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欠了1000万后渣男老公跑路,她却找了小鲜肉来接盘?

 十点美剧 2023-07-31 发布于山东

说起“姐弟恋”这个梗,也算是火了好些年了。

这个题材的故事,从一开始各种混搭CP给大家各种惊喜之感,到如今发展到一些让观众无法理解的奇葩组合。

也终于让观众对“姐弟恋”的故事产生了警惕。

所以,当小编看到有一部剧是刘涛和刘宇宁这个组合的时候,下意识地会觉得……

emm,打咩。

但为了写稿,小编还是点开看了十集,想着要是难看,大不了和大家一起吐槽嘛。

没想到看过之后,却觉得有点啪啪打脸的真香之感。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一唠这部——

《做自己的光》

    

乍一看这个阵容,不知道大家和小编是否一样,会觉得这部剧又是一部中年玛丽苏的烂剧。

虽说刘涛、秦海璐也都是有演技的好演员,但毕竟刘涛之前也有一些中年玛丽苏的作品被大家吐槽过。

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也不足为怪。

但如果因为这种下意识的感觉就拒绝了这部剧,小编却觉得有些可惜。

为何有这样的结论,咱们还是先从故事本身说起。

故事中,女主何欢(刘涛 饰)是一位女主播。

和丈夫欧凯歌(芦芳生 饰)结婚10年的她,看起来家庭美满,简直是人生赢家。

老公事业有成,儿子乖巧,一家人住着豪华大别墅。

何欢也甘愿为了家庭,退居二线,从新闻主播的位置上下来,去主持一档收视并不算好的读书栏目。

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在夫妻二人的结婚十周年纪念日被打破。

这天,何欢给老公准备了结婚纪念日的party作为惊喜。

也是在这一天,老公离奇失踪了。

带走了家里的所有现金,连身份证、护照这些有用的证件,也都不在了。

不仅如此,债主还找上门来。

男主蒋俊豪(刘宇宁 饰)就是债主之一。

也是在这个时候,何欢才知道,欧凯歌不仅欠了蒋俊豪300多万,还有其他的债主。

加起来,老公将近欠了1000万的债务,然后跑路了。

何欢的内心是崩溃的。

但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无论这件事对她有多大的打击,她都要强装无事,不能让孩子和老人知道。

一开始,何欢只认为老公是因为公司的债务问题欠下巨款。

所以,即便这些债务原则上和她没有关系,她也同意签下还债协议书,承担起还债的责任。

直到她收到了老公和其他女人的合照。

原来,老公不仅丢下一屁股债跑了,大概率还出了轨。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的读书栏目也因为末位淘汰的制度要被砍,而母亲也查出了癌症。

一时间,那个曾经由老公打造的如梦幻一般的生活彻底破灭。

何欢不得不被现实强硬地扯回现实生活中。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这个设定有些扯。

但如果你真的经历过,亦或亲眼见证过中年人的生活,就会发现。

其实,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中年人所面临的鸡零狗碎,就是这样无解。

在这部剧里,它的设定只不过是在经过艺术加工后将它极致化了一些。

但本质上,它所体现的,关于中年人的财产、事业、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十分现实的。

而在这部剧中,作为绝对大女主的何欢,在人设塑造上是非常好的。

面对生活的压迫,她也在一开始崩溃,想要逃避,但面对孩子和父母,她不得不选择坚强。

面对曾经被自己放在一旁的事业,如今需要承担生活压力的她,也不得不重新拾起。

她所经历的一切,在故事里的展现,并不悬浮,反而塑造得很真实。

与此同时,作为何欢生活中很重要的两位朋友,白杨(秦海璐 饰)和赵媛媛(柴碧云 饰)的人设,也非常立体。

白杨是个事业狂。

她对自己的新闻理想极为看重,因此,35岁单身的她,也经历了很多大龄单身女性所需要遭受的非议。

但每每看到白杨为了工作极为坚定的模样,以及她不在乎世俗评价怒怼普信男之时,作为女性观众,很难不感到爽快!

小镇女孩赵媛媛的目标,就是嫁入豪门。

但编剧却没有把她设定为单纯脸谱化的捞女。

相反,剧中的赵媛媛可以为了拿捏富二代男友矫揉造作,也能为了一单业务和油腻男应酬。

但她也有自己的底线,也会坚持自己的事业,也会在用自己的钱买下豪车之时感到无比爽快。

而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线,直到这部剧目前播出的部分来说,也将尺度拿捏得刚刚好。

两人原本是债主和欠债人的关系,男主为了讨债,不得不每天跟着女主。

两人在此期间的互动,没有强行加戏的工业糖精,反而有不少笑料。

以至于,如今发展到男主对女主心动,却怂得不敢表白时,观众们还会替他着急呢!

其实,《做自己的光》这部剧,虽然在某些设定上还是有些许夸张之外,整体的故事和人物设定,都是非常丰满的。

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却又不至于脸谱化。

剧中所要展现的真善美,也是通过细节所自然展现。

所以,如果你对这类题材感兴趣,这部剧也不失为一部可以下饭的选择。

它的确不是中年玛丽苏,即便这个故事也有些极致,却依旧能让你在其中感受到温暖和真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