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崇雪《细品红楼小人物》,小人物中的大乾坤

 新用户5832uSSh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在一个最浅薄的人类天性里面有着多么美丽的、高贵的和神圣的东西。

                                    ——别林斯基

    前一阵子,振坤老师转给我一本著名学者、教授田崇雪先生的新著——《细品红楼小人物》,拿到新书后爱不释手。我知道,此前曾经给振坤老师流露过自己喜欢《红楼梦》,或许正是因为此,振坤老师才向田教授开了口。因之,我不能不对这本书重视起来!

 ​

    ​向来,人们都喜欢写大人物,比如《史记》里面的王侯将相,比如各种名人传记。正如茨威格所言:“一个民族,总是上百万人中才涌现出一位天才。世界总是在荒疏了漫长的无谓时光后,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才悉数登场。”毫无疑问,大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们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确应当作为精神的衣钵被一代代传承。同样地,更多如恒河沙中之一粒的芸芸众生亦不能被遗忘,尽管他们注定终其一生都将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但只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只要他们履行自然的意志,那就是奇特的,就配得上任何关注。就像田教授所言:“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健全的、自足的个体而言,无所谓大还是小,更无所谓中心还是边缘。”

    曹公描写人物功底是大师手笔。沈从文先生曾在授课时说:“要贴到人物去写。”红楼梦的写法就是如此。每个人物出场时的打扮、说出来的话和做出来的事,都符合他这个人设。比如:林黛玉的贫嘴,薛宝钗的冷静慎言,贾宝玉的呆痴,史湘云的笑,薛蟠对句时的淫秽,鸳鸯的刚烈,惜春的冷漠无情,迎春的软弱可欺,夏金桂的泼妇嘴脸,贾府众婆子们的是非八卦之词……所以,写红楼梦,绕不开人物分析。

    田教授知识渊博、观察细致入微,对小人物的解读都有不一样的视角,旁征博引古诗词和中外大师的箴言,善从心理学角度去剖析人物性格。在他笔下,香菱美不自知、苦不自怜、拙不自弃,赖嬷嬷把“奴才”这个身份经营的有声有色,刘老老是贾府的见证人、是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亲切祖母,妙玉是禅房花木深思想、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妙女子,紫娟为林黛玉知冷知热、仗义执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从解析里,我也读到了他如曹公一般对女子的万般疼惜,对贾雨村、柳湘莲的无情披露,对焦大和赵姨娘的理解与慈悲,对林如海身处官场宦海的无限同情。

    红楼梦里的草蛇灰线特别多,我们往往只关注大人物的伏笔埋设,可在田教授的慧眼下,小人物亦是埋线千里:比如贾敬为何遁入空门,比如惜春的身世之谜,比如贾雨村的自作多情和伪善面目。​田教授就像福尔摩斯一样,去探寻红楼文字里隐藏的细枝末节,他的解读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带给人不一样的思考。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写尤三姐《非常美且非常罪》。

    我特别喜欢尤三姐这一回,且看原著:

    自己绰起壶来斟了一杯,自己先喝了半杯,搂过贾琏的脖子来就灌,说:“我和你哥哥已经吃过了,咱们来亲香亲香。”唬的贾琏酒都醒了

    贾珍也不承望尤三姐这等无耻老辣。弟兄两个本是风月场中耍惯的,不想今日反被这闺女一席话说住。尤三姐一叠声又叫:“将姐姐请来!”说:“要乐,咱们四个一处同乐。俗语说,'便宜不过当家’,他们是弟兄,咱们是姊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来!”尤二姐反不好意思起来。贾珍得便就要一溜,尤三姐那里肯放。贾珍此时方后悔,不承望他是这种为人,与贾琏反不好轻薄起来。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在唯夫是从的唯唯诺诺女性中,硬是出了个尤三姐这个魔妖。女人泼辣轻佻起来,就没男人什么事,把两个游惯风流场的贾琏和贾珍,都吓得夺慌而逃。痛快!痛快!

    毫无疑问,田教授也是喜欢尤三姐的性格的。他认为:尤三姐带点“女权主义”色彩,用“放浪形骸”的方式维护尊严,是红楼女儿的另一面——刚烈如火。他给尤三姐一个特别好的标签:风流之美。她有不凡的见识,清醒的认知,超越的爱情观。这是她的内在美,可也是她的罪。田教授说:“在一个正常的族群里,美,是精神资源,是灵魂高度。可是在一个变态的族群里,美却成了一种罪孽,甚至是一种原罪。”

    是的,海伦之美,引发特洛伊战争,妲己之美,引发了覆国战争,中国古代,向来都对美丽的女性扣以“红颜祸水”的名。哲学家尼采和心理学家勒庞,在其著作中,都毫不掩饰地鄙视女性。不可否认,以前的女性,因为受教育很少,所以认知不够,缺乏理性判断,但那是时代环境造成的,与女性自身无关。在大时代环境下,总有几个非凡女性脱颖而出,比如李清照和柳如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性正名,让她们富有智慧和能力,让她们去挑战、去藐视,去爱,去恨。

    田教授也窥探出曹雪芹的工笔细妙:爱情接力的三棒。第一棒:林黛玉去爱去恨,可还有所保守;第二棒:晴雯去表白,要不担“虚名”;第三棒:尤三姐大胆往前走,挑战伦理道德,大胆去爱,勇敢为爱而死。

    尤三姐,在田教授的解读下,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让我念念不忘。

    难忘贾敬这个角色,田教授评价他“开挂人生却躺平。”从原著中,田教授推测出:“他的童年遭遇严父棍棒交加,他的少年进士及第、一路开挂,他的爵禄袭而又弃、阴差阳错,他的成年披上了道袍撒手而去,他的寿宴惊动四王八公、引发风月桃花,他的葬礼重叠国孝家孝、牵扯情色谋杀,无论是生日还是祭日,全都荒诞到无以复加。”

    贾敬,是贾府的罪人。因为他的自私和逃遁,后世子孙因无人管教多为淫奢纨绔之流,使贾府渐渐走向衰落。贾敬有些像明朝的嘉靖帝,因为终生痴迷道家炼丹术,不务正业。后者导致严嵩和宦官把持权利,百姓苦不堪言。前者则败坏了贾家的家业。身为贾府的掌门人,理应要撑起贾家的大业,舍小我,顾大局。相反,他一味地痴迷于道教的“长生术”,消极避世,不能以真正的智慧入世,没有选择那种既能积极生活又随时保持出世清醒的生活方式。

    儒释道不仅是中国的三大思想主流,更是红楼梦的思想根基。​开篇就是道家和释家登场,注定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扑面而来的宿命论,让人不由得悲从心底起。经线纬线的严密编制,成就了一幅红楼幕布。这布上的繁华点点,尽是苍凉的人生底色。

    田教授认为:曹公之所以选择“一僧一道”,是因为贾宝玉已经占据了一儒。儒家梦醒,疲惫之极,于是就在道家苟延残喘,在佛家学会放下,如此,总算给生命留有一席之地。曹公安排僧和道的臭皮囊形象,正是用“伪丑”说出“世事无相”,用“疯癫”的视野和思维,逼近哲学的本质和现象的本原。正是因为这一僧一道的点化、警戒、启蒙和救赎,才让《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

    关于儒释道,我认为,可以博取众家之长。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处世立身原则,道家的“与自然和谐,无为而治”教人豁达开阔,释家的“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又修心明性。我们以儒家精神做事,以道家精神待人,以释家精神修心,如此,生命才渐得圆满。

     曹公以慈悲之心写书,蒋勋以慈悲之心解析红楼大人物,而田崇雪教授又以大慈悲、大是非观解析小人物。我读此书,也是以慈悲之心去看待世间万事万物。正是了解人性的善与恶,才会“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正是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会与他人和谐;正是悉得“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才会原谅一切。

    “风吹过大地,浪洗过海滩,云飞过天空,你路过我的田园,留下美丽的足迹,从此山野便多一知己”。这些文字是田崇雪教授的公众号——“田园大地”的卷首语。我想,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细微之心,浪漫之处,才构成了田崇雪教授《细品红楼小人物》的最底层逻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