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旬老人王志勇:我骄傲,我是一名参战老兵

 阿奇旅拍专栏 2023-08-02 发布于江西

今天,我们慕名前往萍乡市八一街,采访慰问援越抗美参战退役军人王志勇老人,我们向他敬献鲜花、书籍、为他绘制漫像,聆听他的故事,为他摄制小视频,陪伴他度过这第96个八一建军节日。

八一建军节,鲜花送给最可爱的人!

王志勇老人,江西萍乡人,从军八年,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848部队808分队的一名空军雷达兵。五十五年前,他在中越边境一个无名高地的雷达站奋勇战斗了三年,经历了一场援越抗美战争的锤炼和洗礼。

他己年逾八旬,依然是军人气质、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英姿焕发不减当年。说起当年从军和援越抗美的战斗经历,依然是激情澎湃,记忆犹新。

笔者现根据王志勇的自述和相关的回忆文章,综合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年一度的八一建军节快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怀念起自己年轻时代的那段从军经历,战友们一张张年青朝气的脸庞,中越边境那无名高地的山坡,山上的简易床,还有集训时的口号,响亮的军歌……一幕幕从我脑海中轻轻划过。

王志勇光荣参军时的第一张军人照片。

我是1961年响应祖国的召唤应征入伍的。被选送到空军十七航空学校学习修理飞机,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学习无线电收发报。结业后分配到唐山机场,任空军雷达站无线电收发报员,整整工作了四年。

本以为这样工作再过一年就可以光荣退役了,谁知美帝国主义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彻底改变了我的从军生涯。

参战前为上士班长,在昆明留影。

一九六五年,美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北部湾事件,把战火烧到了越南首都河内,情况十分危急,直接威胁着我国的广西和云南两省的安全,胡志明主席向毛主席请求派兵支援。于是我所在的空军雷达团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要立即挑选一批政治可靠、身强力壮、技术作风过硬的战士,组建一个雷达站。我光荣地被选中了。于是我放弃了后方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与战友们一起奔赴抗美援越的前线,誓死保卫祖国的疆土。

与战友们在一起。

我们这个雷达站,是由四十多个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组建而成的。大家虽然素昧平生,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共同肩负起保卫祖国边疆的重任,因此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我们从山东古城乘火车到达贵州安顺广场。一路上只见广场摆满了坦克、高炮和一车一车的军用物资。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在前线我们将要面临的残酷斗争。

那年头从安顺到昆明没有铁路,只能靠公路,翻山越岭,走的大多是盘山公路,路窄坡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悬崖。因此晚上不能行车,只能靠白天。经过三天的颠簸,终于到达昆明。接着再乘火车到云南弥勒,终于安顿下来,原地待命。两个月之后,美国飞机轰炸了越南老街﹣﹣一个与中国河口只有一河之隔的地方。我们接到上级命令,火速开往云南河口。

在中越边境留影。

在河口驻扎的日日夜夜里,飞机的轰炸声和防空警报声接连不断,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硝烟的气息,中国支援越南的坦克、高炮和军用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运往越南……战争的残酷让我们的战士握紧手中的枪,我们不喜欢战争,但我们不惧怕战争,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安全,为了全世界的和平,我们要跟美帝国主义战斗到底。

在昆明留影。

从军八年的日记本。

由于雷达站必须驻扎在高山上,我们选择了一处无名高地,那里树木茂盛,杂草丛生,当时又正值炎炎夏日,连行路都困难,而我们却要把这荒芜人烟的高地建造成一个雷达站!

战士们抖擞精神,动手把草坪开挖、整平,把角铁架支起来,上面和周围用茅草围盖;然后砍些竹子支起床架,用竹片做床板,铺上茅草,就成了我们的行军床。大家还一鼓作气做了个蓝球架、洗脸架、厨具架和毛主席语录牌,在门口还做了一块写着"战斗在中越边境线上的集体"的大招牌,这就是我们的营房了。

连长赵来福阅览过王志勇的战场日记后,写下评语给予鼓励:"后两篇写得较好,要坚持下去。1966年10月26日”

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营房造好了,山洞挖出来了,笨重的机器设备运上来了……我们勇敢无畏的战士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我们的雷达站雄纠纠地屹立在无名高地上。

当然,山上的日子并不好过,首先最直接的困难就是物资缺乏,不说别的,就连喝的水都要从山下运送上来,遇上紧急情况,常常要忍饥挨饿。更不必说蚊虫叮咬,野兽攻击,刮风下雨等等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战备警报,不管你在何时何地,在干什么,只要警报声一响,我们都必须分秒不差的到达作战地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战友们衣服上粘满泥土,浑身湿透地赶到作战地点,虽然有些“狼狈”,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耽误战机。

战场日记。

在这座不知名的高地上,我们整整战斗了三年。在这三年里,我们的祖国也在接受着历史的洗礼,一场空前的文化大革命的浪潮迅速地席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同龄人趁着这股热潮,免费乘车,免费吃住,走南闯北,游山玩水,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更让我羡慕的是,很多人到了北京,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而我和我的很多战友,虽然已经超期服役,但一想到祖国的需要,前线战斗的吃紧,我们硬是咬牙坚守在岗位上,任由父母的声声召唤,任由思乡的愁绪撕心裂肺,任由岁月蹉跎,时光流逝……

战场日记。

战斗终于接近尾声了。

1968年的3月,我光荣退役,告别了战斗了三年的无名高地,告别了亲爱的首长和战友,我回到了阔别将近8年的家园。家中的一切安好;我由一名战士转业成了一名工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如今我虽已年逾八十,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我从没忘记我是一名军人,每当“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总会一个人默默地回忆着我的军旅生涯,特别是援越抗美的这三年紧张而又艰苦的战斗生活,我常在梦中梦到那弥漫着炮火硝烟的无名高地和雷达阵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重游故地,看看那浴血奋战了三年之久的中越边境。

战场日记。

从军八年的纪念品。

与战友在无名高地合影留念。

2019年8月,王志勇已是77岁高龄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魂牵梦绕的中越边境,重游了曾经战斗过的战场无名高地。

无名高地不再无名,如今它叫四连山。

四连山上的驻防部队官兵,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同志的引荐下,热情洋溢地迎接王志勇父子的到来。部队领导与王志勇交谈之后,立刻将部队官兵集结起来,让王志勇老人介绍当年战斗的经历,并挑选了几篇王志勇当年写的日记念给大家听,为部队官兵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无名高地的边防战斗军史课。

站在曾经战斗过三年的热土上,看着眼前中越边境和平安宁的景象,王志勇不禁思绪万千。

回忆起当年驻扎值勤的日日夜夜,飞机的轰炸声和防空警报声接连不断,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硝烟的气息,严阵以待的雷达阵地……。

如今,只容一人通过的原始小路已经变成了一条宽敞的大马路,汽车可以从山脚一直开到山顶;当年简陋的营房也被一排排整齐的宿舍代替;部队官兵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看上去年龄跟自己的孙子差不多大......只有一丛丛的翠竹,还跟当年记忆中一样,紧紧的抱成团难以分开,不像别的地方的竹子长得稀稀拉拉漫山遍野……

回忆往事,王志勇老人深情地说:毛主席说: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从1927年八月一日,到今年的八月一日,我们的军队已走过了九十六年的光辉历程。我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亲身经历过援越抗美战争的洗礼后,更加深知这个千真万确的真理。

每当我从电视里看到那整齐壮观、英姿焕发的解放军部队,看到他们操纵着国防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雄赳赳气昂昂接受党和祖国的检阅时,我从心底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兵,一个参加过援越抗美,从军八年的参战老兵。

聆听王志勇老人从军八年,奋勇参战的故事,由衷的表示敬佩,同时,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时值“八一”建军节,我们向所有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王志良老人抚摸着这张当年“战斗在中越边境线上的集体”合影照片,端详着每个战友的音容笑貌,心底里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在余生能够找到当年的连长和战友,再续中越边境无名高地的战友情谊。如果这篇文章能有幸让当年的老战友看到,请在本文下方留言或加QQ号(1949030)联系。

参与采访慰问人员:

秋天、陈明杰、黄优中、欣欣向荣、钟伟金、昔菲,时代君哥。

漫像:秋天。

摄影:陈明杰、黄优中、欣欣向荣、时代君哥。

衷心感谢时代君哥提供相关图文资料。

作者简介:欣欣向荣,五零后手机拍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新媒体旅游领域图文内容创作者。喜欢外出旅游,人文纪实、拍照码字, 记录见闻,收藏岁月,分享每一次最美最真实的遇见。

上图为作者与本文主人公王志勇合影留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