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宿与酒店的界限在哪里?

 江南一鱼6jvvqc 2023-08-01 发布于江西
牧青旅论
民宿和酒店界限分明,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酒店,要让投宿者感受到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这是一种宾至如归的体验。民宿只有主人和客人之分,而不是经营者和住宿者之分。民宿有主人公,要有家的感觉,有归属感,有社交属性,有品牌精神甚至文化内涵,才是一个有家的温度的优质民宿。作为客人,还需要主人的特殊关顾、关爱和关怀。民宿需要浸润一种淳朴、淳厚的地域习俗和情感,尤其是好客文化。酒店重设施和服务,二者基本没有可比性。
可以一比的是民宿和野奢酒店,首先,民宿和野奢酒店都有“隐”的意味。前者可谓暂时隐于市,与城市比,乡村算是“小市”;后者就是隐于野,是大野。“隐”中自有安宁和超逸。其次,民宿基于“定制”诉求,需要个性化,与野奢酒店趋同。第三,硬件可以标准化,软件却要个性化,这是民宿与野奢共同诉求。第四,民宿和野奢酒店可以相融,共同组成一个旅游综合体。
至于民宿与野奢酒店的异性,主要源于二者在不同的市场、交通、经济、旅游区位下的不同资源禀赋,以及因不同市场人群需求和不同自然环境而创造不同的产品。两者存在民与野、俗与洋、简与奢、幽与旷、归与放、古老与现代、朴拙与时尚之间的差异。首先,民宿在于民,融入民情;野奢酒店于野,融入自然。其次,民宿基于“寻家”诉求,野奢酒店源于人的“野性”。像民宿一样,野奢酒店也需要个性化设计和经营,就像野奢者刻意追求的那样,在极尽自然之外,在建筑、装饰与服务、体验上要融入一种文化元素,极具独特禀赋与个性特征。野奢者享受着高逼格的生活配套,却体验着最自然和原始的生活状态,在精神层面和身体层面的双重野奢享受,才是“野奢”品牌真正想让住客体验的。第三,民宿可以“+民俗”,野奢可以“+艺术”。第四,民宿始于情怀,野奢源于情调。第五、民宿在于“五风”,野奢在于环境和情境。
相关链接:马牧青:民宿始于情怀,野奢归于自然
比露营更“野”,比民宿更“奢”,那是什么?
Image
牧青行摄/遥祭博格达峰
新疆天山天池Image

Image

01

如何理解“中国式度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从目前国内复星旅文的地中海俱乐部、开元森泊再到大乐之野、君亭等集团,都在探索或者发展各种多元化度假产品,从度假酒店到度假综合体再到城市更新产品。
未来的十年,一定是国内度假市场的战国时期,利用这几年国内大循环这个间隙,好好打造出自己的产品线。市场上不怕同质化,而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差异化产品面世,满足各种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Image
四川禅驿酒店

Image


民宿的终极“退变”
未来的民宿产业更多的是聚焦乡村,但民宿的推动一定是市场化行为,绝不能仅靠行政力量推动发展。乡村振兴是一面大旗,民宿仅能是点缀或者引子。
但乡村民宿有其发展的空间,与度假酒店并存发展。市场改变并不会让一种概念消亡,而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物种产生。
而民宿将成为一个乡村生态的补充,从住宿这个角度讲,民宿与酒店也必然是连锁化的产物。但民宿的连锁化难度是非常大的,民宿是因为理想和情感的碰撞而产生,民宿主人与客人产生的情感共鸣。
而连锁化之后,这些民宿赖以生存的因素将会消失不见,这也会成为制约民宿连锁化的因素。
这背后的改变就是民宿必然酒店化,民宿的根源将从民宿主人朝着文化呈现方向介入,就是进入产品为核心的时代。民宿是一种本土乡村文化是载体,是文旅产业的重要力量,情怀是基因,但不是根本。
所以民宿与度假酒店的未来都是一种目的地的呈现,这种目的地的核心是产品为王,服务至上。
Image
来源:一诺智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