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白色羽翼wswizh 2023-07-31 发布于山东

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要代表的禾本科作物可谓是撑起了保障人类粮食供给安全的大半江山。在亲缘关系上堪称堂兄弟的这三种作物,在生长发育规律上也存在诸多共性,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都会产生分蘖。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但是在分蘖的的特点上又有所差别,具体来说就是小麦、水稻的分蘖多半可用于结穗,是形成产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玉米的分蘖也就是玉米“丫子”,在长势上则明显较弱,在生产上,几乎不用来接穗。

既然对产量没有贡献,那么在生产上还用不用留着玉米“丫子”呢?这个问题几乎每年都会被提起并引发争论,那么“掰与不掰”争论双方的理由是什么?栽培管理过程中到底用不用掰呢?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单凭模糊的生产经验,而是要秉持科学精神,来分析玉米植株的生长特点和玉米“丫子”所产生的影响。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为什么有人主张掰掉

坚持玉米“丫子”需要掰掉的一方,主要的理由大致包括以下两个:

首先是玉米“丫子”在生长过程中会从土壤里面吸收养分,但是玉米“丫子”又以来接穗,这样一来玉米“丫子”消耗的养分就不能转化为产量,是对土壤肥力的一种浪费,掰掉之后,就可以减少养分的浪费,降低在玉米生长后期因为土壤肥力不足而造成籽粒不饱满、品质下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其次是玉米“丫子”数量较多,并且集中在玉米主茎的基部,而玉米本身播种密度就较大,田间较为郁闭,如果在保留这些分蘖,就会使整个玉米田更加郁闭和通风困难,这样一来土壤蒸腾的水汽就难以散失,田间湿度就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湿度的增加会直接提升病害发生及几率。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为什么有人主张不掰掉

与主张掰掉相比,持“不用掰”观点的理由更为充分,总结下来大致有以下4个:

首先是玉米“丫子”的存在增加了植株的叶片面积,就像树在小苗的时候多保留枝杈能促进生长一样,这些“丫子”上的叶片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为整个植株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对加速玉米主茎生长有积极作用。

其次是这些“丫子”生长在玉米的基部,临近土壤,因此周围环境湿度相对较高,如果把玉米“丫子”掰掉,就会形成较多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伤口,而这些伤口将为病菌的入侵打开门户,进而增加玉米病害发生的可能。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其三是基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原理,玉米“丫子”的存在增加了玉米的株幅,这将带动玉米地下部分生长出更多的根系,而根群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从而增强对植株生长的养分供给能力,有利于加快生长和促进丰产。

其四是玉米属于高密度栽培作物,田间保苗量大,而且较为郁闭,如果要逐一掰掉玉米“丫子”用工量太大,而且操作起来较为勤苦,更麻烦的是玉米“丫子”会持续产生,并不能“一掰永逸”。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掰还是不掰?讲科学,不迷路

产生“丫子”是玉米遗传基因特点决定的,也是不能避免的,但是玉米丫子的产生数量和强旺程度则受施肥量和施肥结构影响,在土壤养分充足的时候产生量就偏大,长势偏快,而在氮肥用量过多的时候,长势就会更加强旺,因为玉米丫子本身就属于营养生长的范畴,而氮肥有促进营养生长的作用,因此,适当降低氮肥供应量,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玉米“丫子”的产生。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那么,如果保留这些玉米丫子会不会出现浪费养分、造成田间郁闭、增加病害发生几率呢?答案是:不会。

主要原因是这些玉米丫子在刚出现的前期,田间植株生长量还比较小,还不至于因为“丫子”的生长而过于密实,相反,可以避免因为氮肥施用量过大造成的主茎细弱旺长,以及由此引起的抗倒伏能力下降,同时还能促进根系群落的扩大和光合面积的增加。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等到玉米长高以后,由于遮光的原因,这些玉米“丫子”就会很难再继续生长,并且自身已经吸收过来的营养也会发生回流(氮、钾等在植株体内具有较强的转移和重复利用性能),从而供给到对养分需求处于旺盛期的主茎,也就是说这些玉米“丫子”起到了“养分中转站”的作用。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别再争了,讲科学种庄稼才不迷路

因此,概括来讲,玉米“丫子”的出现是玉米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整体上对生长有积极作用的现象,于玉米的产量形成利大于弊,而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不用做额外的干预。而且对大面积商品栽培来说,在农业用工成本日益增加的今天,掰玉米“丫子”也是生产“难以承受之重”。

您觉玉米“丫子”是应该掰掉,还是应该保留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宝贵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