一亿美元的大制作,环球影业砸一亿美元的后期宣传,这样的大戏码配得上原子时代这样一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和奥本海默这样推动历史的巨人。

在原子试验弹成功的那个时刻,新墨西哥的白沙试验场(现在是国家公园)现场一片欢腾,对这个伟大成功灾难性意义不甚了了的工人和士兵们,热烈拥抱热泪盈眶。对中国人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因为中国早就拍了中国版本的奥本海默, 原子弹在罗布泊实验场爆找后全场群情激动的场景人们耳熟能详,两弹一星科学家在黑暗中苦苦探索的精神感人至深。

但那毕竟是在原子弹被发明20年之后的辉煌再创造。

有了这样的背景,也许当我们看到曼哈都项目的科学家设计出利用爆找把一根铀棒推入两根铀棒之间,靠放射性物质超过临界质量而启动链式核反应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奥本海默向一个大玻璃罐子里扔小石子来向团队展示浓缩铀的生产进度的时候,才更加能够体会到人类智慧的原创之苦。

这样的大手笔,大题材,绝非无病呻吟。

但是传记和电影都刻意把奥本海默刻画成一个悲剧英雄,因为也许只有悲剧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 才能叫座。

其实奥本海默的人生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堪称完美和顺利。他出生于一个德国犹太移民的巨富之家,可以说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小时候 他曾经会绘画表示了兴趣,他父亲就能把毕加索的原作给儿子买回来培养品味;当20岁的奥本海默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创下大祸,有钱的父母从美国飞到剑桥帮儿子摆平;从欧洲回美后身体不好,奥本在新墨西哥休养中买下了了一处幽静农场,所以后来洛斯阿摩斯国家实验室选址在新墨西哥,也是他的主意;因为生活过于富裕,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6个月了他毫无所知,和同事聊天才知道经济已经奔溃;大部分人都知道奥本海默在原子弹成功后遭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所以有不少煽情的文章把他的结局写成在“贫病交加中离世”(died a broken man),事实远非如此,他在去世前虽然失去了安全许可证,不能再参加国家机密行动,但是奥本在曼哈顿计划后出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长达20年直到去世,在名义上算是爱因斯坦的老板;在政治上失意后,加上在新墨西哥牧场上的荒漠景色看腻了,奥本在50岁的时候在旅游胜地圣约翰岛上买了整整一条海滩,每年和妻子女儿花几个月的时间在帆船上,在海天一色的恬静中消磨时光;他的私生活就更加丰富多彩了,除了电影上的几段激情戏外,还有个段子,奥本从加州理工学院被聘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据说还有一番天人交战般的思想斗争,因为从西岸搬到东岸的新泽西意味着他和同事太太的婚外情不得不提前终止了。

当然奥本海默的人生也有灰色,他长期吸烟斗,年仅62岁就死于喉癌。同时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可能遗传给后代。奥本去世后,儿子继承了他在新墨西哥的庄园,女儿继承了美丽海岛上的私人海滩,在海滩上的海景房中悬梁自尽,年仅32岁。

能说奥本海默的人生是个悲剧吗?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多年前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的一个段子图片,这里面洋人大导演在给演员说戏的时候说,溥仪的人生是个悲剧。临时工葛优说皇帝有很多女人,而我只有一个女人还和我离婚了,所以皇帝虽然是末代的,但他的人生不是悲剧,我的人生才是个悲剧。

在平头老百姓看来,奥本海默的“悲剧”也许给人以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除了个人生活的丰厚和如意外,奥本海默在事业上的登顶也充满了幸运之神的眷顾,因为曼哈顿计划的行政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力排众议选中了他。当时的格罗夫斯将军是美国二战陆军总动员的负责人,呼风唤雨手下调动上百万人,而奥本海默只是伯克利的一个物理学教授,历年来指导过十几个研究生而已,他连校长系主任都没干过。 从经验和学术上, 格罗夫斯完全可以选择有大项目管理经历的欧内斯特·劳伦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怎么来的?), 或者是已经在芝大核裂变领域颇有建树的诺贝尔奖得主费米。

在这个时刻奥本海默出色的个人魅力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和其他头顶更加耀眼光环但是语言晦涩难懂的学术大咖相比,奥本海默让领导在几分钟内就抓住了原子物理的内核,格罗夫斯也需要一个更饥渴,更有野心建功立业的,更年轻的人。这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影片中重点描写的奥本海默的悲剧是,他因为同情左派受到了不公正的政治审查。但是公平而论,这个调查虽然给奥本以极大的心理打击,但是并未毁掉他的职业生涯, 就算是个事业上的挫折而已。而且你要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如何。奥本海默在欧洲的博士导师是德国量子力学大师马克斯·玻恩。波恩后来还培养出一个天才学生叫克劳斯·福克斯,是反纳粹的德国左派人士,希特勒上台后逃到英国工作。靠同门之谊,福克斯很快来到奥本手下干活。但这个人早就被苏共发展了,所以在他的鸿雁传书下斯大林对曼哈顿计划的进展也颇知一二。战后这个人回英后暴露了,被判刑10年。消息传给CIA, 有了这样的重大泄密,虽然奥本自己不是间谍,又怎能在从事保密工作?所以他的遭遇也不算骇人听闻了。

如果奥本海默的人生不是悲剧的话,原子武器对人类的毁灭性力量才是悲剧。但遗憾的是,广岛和长崎核爆惨剧的镜头没有任何的直接描写。

而且,广岛并不是原子弹的第一个受害者。新墨西哥并不象奥本海默向格罗夫斯将军保证的那样的杳无人烟。所以当第一次核试验的蘑菇云在白沙试验场升起的时候,附近的一些印第安部落居民不同程度吸入了放射性粉尘,这造成之后的多年里该区域住民的白血病死亡率大增。

电影开篇的一个场景是,20岁的奥本海默在剑桥的时候出现心理失控,居然在一个苹果里注射了剧毒品并把它放在和自己有矛盾的教授的桌子上。好在恢复理智的奥本在伤害造成之前把毒苹果给截了下来。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此事后来东窗事发,奥本面临开除的处分,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有钱父母亲自赴英帮他搞掂的原因。

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诺兰要写这样一个场景。后来想通了,也许这是一个隐喻,年轻的埃本海默制造了一个毒苹果但是把它收回;而后来成为大师的他,也给人类制造了一个毒苹果,核武器,就如同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违背宙斯的旨意,把一束火种带给了人间,所不同的是,这是一束邪恶的火焰, 而且他也不能象把一个毒苹果丢进垃圾箱一样,把这邪恶的烈焰给熄灭了。

图片

抛去个人好恶,再客观谈谈这个片子的得失。实话说这是一个非常难懂的电影,娱乐性也不高,观众如果想要轻松2小时的话,不如去看Barbie。

诺兰的问题是他的叙事喜欢在时间线上前后闪回,但是他剧本写的又巨忠实,矛盾冲突的基本素材都是源于当年的国会调查奥本时留下的文字记录, 这些材料,你就是按照正序给观众掰开揉碎地讲,人家都不见得能follow, 更不要提是诺兰的这种叙事风格了。

但是笔者看这个电影是非常投入和享受的,这是因为诺兰如果把当年的听证调查的录音拿来给我放一边,我也会大呼过瘾。人和人的审美情趣不一样。

让人吃惊的是,《奥本海默》上映第五天票房就达到两亿,超过成本的两倍。

我分析的原因是,这个片子,科学迷当然爱看不在话下,政治迷也喜欢。极左爱看,因为奥本海默是社会主义同情者和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中左爱看,因为曼哈顿工程代表了一个有力高效政府主导的工程大项目的成功,他们认为今天的美国需要重演当年曼哈顿工程这样的举国体制,才能走出困境重塑辉煌;中右爱看,因为他们仰慕原子弹代表的军事强权,美国至上主义, American exceptionalism;连有白人至上倾向的极右派也爱看,因为这是一个纯粹白人男性主导的伟大的国家主义成就,拍板的没有女人,也没有有色人种,没有少数民族。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倒数第二次,因为后面还有阿波罗登月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