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剧,从来不会告诉你,过去的军队是如何吃饭的?

 激扬文字 2023-07-31 发布于四川

电视剧里的军队,需要吃饭吗

电视剧看多了,真的以为古代军队都不需要吃饭一样。

剧情里,元帅或者丞相嘴巴一张,就是你带几万人去这里埋伏,你带几万人日行几百里去攻打这个城池,然后镜头一转,这些军队已经到位,然后就是锣鼓喧天的战争景象,以及各种阴谋诡计。

作为一个工科毕业生,小编看历史,更关注的是细节,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基本道理,所以搜集了古代军队如何吃饭的信息,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能对古代行军打仗有个初步的了解。

古代军队,粮食多是自带

古代行军打仗,可不是处处有“酒家、屠户、厨行”能够伺候,离开繁华市井,粮草只能自带,是没法像梁山好汉那样,大碗喝酒和大口吃肉的。

实际上,为了避免军民发生纠纷,普通市井让军士敞开肚皮去吃是会吃垮的(古代的乡镇都很小,几十百把户人家,几千几万军队过去,会吃得鸡犬不剩),所以军队平时都得将就,用粗茶淡饭把肚皮“骗”饱。

吕坤《实政录》卷8讲到明代行军时的伙食,看起来十分大方,说是“十日一犒”:

军中十日一犒师。万军一犒,费银三百两,宽然有余。黄酒煮熟,每人一斤;猪肉煮熟,每人一斤。择于宽大所在,分二十处,一班五十,点名排列给散。即令酒家、屠户、厨行伺候二日,各有赏赉。 十犒费银三千两,三军之士,何等欢欣鼓舞。今之赏犒皆银,每次常以万计,然不足以激劝众心,徒多无益耳。

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军中每十天犒赏一次士兵。犒赏万军,费用银三百两,还算宽裕充足。黄酒煮熟,每人一斤;猪肉煮熟,每人一斤。选择宽阔的地方,分二十处,每处五十人,点名排列发给士兵。即命令酒家、屠户、厨行伺候两天,都给一些赏赐。 十次犒赏费用银三千两,三军士兵,何等欢欣鼓舞。如今的犒赏都改发银两,每次常以万计,然而不足以激励士气,只是徒劳无益而已

但文末也很老实地交代说实务上是散发银两了事,省却多少心思,朝廷是方便了,但士兵拿到钱却并不容易买到吃的,毕竟行军打仗可不是处处有大的集镇,吕坤也说“攻围屯聚处所迫近城市集镇,不妨赁住邻街上房及沽买酒肉、籴置米麦果菜”(军队驻扎处附近,会租赁百姓的房子居住,和购买酒肉米食和水果之类)

实际上,为了避免军民发生纠纷,吕坤是禁止军士“不许就食于集镇”的;即便驻军于集镇附近,一般时候的伙食也只是每十人每天“每桌小米干饭一斗盆、盐菜一大盘、又一桌蒸饼一百个”(咸菜配大米和饼子,是古代军队日常的伙食),除此之外便是“备熟水百十缸”、“饮水各就本号缸桶”。毕竟“非三、五千家之市,不可结万军之营”,普通市井军士敞开肚皮去吃是会吃垮的,平时得将就粗茶淡饭把肚皮骗饱。

明代画家仇英所作《南都繁会图》,可以供我们想象明朝时候市井是如何的热闹。有趣的是贩卖“弓箭盔甲”的商号就在酒楼附近,可见驻军带来的需求很大。

古代行军,还要防止中暑

那么在荒山野外行军打仗,怎么解决暑气与口干舌燥呢?吕坤说“黑豆最解暑热”、“一个月内每十人给予一斗,火头领去为军壮煎汤”。而平定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主导全局的李化龙,是这么设计的:

照得即今盛暑之际,营中军兵攻囤,途间运夫往来,每以中暑生疾,殊可怜惜。合制益元散药遍发。为此,票仰重庆府官吏,即便动支官银,差人分投收买甘草三、五百斤,滑石二、三千斤,多拨医生,速合为末,制成益元散。每营各发五、六百斤,以济三军解渴。 又,自安稳驿起至囤下,或二、三十里高阜处所,堪以停歇饮水之处,立一草舍,安置瓦罂木桶畜水,每处责令一人管药料理,以便运夫食饮,解署祛疾

除了每2、30里设置缸和桶储水之外,还散发以滑石、甘草为原料的“益元散”。

茅元仪《武备志》里也记载着“治中暑、霍乱用益元散”,用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共为细末,凉水调下。如冬月,发炒盐汤调下”。大概益元散是清凉解暑气的药方里头比较简便又有效的,吕坤也说“行师一万,医生二十人,医兽二十人,常用之药二千斤,丸散十数种,如益元散、刀箭等药,尤宜多备”,大致意思是,军队上万人的话,会配备医生20来人,兽医20来人,常用的药品有2000多斤,可见当年行军的后勤是如何庞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