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与和平》之皮埃尔——一生都在探索的人

 新用户5832uSSh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一个人极目远望,结果却在自己的脚下找到所要寻求的东西。

在《战争与和平》里,皮埃尔无疑是世俗眼里最幸运的人:莫名其妙的以私生子身份继承了大量的财富;娶美艳的海伦为妻;在战场里当俘虏后又被解救;娶了最有魅力的娜塔莎作为第二任妻子。

皮埃尔也是托尔斯泰赋予的精神成长明显的人物:

他继承贵族身份和财富后,合时宜的成为花花公子,到处惹是生非。但是正直善良的本性,却使他逐渐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私有制是否合理、他所处的社会是否公平。他与海伦结婚,本想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宁静和幸福,但妻子空虚无聊的生活却让他感到失望;他决定与人为善,回到自己的庄园实施土地改革,因缺乏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未能成功;他参加共济会,从事慈善事业,他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但并未真正解决生活的意义问题;直到卫国战争的爆发,彼埃尔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有了关联,他积极投身反拿破仑的战争;被法军俘虏后,他接触到了普通俄罗斯农民士兵,他们的虔诚信仰和朴实善良打动了他,才渐渐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成长,皮埃尔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他对安德烈说道:

“您说您在人间看不见善和真的王国。我也看不见。如果把我们的生命看成是一切的终结,就不可能看见它。在人间,就在这片土地上(彼埃尔用手指着原野),没有真理,只有谎言和罪恶。但是在世界,在整个世界,还是存在着一个真理的王国,我们现在是土地的孩子,但是永恒地看,我们却是整个世界的孩子。

我觉得,我不仅像世界上的万物一样不能消失,而且我在过去和将来都将永远存在。我觉得,除了我之外,在我的头顶上方还存在着神灵,在这个世界中还存在着真理。”

第二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成长,皮埃尔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

卡拉塔耶夫丝毫没有皮埃尔所理解的那种眷恋、友谊、爱情之类的情调;但是,对一切东西,特别是对人,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对他眼前所有的人,他都爱,都处得情投意合。他爱他的长毛小狗,爱同伴,爱法国人,爱他的邻人皮埃尔;但是,皮埃尔觉得,卡拉塔耶夫虽然对他亲热体贴(他这样无意之中给了皮埃尔的精神生活以应有的东西),但是绝不会因为和他分离而感到苦恼。皮埃尔对卡拉塔耶夫也开始有这同样的感情。

战争终于结束了。皮埃尔获得了身心的自由:他爱眼前的一切,他理解眼前的一切,他尽他所能想聚集所有的好人做利国利民的善事。

我想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蛤蟆的内心情感变化:他抑郁时觉得所有人都针对他,等他豁然开朗时觉得周围一切都存在着真善美。

除了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外,外在世界的美或者丑、善或者恶,不都是我们内心的映照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