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姓故事】当今社会一个“书虫”的 独白 文/惊奇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3-07-31 发布于内蒙古




当今社会一个

“书虫”的独白

——文  惊奇——

      相对于当今这个这个“读屏的时代”,我应该算得上一个“书虫”,从小就喜欢看书。小时候离家不远的商店对面摆着个租书摊儿,我经常把姥姥给的零花钱拿去租小人儿书看,在书摊儿旁边的树荫下一坐就是小半天。为了能多看几本书,我就与哥哥弟弟商量一起去租书看。看完一本后,哥儿三个偷偷穿换着再看另一本。其实我这个小把戏,书摊儿的主人心知肚明,可他喜欢爱看书的孩子,尤其是这个经常光顾书摊儿的大眼睛小姑娘。为了留住这个常客,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着看不见,我还暗暗窃喜,以为自己很高明呢。

      一晃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只有在星期天才能去书摊儿看书,平日放学后感觉很无聊。一天爸爸告诉我小学生也可以办图书证到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高兴,马上去办理了图书借阅证。每天放学后我都去少儿阅览室看会儿书,且每周还可以借两本书回家看,有了书的陪伴,放学后再也不寂寞。从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蜂巢为什么是六角形;每个人的血型不完全一样,只有同种血型的人之间才可以输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光合作用是供给树木生长的营养物质来源等等,还知道了江河、湖海、溪泉的区别等这些在学校还没有学到的内容。正当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停课闹革命打乱了我有序地读书节奏,随之阅览室也关闭了。

      闲在家中郁闷至极。有一天,我在爸爸淘出来准备处理的书堆中,发现了一本没有封面竖版繁体字的《西游记》,如获至宝。可我当时只有三年级的文化,又没接触过繁体字。刚看时,有很多字都不认识,就像看天书一样晦涩难懂。为了能读懂书上的内容,我可是下了大功夫。先找到只有一个字不认识的句子,把这个字连蒙带顺的搞懂并记下来。再找除了刚会的这个字,还有一个不认识字的句子,再蒙,再顺并记住。以此类推,虽然费了很多功夫竟真的把西游记看完了一遍。尽管有些字刚开始蒙的不正确,但在后来的阅读中,根据意思再纠正,我学会了很多繁体字的读音及表达的内容。认识了这些繁体字后,又再次通读一遍西游记,这次速度快了不少,内容也连贯起来,为今后阅读繁体字的书籍打下了基础。

       我父亲有位姓单的朋友,是进驻图书馆的工作组成员之一,他利用这个条件,拿回来一些书,供要好朋友的孩子之间偷偷的换着看。我是那个时期去他家取书换书最勤的人,一次我用头上戴着的方头巾,一下子搬回来一包书。一天看到高潮处,不忍放手,姥姥却催促熄灯睡觉,我只好打着手电在被窝中偷看。凭着这股韧劲儿,通读了很多中外名著。即使是上山下乡期间,我也没有停下读书的脚步,为此还结识了当地镇子上供销社里卖书摊位的营业员杨姐和中学教语文的王老师。杨姐那里来了新书,就托队里去供销社买东西的社员捎信给我,王老师则耐心给我讲解文言文知识。我还与青年点里同样喜欢文学的两个姐妹一起探讨书的内涵。晚饭后,三个人经常一起去外面,边走边背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等诗词。   

      抽调回城上学时,我选择课余时间帮助图书馆的李老师整理图书,利用此便利又读到不少的好书。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一个属于713战备线的小站金杖子。山沟里的文化生活就是地区一周或更长时间放映一次露天电影。每月只能回一次家,借书很不方便。可上天真的很眷顾书虫的我,让我认识了技术科的孙工。当时我被段上抽调到技术科驻勤,听说科里有个怪人姓孙,酷爱看书,也有很多藏书,却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据说孙工在上大学时被差点定为右派,推测可能是这个原因孙工的书谁也不借。因为我是新来的人,开口向他借书。孙工犹豫了一下,还是给面子借了我一本书。看书我有个好习惯,每拿到一本书,都会把别人弄卷边角的地方抚平压板正,封面磨损的还会给书包上皮儿。并且看书时绝对不会把书翻开后扣在那,而是用书签儿夹上。看到我还回来的书整齐干净。孙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破天荒的再次借给了我一本书。看书的乐趣为小站住宿生活注入一缕春风。由于孙工的藏书并没有全放在他宿舍内,每月回家时,孙工都会给我带回想看的书,我真庆幸遇到另一书虫。两人常谈起看书的体会,孙工也更愿意把书借给爱书、懂书更会聊书的我。

      看书提高了我的文学水平,对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我开始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各报刊投稿,且采用率较高。结婚生子后,我把爱读书的好习惯遗传给儿子,成功塑造了又一个小“书虫”。看书使儿子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各科成绩均衡提高,还以优异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并留校任教。现在我已退休多年,但我仍然爱书如命。在信息时代,很多人都已不再看纸质书,可我依旧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有了小孙女儿后,我还经常去书店为小孙女儿挑选适合她年龄段阅读的书籍,看样子我是要再培养一个小小“书虫儿”。

  2023.6.3

作者简介






惊奇:1974年下乡插队,1976年抽调到锦州铁路运输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在铁路系统工作。从小喜欢写作,工作之余,在《锦州日报》、《锦州晚报》、《沈阳铁道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

END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免  责  声  明

     本平台刊发上述文章是以更好传播文明信息、弘扬地域文化、鼓励原创精神为初衷,没有盈取金钱之目的,凡所刊发文章内有违史实、现实、事实之处或抄袭侵权等现象敬请指正,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如果你手中也有关家乡题材的优秀文章、摄影等艺术作品,欢迎与我们一起交流互动。

交流联系QQ:3326759647(蒙辽风雅颂)

手机微信同步:13948664972(韩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