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小忆:祛风解表、清里止咳治疗小儿咳嗽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07-31 发布于内蒙古

何某,男,时年2岁。患儿咳嗽1周,于2015年5月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诊时咳嗽,易咳甚气急,痰多,流涕,无发热恶寒无汗出,纳便可,夜间安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常,指纹紫。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风寒阻络证。

  治法:祛风解表,清里止咳。

  处方: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0g,黄芩10g,连翘5g,杏仁5g,蝉蜕3g,射干5g,法半夏5g,桔梗5g,竹茹5g,甘草10g,神曲10g,地骨皮10g。

  【随诊过程】

  二诊:2015年5月21日

  流清涕,纳差,夜间咳,服药后腹痛腹泻,汗多,痰多,舌淡红,苔薄,脉浮,指纹稍紫。

  处方:桑白皮10g,黄芩10g,连翘10g,百部10g,杏仁5g,白术6g,防风6g,守宫3g,桔梗5g,鱼腥草15g,甘草10g,神曲10g,白芍10g。

  三诊:2015年5月28日

  晚上发热38度,汗出。若无鼻塞流涕、咳嗽,次日可退,考虑是小儿在长骨,不必退热,多饮水即可。小儿注意肺热、食滞,其余正常即可。

  处方:黄芩10g,山楂10g,谷芽15g,麦芽15g,白术6g,山药10g,甘草10g,蝉蜕3g,布渣叶10g。

  【按语】

  小儿素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旺盛,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与体内属阴的物质相比,处于相对优势。但同时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喂养不当,则容易感受外邪。小儿在生长过程中,最易出现肺热、损伤阴津,或饮食积滞、导致中焦不运,因此在治疗上不宜使用过多温阳药物,特别是在治疗小儿外感时,主要以健脾和胃,益气固表为主,兼予疏风祛邪之品。本病小儿虽有外感风寒之邪,但患病期间正气外行抗邪,体内运化之力减少,容易出现乳食积滞,从而化热,故在治疗时,除祛风解表抗邪之外,着重在清里化滞。

  小儿的生理、病理状态较为特殊,故不能一概用治疗普通人外感的方案来治疗,用药要特别注意,无需使用太多祛散风寒,或降气止咳的药物,免伤其阳气。若小儿夜晚发热,并无明显鼻塞咳嗽等症,次日可退,则不必积极退热,多饮水,注意清淡喂养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