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阳汉墓出土神秘青铜马,它被评为一级国宝,只因头上多了一只角

 历史解密坊 2023-08-01 发布于辽宁

众所周知,我国最著名的青铜马是“马踏飞燕”,即甘肃武威擂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如今也是中国旅游的标志。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件和铜奔马齐名的青铜马文物,而且它的造型还十分怪异,尤其是头上多了个犄角让它成为了一级文物……这究竟有什么缘故呢?如果您也好奇想知道,下面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6年9月,在湖南衡阳县的福溪乡,当地村民开垦荒地的时候挖出来几块方砖,并且砖块上还有几何线条,因此看起来并不像现代的砖块。不过,村民们当时也没有在意,于是就继续往下挖,可挖到半人深的时候看到了半圆形的砖顶,此时几位有经验的村民才意识到这是一座古代墓葬。随即,村民们联系了村委会的主任,将发现古墓的事情逐级上报到县里的文物局。第二天上午,县里的专家就赶到了村里,并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发现古墓的地方,经过一番勘察和研究后确认这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砖墓,整体保存完好。

在后来的3个月时间里,专家们对该汉墓展开了保护性发掘,并在墓室中也出土了墓志,根据其内容确认墓主人是当地的一位员外,生前乐善好施,在乡里也颇受村民的尊敬。此外,还出土了不少的玉器,陶器和青铜器随葬品,其中最让专家们感到惊奇的是一件青铜马,高度约52厘米,长度约54厘米,给人一种气质非凡的感觉。这算是整个墓葬最珍贵的随葬品,专家们在出土的第二天就送到了省里进行保护和研究。

在省博物馆,青铜马上的污垢和泥土被处理干净,此时也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整体造型中庸,为四足蹬地站立的姿态,但是昂首挺胸,鬃毛飞扬,还张口呈嘶鸣状,仿佛在下一秒就要奔腾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青铜马并非是“裸马”,而是一匹乘骑的马,马衔,镳和辔带,以及鞍荐和腹带等都一应俱全,因此专家们推测这就是墓主人生前的坐骑。最有意思的是,青铜马居然还有犄角,这一点让专家们也十分费解,于是就给出了三个推测:

第一:马头上的犄角并非是真的角,而是当时马夫给马编的辫子,其作用也仅仅是为了装饰,让马匹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对于这种说法,其实在汉代壁画中也能发现,比如大型的仪仗队出行时,走在最前面的那匹马头顶上就有辫子,也能够彰显出主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势。上文中提到,墓主人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员外,因此他的马匹头上扎辫子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如果要是换成了普通百姓那也许就有另一种说法了。

第二:在古代社会,人们很重视对马匹的装饰,尤其是富贵权势人家的马匹和马车,都相当的华丽。在众多的装饰中,位于马头部的装饰物件也有个专属的名称,叫当卢,整体如同一块倒三角的金属牌。在考古发现中,出土的当卢也很多,因此专家们推测如今发现的马头上的犄角也是当卢的一种,在实际中也许是用羊角或者牛角,以此来起到震慑和辟邪的作用,比如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墓葬中就出土过类似的牛角当卢。

第三:在实际中,也许墓主人的马并没有“长”犄角,而是制作青铜马的工匠随意“创作”的,因此这是工匠臆造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如果是这种结论,那专家们也就可以长舒一口气,青铜马的犄角并没有多么深的文化含义。由此说明,当时的工匠也极富创意,善于创新,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找乐趣。

青铜马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青铜文物,但就是因为有了一个犄角,才引起了学界专家们的关注,也才有了难以解释的缘由,最终让它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一级文物”,从而声名鹊起,才能和马踏飞燕同日而语。

参考资料:

《文物中国史》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