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情,能经得起“价值交换原则”的推敲吗?

 求财若渴 2023-07-31 发布于河北

曾经,有几个关系非常要好的男生,他们都属于那种不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认真学习的时候会一起努力,互相探讨,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一起捣蛋,总是被老师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经常一起给老师添乱,但是也经常一起帮助老师排忧解难,为班级争取荣誉。他们不是坏孩子,只是有点调皮。就这样在摸爬滚打中,高三毕业班的青葱岁月一晃而过,但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积淀了他们的友情。

随着高考的到来,他们也像所有人一样不得不面临分开,同一年高中毕业,共同踏入各自的大学。因为高中时的感情的浓烈,他们并没有切断联系,随着大学毕业,他们又得以回到家乡再次相聚,开始步入社会。

步入社会后,他们各自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品尝社会的酸甜苦辣,开始接受着社会的毒打。但是,他们不孤单,在有人受到委屈时,他们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倾诉内心的苦闷,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互相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由于性格各异,能力不同,随着时间的积累,各自在各自岗位上的发展开始产生了差异,有的发展成为公司领导,有的发展成为中层管理者,有的仍然是单位里最底层的工人,甚至有些人已经成为了有些人的下属。

慢慢,他们之间开始产生了分歧,小张认为小李不够义气,有能力了就忘了兄弟;小李认为小张不上进,不入流;小王因为接触到了花红柳绿的生活学会了腐败、奢靡,欠了一屁股债,招致了他人的反感。

其中的小张同学,就是就职于好哥们的公司,用现在话说,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阶级。今年,打算买楼改善一下住房,但是无奈囊中羞涩,首付款还差点,于是向自己的几位好哥们借钱。结果是什么?只有一个曾经向他借钱他没有借的人,答应了借给他。

都说学生和战友时代的感情是纯最真的感情,但是,就是这样的感情,连一次借钱的考验都经不起,这就是最大的现实,这就是骨感的生活。小张借不出钱来,我想其它人多数考虑的是他还钱的问题,因为他的收入确实是很低。

我不能说他们都是一帮无情无义之徒,我也不能说社会各个角落都是炎凉如此,那样不免片面。我承认有坚如磐石的感情存在,也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事件。

但是,不得不承认,上述现象确实是这个年代大多数感情的最终走向。

所以: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的人脉来源于你自身的实力,来源于你能够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这些看似残酷的话才是人际关系真正的底层逻辑。

网上有句扎心鸡汤,是这样说的:“人永远不要吹嘘自己的人脉,有多么的好,你如果不信,那么借钱试试?”确实扎心,那么让就让它扎吧,不要躲闪,用心感受这扎心的疼,因为它能够让你的心更加坚强。

关于人脉,冯仑先生有个理论,在正常状态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是10-30-60。

什么意思呢?

当你遇到困难时,能借钱帮助你的人不超过10人,其中包括你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

在往外一层就是很熟的人,经常打交道的人,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关系不错的人,不超过30个,其中还包含着前面的10个人。

最外层的就是所谓的熟人,认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联系频率不是很高,这些人最多也就是60个,同理,其中还包含着前面说的30个人。不要说你的通讯录里号码多,有些人的通讯录里甚至有上千个号码,但是能够常联系的却没有几个。

人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多么精通人情世故,与人交往多么游刃有余,自己的朋友多么多。那些大多数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水中花,镜中月。

所以,要学会珍惜眼前人,将有限的经历和感情放在有限的人身上,不要为一些无所谓的,不会有结果的人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有那个时间,不如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来更实在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