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钓鲫鱼时,为什么使用调三钓三更好?钓鱼高手必知的两个优势

 天元钓鱼技巧 2023-08-01 发布于湖北
钓鲫鱼调漂是一个常见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很多钓鱼大师和经验丰富的钓鱼者在讨论钓鲫鱼调漂时,答案都差不多,他们推荐带钩调3目钓3目。我也是这样调漂的,每次都有不错的渔获,但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这么神奇,是否比其他调漂方法更有效呢?

带钩调3目钓3目是目前主流的钓鲫调漂方法之一,之所以被广泛使用,主要有两个优势:
钩饵状态:不灵不钝的状态
首先,它的钩饵状态是这个方法的一个优势。在学习钓鱼过程中,你可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调钓方法,比如调4钓2、调3钓3、调平钓2等等。
每种主流调漂方法的最终目标都是让钓组状态趋向于一个不灵不钝的状态,即在下钩躺底时能顺利上饵触底。

这些方法的唯一区别在于使用的钩饵不同,所以选择这种调钓方法并不相同。
当我们钓鲫鱼时,为了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和鱼咬口的便利,一般会采用拉饵做钓,拉饵本身的重量相对较轻。
当我们使用调几目钓几目的方法时,钓组状态会趋向于下钩躺底上饵触底,恰好卡在一个不灵不钝的状态上。
在这种状态下,钓组有两个优势:
第一,我们刺鱼的命中率会较高;
第二,它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方便应对不同情况。

使用搓饵调4钓2或者使用蚯蚓调平钓2等方法原理相同,都是在创造一个不灵不钝的状态,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在钓鲫鱼时,避免出现鱼情不明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除了利用调钓方法来上鱼外,我们还需要利用它来判断鱼情的变化。

如果你一开始就将浮漂调得太灵敏,而碰巧当天鲫鱼不活跃,可能整天都不会有浮漂动作。
然而,如果你在调漂方面选择的是不灵不钝甚至带有一定敏感度的方法,根据浮漂的动作可以判断鲫鱼的活跃度,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漂方式

例如使用散炮来刺激鲫鱼的活跃度,从而增加钓获量。
视觉效应:
调3钓3的第二个优势在于观漂效应。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个钓组,一个是调3钓3,另一个是调5钓5,因为它们的调钓差均为0,所以在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钓组的钩饵状态、灵敏度和稳定性都是非常接近的。
然而,在实际钓鱼时,这两种钓组的差异会很大。
假设有鱼咬这两个钓组,同时产生半目左右的浮漂动作。由于第二个钓组的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较多,观察者可能无法清楚地看到。

这个原理很简单,一个浮漂露出水面3目,大多数钓鱼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但是,如果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是5目或6目,许多人就需要仔细数一数究竟是5目还是6目。
随着浮漂露出水面目数的增加,人眼的敏感度会下降,导致观察不清楚。
因此,目前主流的调漂方法都在2目到3目之间进行调整。

比如调4钓2卡在两目,调平钓2仍然在2目,而调3钓3就在3目范围内。你很少听说有人使用调7钓5或调6钓7的方法,原因也是这个。
利用钓灵或不灵不钝的状态来判断鱼情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在钓鱼的30年中,前20年的钓鱼高手都在研究如何钓灵,而后10年这些钓鱼高手转而研究钓不灵不钝。

为什么不研究钓钝呢?其道理很简单,他们不愿意放弃利用浮漂动作来判断鱼情的这个优势。
新手和经验丰富的钓鱼者在对调漂的理解上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这一点。许多新手认为调漂的作用仅仅是根据浮漂的状态来判断上鱼的时机。
然而,经验丰富的钓鱼者能够根据浮漂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和趋势判断鱼情的变化。无论是台钓还是野钓,这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

总之,带钩调3目钓3目是一种主流的钓鲫调漂方法。它的优势在于钩饵状态不灵不钝,使钓组具备较高的命中率和灵活性。
此外,观漂效应上也具有优势,通过控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在2目到3目之间,可以更清楚地观察浮漂的动作,以判断鱼情的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