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诗三百,长安万里 | 23位名师共读的《唐诗三百首》来了

 星河岁月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诗在大唐

一部《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视角,带着我们结交李白,游历天下,边塞建功,朝堂封侯,在回忆中再现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观众也随着诗人一道,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唐诗,无疑是对那个时代最鲜明、最生动的写照。
安史乱前的大唐安定强盛,不论是繁华的长安还是富庶的江南,街市上店肆林立,稍有规格的酒家都备有诗板,可见当时题诗风气之盛。士子们读书、应试、交游、仕进,乃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处处写诗,处处用诗,以至于年轻的杜甫觉得作诗人人都会,根本不算什么特别的本事,只有“饮中八仙”这样的人物,才值得他记录一笔。

图片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电影中为我们展现的“八仙”联句的场景,可谓妙趣横生,诗人们不仅要续写下句,还要和乐演唱,甚至还得身负武艺,智勇双全,才能通过考验。李白一时兴起,写得忘乎所以,马上有人指出“你这不是联句,是新句,连体都变了”,说明联句对格律、韵脚、体裁都有严格规定。以诗歌酬唱往来,看似娱乐,实为社交,更是竞争,对诗人的才思、学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开元年间的中书舍人贾至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同僚杜甫、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以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流传最广,这就是原作被和诗给比下去了。
诗人们聚集长安,自然是为了求仕,不论是投考还是行卷,都要靠诗。孟浩然求宰相援引,就写“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同为干谒诗,钱起的“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就直白得多。考试也是写诗,我们耳熟能详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白居易应试的作品。还有些独辟蹊径的考生,比如祖咏,试题要求写一首五言长律,他自恃才高,只写了四句就提前交卷。最后是否得中,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绝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流传至今,是当之无愧的名句。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诗风如此兴盛,自然有人编纂诗集。影片中高适案头的《河岳英灵集》,就是当时的丹阳人殷璠编选的诗集。集中除了李白诗,还有高适自己的作品,还包括常建、王维、崔颢、孟浩然、王昌龄等人的诗,这意味着许多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诗篇,在当时就已经广为传唱了。从中也可看到当时人对诗歌的评价标准和鉴赏趣味,这对后世选诗、读诗、写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

《河岳英灵集研究》

高适在岐王宅里见到了身负绝艺的裴旻、王维、吴道子和名满天下的歌唱家李龟年,还结识了年轻的杜甫。彼时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的长安会是何等光景。安史乱后,杜甫在长安重逢李龟年,说当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天翻地覆之后对旧时光的追忆,不着一字,却至为辛酸。
影片末尾,程公公将李白遇赦的消息告知高适时,背了《早发白帝城》。他横剑击节,声调抑扬顿挫,不同往日。回想承平时候,诗歌原本也是入乐歌唱的,但在这高山大野之间,朔风吹雪,无丝无竹,两个各怀心事的人,一阕雄浑慷慨的歌,其中况味,非寻常乐律所能演绎。诗人胸中块垒,唯有在苍茫天地之间,高吟长啸,乃得纾解。后世读诗,所谓吟,所谓诵,大抵与此相类。
图片

大唐之诗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唐诗作为诗歌的典范。文学史上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又以盛唐诗成就最高。这里当然有各种因素的考量,但大体而言,盛唐诗歌之所以最打动人,正在于它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是风云际会的大唐盛世所孕育出来的,这与中晚唐诗人的深思苦吟,是完全不同的风貌。读盛唐诗,你很难不被诗中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积极用世的进取心、开朗昂扬的少年气所感染。它并不追摹前代,也无意教化后人,更不会炫耀学识。
前人说“唐诗是嚷出来的”,可谓传神,唐诗中最打动我们的作品,好像都是冲口而出、不吐不快的,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苦闷,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是“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愤懑,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这样的盛唐诗,开阔壮美,气象万千,绝不是坐在书斋里能雕琢出来的句子。

图片

《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内页

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中国诗歌的传统和旨归,在《诗经》的时代就已奠定,到了盛唐,则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唐诗无疑是十分光彩夺目的那一颗,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成为中国人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
《全唐诗》存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加上后人的补遗,有唐一代诗歌不下五万首,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从中选出三百篇,无疑是优中选优,是更能代表唐诗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色的。
古人称《诗经》为“诗三百”,在对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成果集大成、做总结的清代,学者选唐诗,亦取“三百”之成数,既是对高峰的激赏,也是向源头的致敬。从《唐诗三百首》中,我们既能领略唐诗的语言之美、境界之妙,也能透过历史的烟尘,略为窥见无数后人梦中的大唐,窥见那座安宁、繁华、令人神往的长安城。
图片

《唐诗三百首》
(名师抖音共读版)

叶嘉莹先生领衔  23位名师共读
声声入耳  倾情讲解唐诗三百  
生生不息  沉浸感悟世相万千

图片

叶嘉莹 等讲读
978-7-101-16117-5
78.00元
中华书局2023年7月出版

中华书局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抖音,邀请23位名师,联合制作推出了系列短视频,对《唐诗三百首》的313则篇目进行逐一解读。每期解读,充分融入每位名师独特的治学理念、人生阅历与审美体验,或论述周详,或短议精当,或抒发情怀,或连出巧思,沿波溯源,还原情境,又能闪回当下,直指心灵。
本书采用诗作原文附名师解析的结构,以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补注本)为底本,参校相关总集、别集,将各位名师的讲稿整理、润色成书。同时,全书根据篇目内容,遴选主题相关的古代、近代名家画作,作为配图,让读者更直观感受诗情、诗意,品味唐诗之美。

图片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唐代诗歌,是大唐王朝时代风会、审美理想与情感世界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学象征,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反复品味,认真体会。

杨雨 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读一首唐诗就仿佛是和一个好朋友对话,它可以疗愈心灵孤独,在每个人的内心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可供自在往来的桥梁。

图片
图片

张静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诗不远人。作为唐诗经典的《唐诗三百首》,依然光照着当下的你我,依然活泼地存留在大家的心头、舌尖。

本书讲读名师(按年龄排序)

叶嘉莹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谢思炜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沈立岩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纪连海  历史学者

曹辛华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康   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马东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士祥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   雨  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   静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晓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李广欣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彭   敏  《诗刊》编辑部副主任

蔡   雯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

陈   斐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副研究员

王润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张海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师

朱隐山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王   平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

于家慧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

陈晓耘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

闫晓铮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

图片

内页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