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最新指南

  平凡的人 2023-08-01 发布于内蒙古

   Q1:   

2023年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阿斯巴甜”之后又发布了多项膳食指南,可谓是营养学界的重大事件,其中关于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膳食纤维等的建议是“强烈建议”级别,这意味着什么?

图片

图片

图片

徐嘉博士:对,我当时看到这个从世界最权威的健康机构发布的消息后,觉得非常欣慰。

后来我通过仔细对比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发现实际上是没有做根本性的修改。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一起对于饮食、营养以及预防慢性病这方面提出了一个指南,指南的核心内容跟现在这一版本已经很接近。

比如他们当时所建议的脂肪供能比是15%~30%,其中饱和脂肪<10%、反式脂肪<1%,这些都跟这次的建议是一致的。当时建议总碳水比例是55%~75%,添加糖<10%,这次是<5%-10%。

除此之外,食盐限制在5克以内;蔬菜和水果每天总量要达到400克,这些跟现在几乎是一样的。所以总体而言,这一版的指南和20年前是基本一致的。

图片

图片

这一版有哪些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他们再一次强调这是循证营养学的结论,是完全基于客观证据、科学数据推出的指南,对于普通老百姓更具有指导性。

其次,关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比起20年前明确了每天的克数及不同的年龄段要吃多少克。膳食纤维总量现在每天至少25克

另外,本次指南比较明确地指出,要用更健康的营养,如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的来源最好来自于植物和非人工,这是一个进步。这个指南的核心推荐,从头到尾没有提到动物,特别强调各种营养的植物来源。

这版指南进一步强调,各个国家或者政府机构要根据这个指南来指导营养和公共卫生政策,用于降低不健康的体重以及和饮食相关的慢性病,比如2型糖尿病、心脏病,还有一些癌症。

总而言之,这篇指南跟我们非药而愈平台所倡导的饮食非常接近。

   Q2:   

WHO建议碳水化合物从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中摄入,这和低脂纯素的饮食结构不谋而合。博士能否详细解读一下?现在流行的低碳水饮食和生酮饮食指南中并没有提及,这是为什么?

徐嘉博士:对,我也关注到这一点了,这次特别强调的是碳水化合物的全食物来源。

一般提到碳水,多数人想到的是精制谷物,像绝大多数中国人吃的那样,有很多健康风险。而本版指南特别强调全谷物和蔬果豆等全食物的来源,同时纠正了所有的碳水都是不好的看法,明确建议要摄入全食物形式的碳水。在全食物的概念下,除了全谷物,水果里面的果糖是完全OK的,它和提纯的果糖不一样。

低碳生酮的饮食模式和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饮食完全相反,所以他们不可能去推荐它。这跟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低碳生酮饮食在高比例的动物性食物的基础上加了大量油脂,而本版指南没有提到动物性的成分,实际上已经明确否定了低碳生酮饮食。

当今低碳生酮饮食很流行,很多人都在尝试,这与一些书籍甚至医疗机构的宣传有关,但流行并不是循证的,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种流行的饮食方法,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提到它。

   Q3:   

WHO建议蔬菜水果食用量是400克,但食用量达到800克才能最大受益,没有推荐的理由是人们可能做不到。请问博士,怎么才能做到?关于膳食纤维,这次的建议量是至少25克,但是国人的摄入量严重不足,这是什么原因?怎么改善?

徐嘉博士:本版指南推荐的400克蔬果对应25克膳食纤维。而我们推荐的是40克以上的膳食纤维。按这个比例来讲,我们轻松可以达到800克以上蔬果。其实40克膳食纤维和3万年前古人类饮食的数据相比,还差的很远,那时候每天要吃100克以上的膳食纤维。

根据现有的临床证据,40克纤维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在纤维-风险曲线上,超过25克,或增加膳食纤维所获得的进一步的健康利益有所减缓,因为25克刚好在拐点上。

纤维吃的越多越好。我国的平均膳食纤维摄入量只有13克左右,所以我们与25克相比还差很远。

怎样才能做到摄入25克纤维?其实很简单,植物性食物中我们要选择全食物,这样的话我们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就会大幅提高;如果还不够,可以通过喝蔬果昔来摄入

中国人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认知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精制谷物不好,但是我们还在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在吃肉蛋奶。我们把主要的胃容量都交给了肉蛋奶,就没有余地去吃植物性食物了。因为只有植物性食物才含有膳食纤维,越采取动物性的饮食模式,越可能造成膳食纤维的不足,导致便秘、痔疮这些问题。所以才有“十男九痔”及“十女十痔”的说法。

所以总体来讲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动物制品没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植物和真菌的细胞壁,所以吃越多的动物,越少的植物,纤维越不足

   Q4:   

关于脂肪摄入,WHO也给出了三条强烈建议,首先是成人、儿童饱和脂肪的摄入量要降至10%,请问博士,这是最健康的量吗?什么样的饮食结构能把饱和脂肪控制在10%以下?WHO强烈建议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这意味着什么?WHO同时提出在保证总能量摄入平衡的情况下,可以完全替换饱和脂肪,这意味着什么?

徐嘉博士:WHO的建议都是有科学证据的。从现在的证据来看,10%以内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比10%再低的研究数据比较少。

因为大多数这些研究,是在西方国家做的,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摄入10%以上的饱和脂肪,能找到10%的一组人已经不错了,10%以下的数据是欠缺的。但这并不表示低于10%不好。所以根据现有证据,就定在10%。

假设每天摄入10%的饱和脂肪,相当于20克左右。一般人是非常容易达到的。因为动物性食物是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只要把动物性食物大幅减掉,很容易达标。植物里面的脂肪实际上也是混合物,也含有一定比例的饱和脂肪。如果我们进一步把饱和脂肪控制在5%以内,只要控制植物性的油脂,也可以轻松做到。

尤其想提一下,指南同时提到了植物性的饱和脂肪,比如棕榈油、椰子油,也是不推荐的。

另外,指南强调用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用什么食物替代呢?指南建议我们用植物来源多的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往往提到不饱和脂肪,我们会联想到鱼类,但是这个指南根本没有提到鱼,而是明确强调用植物性来源的食材。所以我觉得这个指南几乎跟我们的推荐是一致的。

WHO提出,在总能量摄入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可以完全替代饱和脂肪。意思是,饱和脂肪不是必须的,实际上是有害而无益的。一些研究能够替换到只剩2%的饱和脂肪,仍然是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健康利益。所以饱和脂肪不属于必需脂肪酸,我们不需要它,需要的话,我们自身也可以合成。

从机制上来讲,饱和脂肪促进非益生菌的增长,导致肠漏,诱发炎症。另外饱和脂肪是可以直接刺激我们的肝脏合成胆固醇。还有研究发现,饱和脂肪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我们摄入的越少越好。

   Q5:   

第三个强烈建议是成人和儿童的反式脂肪摄入应该降至1%,这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食物含高反式脂肪呢?很多人认为只有垃圾食品、精致零食、点心、薯片等才有反式脂肪,那我们的一日三餐里有没有可能也会摄入大量反式脂肪呢?

徐嘉博士:在化学结构上,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有很多类似之处。顺式脂肪酸在三维构像上有一个弯曲,能保持细胞膜的流动性。

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三维结构是条直棍,插入细胞膜会降低它的流动性。于是我们身体就需要合成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细胞膜里面去,帮助增加它的流动性。

正是因为这样,反式脂肪跟饱和脂肪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像的,除了它有一个双键,其实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反式脂肪甚至比饱和脂肪还不好,因为它除了升高坏的胆固醇,还会降低好的胆固醇

提到反式脂肪,我们就会想到垃圾食品,不吃饼干、烘焙、薯片,就没有反式脂肪了?一日三餐里有没有可能也混进了反式脂肪?这次世界卫生组织非常明确的一点就是反式脂肪来源于什么?

徐嘉博士:这次讲得非常清楚。一个是加工零食、烘焙、油炸食品是人工反式脂肪的来源。另外还特别强调了天然的反式脂肪来源是反刍类动物 (牛和羊)的奶和肉

高温烹饪也会产生反式脂肪吗?

徐嘉博士:油炸食物习惯加入氢化植物油,那里面含有大量反式脂肪。普通烹饪时的高温一般不产生反式脂肪。

   Q6:   

对比非药而愈的膳食指南,博士觉得我们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徐嘉博士:我们现在推荐的膳食方法,是基于减法思维,我们看一个食物首先考虑它的伤害,因为它不管有多少营养,也抵消不了它的伤害,有伤害我们就不吃,我们更重视的是避免伤害。

我们现在推荐的饮食模式最理想。首先我们有大量的文献证据支持;另外在社群里,我们每天看到各种疾病逆转的案例,只要严格执行,就会有非常明确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再讲讲甲状腺结节及硒和碘的问题。碘和硒我都讲过,但是可能强调的不够。

我们一定要确保每天的碘摄入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尿碘能反应我们的碘摄入。

根据国内外的数据,最佳范围是150-300微克/升。素食者如果不注意碘盐或者海产品的摄入,有可能会偏低。碘摄入低会导致甲状腺素合成不足,是诱发甲减和甲状腺结节的一个重要因素。碘高也可能通过自身免疫的机制诱发甲减。所以要保持尿碘在正常范围。

再就是硒的摄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推荐健康人补硒。如果有甲状腺疾病,可以把硒的摄入也考虑进来,大约每天50微克

还有一个是关于酵母、茄科、麸质等等。我建议把这些分成几个层次。

首先关于麸质,假如我们严格执行低脂纯素一个月以上,效果还不理想,就可以考虑断麸质,尤其是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或者肠道疾病这些已知与麸质可能有关的疾病。

如果断麸质一段时间比如三四个星期,还是没有改进,我们可以考虑断茄科和酵母。

如果还不行,可以考虑排除饮食法就是从蔬果豆谷中找到一种最简单的饮食组合,先把炎症降到最低。在这个基础上,再一个个把食物加回来,看哪一种食物会诱发炎症,导致过敏或者自身免疫。

总而言之,我们把它分成几个层次执行,就不用太纠结。我们不希望一开始,所有人都去断麸质。因为很多人,尤其北方人都爱吃面,让他们断了面食可能会降低幸福感,产生焦虑、纠结等新的问题。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人吃了麸质都有问题,实际上大多数人不会有问题所以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人确实断麸质后情况会好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断麸质。

参考文献:https://www./news/item/17-07-2023-who-updates-guidelines-on-fats-and-carbohydrates


【作者简介】

徐嘉博士:《非药而愈》作者,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学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博士。2014-2022年期间,健康饮食巡回演讲1200余场,足迹遍及全国200多个城市,现场18万余人受益,200多次知名媒体报道。




郑重提醒】

本公众号仅为分享健康理念,不能够替代任何药物或者医疗措施,请勿因此放弃任何必要的医疗手段。如有治疗需求,请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咨询,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饮食原则是方向性建议,需依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健康科普/康复案例/菜谱参考】

图片

审校 | 好运 普韵

排版 | 信儿

音频丨智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