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诊疗到预防:中医馆如何打造全方位的治未病服务

 医馆界 2023-08-01 发布于广东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顾凌云  撰稿 | 薄荷

“首先,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治未病它算不算一个科室?”我认为它不止是一个科室,更是我们这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走向未来的的道路上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要做到的存量管理。接下来我围绕这个观点分享一下我们橼德堂中医未病科的建设,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经验和启发。”


行业现状

政策上,国家大战略推动中医药发展,落实为民众健康服务的具体政策。加之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与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为主要健康保障措施。但同时,对于一些中医产品和院内制剂来说,它符合中医医理,但国家政策的方向不符合商业的规模化,导致被国家政策所制约。

行业上,出现了一些过度消费医保政策红利的现象,同时也一直存在老百姓低价求医与行业人员对职业收入的矛盾。虽然有国家的政策利好存在,但民营医院不被政府重视,行业内缺乏人才,也就出现了高价挖医生的现象。


经营管理

医馆的经营一定是以人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不变的是医疗能力,变的永远是我们的经营能力。前面说到,国家在大战略的推动下,老百姓已经从疾病走向健康,那我们也不能一直以单一的疾病为导向 。

01

诊疗流程

因为导向的改变,橼德堂改进了诊疗流程:每一位客户进店都需要填咨询表,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基础情况、心理测试、以前做过的养生和治疗项目等等。

02

战略岗位

我们有三个核心战略岗位:馆长,医助、治疗师。馆长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和统筹。医助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满意度就是医助工作的指导思想。之后是年轻医生,也就是治疗师和团队。

03

品项搭建(专科建立)

我们在选品搭建科室时有一个核心的诉求以药医生为依托来建立专科。

首先,要形成“医联体项目”,就是把资源和技术整合起来,做我们的支持。

第二,挑选的病种和科室一定要符合内调+外治的治疗方法,就是1+1>2,然后拿来做专科的特色。

比如中医药儿科搭配小儿经方,是1+1>2。妇科也一样,中药的熏蒸、灌肠等手法,加上医生的处方,也是1+1>2。

第三,开设线上商城,售卖一些和家庭健康有关的产品。

我们会用直播的方式不断吸引流量,在线上做拓展,线下做承接和转换。以矩阵的形式尽量去覆盖当地的生活平台,快速、准确的占领市场。

这样我们既有了品项,也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闭环。

大家会发现,我们成立中医未病科,不是医院挂着牌的未病科,而是长在团队心里的治未病

在一系列完整的接诊流程后,了解基础情况的同时也要做未病的铺垫。这时候至关重要,我们是以症对症,还是固本培元,患者的疾病根源到底是什么。有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就是体质辩证,这也是我们品项搭建的过程。

04

功能区划分

在专科诊疗环境上,我们也做了科室区域划分。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咨询与指导区、干预调理治疗区域、宣教区域四大区域为基础指引,合理分配资源,专区专用,明确诊疗过程的同时也给予患者更严谨、专业的态度。




05

服务对象

到店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类: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做了这样的细分之后,我们针对每一个病种、或者说每一位患者,都有标准化的治疗手段。

06

诊疗系统

可分为诊断、干预、评估、维护四部分。三诊三查去诊断,再到干预、以症对症到体质管理及个性化定制,需要做哪些品项,最终用什么来评估,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07

项目与技术


这是大家都有、都会的东西,我们的不同是在于认知。对于橼德堂来说,客户到店,我们首先是确定他的消费层级,之后给他相应的服务。

我们要突破的思维是如何让我们的民营医馆把绩效拉高,把团队的天花板拉高,让一线的治疗师、年轻医生更专注的去做疗效。我认为我们的中医馆、中医界要发展必须要改变的是医生的收入。

比如脊椎专科,一个基础的品项是在三四百,但真正解决问题的客单价可能是在七八百或者更高。如果没有品项结构的打造,那我们的医生一直干的都是体力活。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是在我们所说的国家政策以及其他其他问题的基础上,还有更多问题都在推动我们必须在医馆的经营上有所创新。

不管是作为机构,还是企业,都需要团队来完成工作。那我们通过企业价值观、使命、战略以及其他的东西组成团队之后就要思考,如何突破医生的天花板,让他的绩效变高?那一定是要他带团队。

01

“金字塔结构”

任何一个医生,只要是合格的,能治病的医生,我一定给他带上一个团队。一个医生加上其他的医疗人员就相当于一个小诊所。如果我们有20位全职医生,那就意味着在门诊里有20个小诊所,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团队,有独立的绩效管理。

同时,在这些医生之上,我们还需要一些“大医生”来做带教、品牌支撑和团队的培养,或者说,需要他们的医疗特色、医疗能力为我们提供一些流量,帮我们做一些正向的价值引导。

再加上我们还有从学校出来的年轻医生,我们就会发现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顶层的大医生、中间核心的全职医生,也就是科主任、下面是年轻的学生。这样来看,从年轻医生的培养到一路的成长也有了成熟的路径。

02

人才储备

人才储备很重要。我们培养一个人才的标准周期是52天。这也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专业能够做到80%的标准化、20%的个性化,这样就能够为医疗的疗效做依托。每一个科室要主修一门专业,比如儿科主修《伤寒论》,再用《伤寒论》全部理论搭建儿科内外治疗能力,同时也形成了它的产品架构。

03

人才复制

前面我们说到战略岗位,我认为每一个岗位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资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医者仁心,这种筛选人才的核心理念一定是由企业使命推动的,也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同频的团队。

我在三年前做了一个人才梯队的矩阵,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统一思想和目标,确定发展方向;第二阶段,以岗位出发,掌握核心技能和知识;第三阶段,临床通关,做一些“学练考赛”,为下临床做一些准备;第四阶段就是师带徒的临床实验。

经过这一套完整的培训流程,基本所有的东西他都能做到应知应会,在一线工作的能力也有了保障,对我们来说,人才的复制也容易多了。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