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与项羽

 新用户5832uSSh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我常常漫步在楚河河畔,总会想起刘邦与项羽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不了解历史前,一直对刘邦无好感,认为项羽具有贵族气质。可是成败并不由品格决定,而是由能力和性格决定。

且看刘邦:

刘邦西入秦关之后做了三件大事:一,免秦王子婴(仁爱,所以他一直被尊为长者)。二,还军坝上(战胜自己的欲望,不贪财色)。三,约法三章(得民心)。

刘邦在庆功宴上说取胜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再看项羽:

单说鸿门宴这段他失败有三:其一:错信大臣,他小叔叔项伯,背叛项羽,偷偷告密。其二:无脑,已招刘邦入鸿门,经不住刘邦的甜言蜜语,把刘邦叛臣曹无伤出卖;其三:优柔寡断,樊哙三番五次失意他杀刘邦,他无意杀之。
后刘邦逃回汉营浑然不觉,收张良送的白璧,丝毫没有危机意识和政治敏锐嗅觉。杀秦王子婴,彻底失去民心。

著名历史学家王立群如是说:

总结刘邦称王原因:一、自信;二、不被失败击垮;三、敢于称王;四、深谋远虑;五、敢于担当;六、容人雅量。

总结项羽:有一流的军事天才,也有恃才傲物的刚愎自用,没有搞阴谋诡计的政治智慧,也不会善用人才。他是一个可用的英雄,却没有当帝王的大谋略,大智慧。

苏轼在《留侯论》里认为:“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我总结如下:刘邦善用计谋,善辩才用人,他的称霸之路与萧何张良和韩信密不可分,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项羽,一介武夫,有勇无谋,性格暴躁易冲动,优柔寡断,用人不善,所以只能落得乌江自刎,令人扼腕叹息。

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为中国的大一统再写赞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壮士的英雄气概再度叹息。我的耳边忽然想起了杨慎的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