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迪生:驱散黑暗点亮世界

 龙泉清溪 2023-07-31 发布于山东

2023-07-08 11:17:08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对于爱迪生,人们熟悉的故事,是他小时候在母亲做手术时用反光的镜子为医生照亮,历经多次失败发明了电灯。这些蜚声世界的科学家,人们知晓的往往只是二三事,比如达·芬奇画鸡蛋、富兰克林的樱桃树等等。

  普通人也是多面的,更何况影响历史进程的科学家。《点亮黑夜——爱迪生传》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埃德蒙·莫里斯生平最后一部作品。全书既描绘出爱迪生的经典形象——天才发明家,也展现了他较少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宠爱妻子的丈夫、严厉的父亲、无情的老板、自诩有商业天赋却常常濒临破产的企业家、秉持进步主义理念的老共和党人……通过莫里斯的妙笔,一个鲜活的爱迪生呈现在读者面前。

  工作狂和科学怪人

  埃德蒙·莫里斯是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传记作家,著有多部名人传记,其中最著名的是为美国总统罗斯福、里根以及音乐家贝多芬所作的传记。莫里斯于2019年5月去世,《点亮黑夜——爱迪生传》是他的最后一部力作。这本书从爱迪生弥留之际写起,逐章倒叙到充满离奇故事的童年,最后在终曲中又回到爱迪生的葬礼和后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世界著名发明家、物理学家。对爱迪生不甚了解的读者,对他的印象大多比较刻板:自学成才的天才、精力旺盛的工作狂、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怪人。应当说,这种认识虽然不全面,但与实际相差也不太远。在《点亮黑夜——爱迪生传》中,莫里斯写到了大量详细的爱迪生是“科学怪人”的例证。

  1869年4月,结束了电报员生涯的爱迪生只身来到纽约,口袋里的钱只够买一杯咖啡和一盘苹果饺子。三天后,他在百老汇塞缪尔·劳斯的金股报告电报公司门口停了下来,这里的人正因为发报机被卡住而慌乱。爱迪生研究了机器的工作原理,告诉塞缪尔·劳斯博士,是一根接触弹簧折断了,掉落在两个齿轮之间。因为每分钟都在损失收入,劳斯催促爱迪生修好它。两个小时后,机器重新开始工作,劳斯当场以100美元的月薪雇佣爱迪生为电报员兼机械师。爱迪生开始疯狂地工作,有时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他说:“我永远不会放弃,因为我可能会在死前碰上意外的好运。”

  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爱迪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一名天才,也必须有大量的实验作基础。在书中,莫里斯反复论述爱迪生身上天才和勤奋交织的例证:他和他的“失眠小组”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地工作,常常在午夜才享用“午餐”;他的脑子里塞满了技术问题,在英国议会,他对议员们激烈的争吵辩论无动于衷,却思考起了大楼的散热问题;他没有接受过小学以上的教育,却阅读各学科的专业著作,追踪期刊文献,并能学以致用,在声学、电气、电化学技术等领域都实现了划时代的突破。

  在这本传记中,莫里斯从浩繁的材料中找到了一段此前所有版本的传记未曾引用的话。爱迪生说:“地球上的一切都取决于毅力。创意也不是天生的,一切都来自外部。勤劳的人从环境中'引诱’出创意,浑浑噩噩的人只会让创意躺在那儿,而自己跑去看棒球赛。天才昼夜泡在实验室里,如果创意出现时他正好在场,他就能抓住;如果他不在场,创意还是会出现,只是会花落别家。”33岁,点亮地球

  “就照亮地球而言,爱迪生所作的贡献仅仅次于太阳。”在这本传记中,莫里斯这样盛赞爱迪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作的贡献。他设计、制造、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白炽灯供电照明系统并为其提供动力。那是1882年9月的一个夜晚,随着他按下开关,如无数颗流光溢彩的珠宝闪耀的光芒照射着美国曼哈顿。

  不妨让我们跟着莫里斯的记录,回到白炽灯点亮世界的现场——与其说是现场,不如说是反复实验、反复思索和无数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的过程。“他通过显微镜观察铂丝、铱丝和镍丝的白炽度,观察到他们在融化前神秘地破裂爆开。爱迪生几乎瞎了,就好像他还在盯着日冕,他的眼睛疼痛得使他宛如身处地狱。”即便如此,爱迪生依然对光明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如这本传记中所言,面对寒冷,他可以穿上多层内衣忍受;而对于黑夜,总有一天他要做些什么。

  终于,爱迪生意识到,铂是制造电灯的可行性材料。他写了一篇胜利的论文,题为“用电流在真空中加热金属的现象”,声称已经生产了一种不会阻塞的铂,这是生产家用电灯的最佳元素。在1879年新年夜前夕,59盏性能稳定的灯挂在爱迪生实验室周围,“人间特有的光亮”照亮了夜猫子们的生活,爱迪生的发明也成为全世界的头条新闻。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33岁这一年,爱迪生开始了他后来所说的“一生中最伟大的冒险……犹如在未知的海域中航行”。他面临的挑战是把刚刚打磨完美的小小发光物——历史上第一个性能稳定的电灯泡发展成大型城市照明系统。这个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由他亲自发明、制造并安装。那段时间,爱迪生对照明技术无比着迷,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点亮了曼哈顿,点亮了地球。

  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所知最多的就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实际上,“我从12岁起就再也没听到鸟儿歌唱”,这位近乎失聪的天才发明了250种与声音相关的装置,除白炽灯泡外还拥有263项照明技术专利,为1093项发明成功申请了专利。基于此,这本《点亮黑夜——爱迪生传》在章节编排上,以爱迪生每十年的主要工作领域为纲,对他在植物学、国防、电池、矿业、电灯、留声机、电报机等领域的努力均作了专业的叙述。

  除了发明家,爱迪生还是哲学家、未来学家、化学家、植物学家、战时国防顾问、100多家公司的创始人。“只有被年龄压倒时,他创新的车轮才会减速。”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

  不太成功的生意人和父亲

  如果仅呈现爱迪生作为天才发明家的一生,这样的传记未免显得单薄。作为一流的传记作家,莫里斯当然会展现一个全面、多样的爱迪生,甚至还以爱迪生的个人经历为窗口,向读者呈现美国内战后、大萧条前的科技与美国社会、资本、政治的相互作用。

  莫里斯论述了爱迪生诸多发明的社会背景:美国内战期间,战事报道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电报行业的发展,爱迪生也在这时成为流浪电报员大军的一员,并在这一领域贡献了他最初的发明才智。可以说,爱迪生的发明生涯是在现实的社会需求下开始的。后来他更是将“只发明人们想用的东西”奉为准绳。

  爱迪生是生意人,也是一名企业家,对这个身份,莫里斯也有充分的记录。“做生意时,爱迪生自认为他和在实验室时一样天赋异禀。然而,科学家的气质使他不能真正精打细算地为自己谋利。他不会把专利卖掉,依靠版税高枕而卧,工程师的热血在他的血管里沸腾,为此他顶着华尔街金主们的质疑,坚持自己筹资,排除各种困难,安装整个曼哈顿下城的电灯系统。”书中写道。另外,爱迪生还耗时近十年全身心地投入铁矿事业,几乎掏空了腰包,在此过程中,已很难说他的目的是赢利,他真正享受的是不断地解决难题所带来的乐趣。

  对于政治,爱迪生也有染指。他的第一项专利电化学投票记录器旨在提高立法机构的计票效率,从这时起,他的发明便和政治挂上了钩。晚年爱迪生深度参与政治时期,即领导海军顾问委员会时,他不能克服官僚的阻力。爱迪生希望组建一个更多由民间主导、不受政治控制的海军实验室,但华盛顿仅在资金和程序上施加影响,爱迪生的同事们便屈服了。同样,爱迪生曾预言高杀伤力武器的发展会使战争趋于克制,一战中各国政府的表现也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科技未成为政治的主导力量,反倒受到了政治的掣肘。

  这至少说明,天才发明家在政治上并不太高明,其实他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在以各个专业领域为章节的论述中,莫里斯也融入了大量爱迪生家庭生活片段,比如,为了治疗儿子的酗酒,他宁愿花重金将儿子托付在疗养院中。但是他不会给子女们写下充满爱意的哪怕只言片语,因此大大伤了他们的心。在子女心目中,爱迪生有些迟钝,又难以亲近、高不可攀。

  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爱迪生。他不知疲倦的创造力让我们得以拥有在光亮中享受有声电影带来的愉悦,但他也不只是一个受到顶礼膜拜的神明、偶像,而是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