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陈军】踏遍千山万水,访寻一片真心

 新用户8249cTO6 2023-08-02 发布于陕西
1308


在文友何冬侠的引荐下,我们认识了李冬花大姐。
冬侠是网上结识的大荔文友,虽未谋面,但知她是一位大气豪爽、快人快意的性情中人,文友评价甚高,誉之以剑胆琴心。而她介绍的李冬花大姐在网上也多有了解,冬花大姐是家忆博物馆的馆长,此时正帮冬侠打理生意。
冬花大姐与网上的形象一模一样,感觉像邻家大姐一样非常亲切。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我们用过餐之后,直奔冬花大姐的家忆博物馆一睹为快。
冬花大姐衣着朴素,无意于包装自己,一副亲民形象。个子高大,步幅又快,目视前方,你感觉不到她是60多岁的人,把几个年轻人远远甩在后面,正是用这种速度和做事的坚定态度使她在两个月内把家忆博物馆手续办到头。
待她讲话,你更能感受到她做事的决心与气场。她站在柜台前向我们分享她的收藏故事。35年来,为了自己喜欢的藏品风雨无阻,困难不惧,走南闯北,跋山涉水,走过大半个中国。当喜欢的藏品到手时,她才如释重负,露出满意的笑容。刚开始时,是用纸币换硬币,为了打消别人的怀疑,她对别人说自己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小吃店,经常要给学生找零钱。就这样,她用几次时间把玉泉院附近、罗敷街上成千上万的硬币换到手,用轻飘飘的纸币兑换成对等的硬币,重量陡升,只能雇车。这种自讨苦吃的以轻换重,心里却无比轻松。有一次,她去陕南山村碰运气。山村人家,散居各处,一家到另一家,可能要好几里地。山路陡峭,一边悬崖,一边荆棘丛生,需要一鼓作气攀爬上去,否则前功尽弃退回原地。荆棘划破了胳膊出现道道红印,汗水浸入伤口疼痛不止,谁还能顾得上这些,只有一个信念,爬上顶端。回馈她的是,那次运气极好,她以50元收了一件宋代镶嵌金单色釉花瓶,价值极高。我们明白,只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所有苦难都不是问题,都可以化为甜蜜,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不事打扮,无惧别人挑剔的目光,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他一切都不放在心上。
她哪来的钱来收藏文物?除了以工资养藏品外,更多时候是一边做生意,一边收藏品。为此,她贩苹果、贩花生、贩瓜子等等。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她愿意吃这种苦。她用自己的信誉赊来乡亲们的几车苹果只身前往南方大城市销售。在我的印象里,这些只有头脑灵活的男人才能干的事情,她干成了。回来时,第一时间付清乡亲们的苹果钱后,净赚两万。当然回来路上,为了“掩人耳目”,她穿得貌不惊人,普通得像个农妇,手提蛇皮袋子,着实迷惑了小偷,过滤掉了贼人的眷顾。即便如此,她也曾遭小偷盯防,身上的钱被偷,而蛇皮袋子里的巨款却安然无恙。
意外发生时,这个女人不简单。有次去南方贩卖苹果的路上,途经秦岭山时,有劫匪挡道,拦住他们的车。四个小伙子手持明晃晃的匕首,凶神恶煞。硬闯是不行的,下来定有生命危险。坐在副驾上的她心里咯噔一下,却没有慌神,冷静地走出车门,走向劫匪。“小兄弟,是不是没饭吃了?给你们一人卸一箱苹果,我身上这50元供弟兄们喝酒。出门做生意也不容易,麻烦让个道。”如此惊险场面被她的镇定自若、临危不乱轻松化解。同行为她捏一把汗的司机对她赞不绝口,刮目相看。这是90年代初的事情,她的胆略于此可见一斑。
越是困境,她的生存欲望就越发强烈。一次去南方看货,被合作了四年的南方同行骗走了两万元现金,其时她还站在原地左等右等不见踪影。被骗是一种极大的羞辱,她欲哭无泪,欲死不能。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南方城市,她告诉自己先要活下来。身上仅有的五毛钱,她没有向家人求助,而是说自己有事要在南方呆上两个月。不被家人支持的事业,遇到挫折后只能独自面对。冷静下来后,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问过两家饭店,回答都不需要人,实在无法,她径直走到人家的后厨,帮忙洗碗刷碟,一直干了四个小时。她的诚心和勤快感动了老板,于是就留了下来。解决了吃饭问题和住宿问题,她就可以在这里生存下来。缓过劲来后,她还到街上四处走走看看,寻找商机。两个月不到,她就领了120元。她问老板为什么不到两个月就发了两个月的工资,老板对她说:“你干活,一个顶俩,比其他两个人都强。”她就用这120元重新启动,把失去的要补回来。这种永不言输、无比清醒、愈挫愈勇、哪里摔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的顽强精神令人钦佩。
入了这一行,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物鉴别力和文化修养。查阅资料、翻看文献是常有的事,废寝忘食不时有之。236本密密麻麻的笔记详细记录了她的文物学习历程和心得感悟,也成为她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只有学习,才能学得真经,淘来真物,才能成为专家一样的人物。
她的藏品林林总总,遍涉陶石金木玉,贯穿唐宋元明清,红色文物、历代书画、各类钱币、粮票布票等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们还看到了作家叶广芩在《采桑子》里描述的那种碗:在手电筒的光照下,碗沿隐约有枢、府字样,令人啧啧称奇。大荔文昌书画院院长张建涛的对联概括极是:踏遍千山万水,访寻一片真心。
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精彩故事,她自己也用心地为每一件藏品撰写了发现和收藏日记,以记录那不寻常的经历,保鲜一段过往。在她的精神感召下,不少人驱车数百里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先祖遗物贡献出来,比如一双绣花鞋、一个绣花枕头等等。大爱会赢得大爱,与其将一个物件遗落在历史的尘埃之处,不如将它公之于众,熠熠生辉。
想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它是将关中地区年久失修、无法保护、濒临倒塌或将拆除的民居、牌楼、戏院等采取实物搬迁的方法汇聚于此,让文物重见光明,也让人们一览民居风采。这种作为与家忆博物馆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德其行,善莫大焉。
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35载坚守,着实不易。凡成功者,其志必坚,其念必笃,其意必诚,其识必广,其行必果,其胆必正。对于文物收藏者,或许还要加上其财必雄。
祝福冬花大姐创办的家忆博物馆风生水起,广为人知,造福万民。

文/陈军

图/李跃峰


END

作者简介


陈军,中学高级教师,渭南市作协会员,蒲城作协理事。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