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烂柯」的传说

 左道少年 2023-08-02 发布于重庆
大家好,今天来讲一下「烂柯」的传说。
烂柯故事最有代表性且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版本,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的《王质》篇: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已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说晋代信安郡石室山,一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途中遇到几个小孩子下棋唱歌,王质于是停下听他们唱歌看他们下棋,期间有一个小孩给了王质一个枣核一样的东西,王质吃了,就不觉得饥饿。又不知道过了多久,小孩对王质说:「你怎么还不回去?」王质于是起身准备回家,却发现斧子的木柄已经腐烂。回到家发现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原来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但在烂柯故事更早的版本中,可能情节又有些许不同。

排除掉可靠性存疑的《志林》一书,目前对烂柯故事最早的记载主要有两则:
一则是《太平御览》卷四七引《郡国志》:

石室山,一名石桥山,一名空石山。晋中朝时,有王质者尝入山伐木。至石室,有童子数四,弹琴而歌,质因放斧柯而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状如枣梅,含之不复饥。遂复小停,亦谓俄顷,童子语曰:“汝来已久,何不速去?”质应声而起,柯已烂尽。

时间具体到晋代中期,山则有了石室山、石桥山、空石山三个名字。王质进山伐木,到了一个石室,见到有四个小孩,边弹琴边唱歌,后面的情节跟《述异记》几乎一样,只是到了柯已烂尽故事便戛然而止。

另一则是《水经注》卷四〇《渐江水》引《东阳记》:

《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

同样是说晋朝中期,信安县的悬室坂,同样是王质伐木到了石室中,看到四个小孩弹琴唱歌。后面的情节也跟前面两个一模一样,最后王质回到家,离家数十年,亲情凋落。

这几个版本最明显的不同便在于,烂柯故事更早的版本中,并没有下棋情节,而只有「弹琴而歌」。《述异记》之后,下棋这一活动逐渐成为烂柯故事的核心情节,弹琴而歌的情节反而逐渐淡化。到了唐代“观棋——烂柯”的情节基本成为烂柯故事中最常见的架构。

一般认为,烂柯故事发生地点浙江衢州烂柯山,衢州烂柯山也因此被列入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但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烂柯山或烂柯仙迹,像河南新安、山西泌县、广东高要、四川达县等,这也反映了烂柯传说流传之广泛。

像河南洛阳的《烂柯山》传说,讲王樵(也有说王乔)入山砍柴观看仙人下棋,「一盘棋没下完,花开花落无数次」,他回家寻找亲人,被后人作为疯子赶了出来,就又回到山上修仙,在仙人安排的烈火考验中犹豫了一下,只修成了“真人”,即半个神仙。他修道的那个“王樵洞”一直留到今天。
而作为烂柯故事核心情节的「下棋」,也衍生出许多下棋相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比如山西朔县流传的《棋盘山》,故事中下棋的两位仙人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和汉钟离。王小放羊进山看他俩下棋,「天上一盘棋,地下五百年」,王小看完棋就成为半神仙了。


而烂柯故事在流传中,部分情节也往往发生变异,并常常用来解释本地风物的来历。
像与烂柯山同为道教「七十二福地」,有「鬼城」之称的丰都名山,当地特产「仙家豆腐乳」就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平都山山脚下有一家姓王的农民,因为豆腐做好非常好被称为「豆腐王」,有一天,「王豆腐」让他十五岁的儿子王晓挑豆腐进城去卖,王晓在平都山上遇到两位老者下棋,便停下脚步看了一会,直到太阳快落下准备下山时,却发现豆腐都已发霉,老者知道后便安慰王晓,并让童子去拿了盐和香炉中的香灰撒在发霉的豆腐上,让他明天重新去卖。王晓下山回到家,却发现父亲「王豆腐」早已离世,妻子也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婆,自己却还是十五岁,第二天打开豆腐一看,发现豆腐不仅霉毛褪去,而且变得鲜美可口,拿到城里去卖广受好评。后来上山去答谢二位老者,却不见踪影,平都山的和尚吃了豆腐之后也赞不绝口,说王晓一定是遇到了王、阴二仙,这豆腐应该叫「仙家豆腐」才对。所以「仙家牌」豆腐与其传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通过对比这些烂柯故事,可以发现他们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故事主人公的身份,往往都是平凡人,比如樵夫、农民、采药人等。。
第二,故事中的仙人,既有童子形象,又有老者形象,也有女子形象。尤其是在后世的流传中仙人往往有了更具体的身份,有时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神仙,比如吕洞宾和汉钟离,有一些故事更是融入当地的神仙信仰,如丰都名山的二仙王方平和阴长生。其中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身份是南斗星和北斗星。比如辽宁海城县流传的《王伸樵》,主人公以采药人的身份入山,看两位仙人下棋,他们一位是南斗星,一位是北斗星。等回归乡里,见到第五辈孙子,却拒不与他相认。王伸樵含泪离家出走,后来也成了神仙。之所以说南斗星和北斗星特殊,在于传说中这两位仙人掌管着人的生死,所以除了《王伸樵》这类跟烂柯故事架构几乎一致的故事中可以见到以外,在其他故事中也有观南斗星北斗星二仙下棋而长生的情节,比如《搜神记》中管辂(lu)教颜超延命的故事:
管辂至平原,见颜超貌主夭亡。颜父乃求辂延命。辂曰:“子归,觅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麦地南大桑树下,有二人围位,次但酌酒置脯,饮尽更斟,以尽为度。若问汝,汝但拜之,勿言。必会有人救汝。”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碁,频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顾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颜惟拜之。南面坐者语曰:“适来饮他酒脯,宁无情乎?”北坐者曰:“文书已定。”南坐者曰:“借文书看之。”见超寿止可十九岁,乃取笔挑上语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颜拜而回。管语颜曰:“大助子,且喜得增寿。北边坐人是北斗,南边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说管辂来到平原县,看到颜超样貌预示他会夭折,颜超父亲恳求管辂延长颜超寿命。管辂便告诉颜超,准备好酒和鹿肉干,在卯日到割麦子田地南边的大桑树下,有两个人在下围棋,只管给他们倒酒端肉,如果他们问起,就只管磕头别说话。这样就会有人救他。颜超按照管辂的话去了,果然看见两个人在下围棋。颜超拿了肉干斟酒放在他们面前。那两人边下棋边喝酒吃肉。坐在北边的人忽然看见颜超,就责问道,你待这儿干嘛?颜超只管向他磕头作揖。坐在南边的人说道,刚才还吃他的酒肉,难道能毫不领情吗?北边的人说:“他的寿命在文书上已经写定了。南边的人说,把你的文书借给我看一下。他看见文书上所记载的颜超寿命只有十九岁,就拿起笔来把九字勾到十字之上,对颜超说,我挽救你一下,让你活到九十岁。颜超拜谢后就回去了。管辂告诉颜超,坐在北边的人是北斗星,坐在南边的人是南斗星。南斗注生,北斗主死。人只要成了胎,都在南斗星那边定好生日,再在北斗星那边定好死日;有什么请求,都得向北斗星诉说。

当然南斗星和北斗星的身份只是众多烂柯故事中的一种,所以决定长生的因素还离不开另一个意象,也就是烂柯故事第三个共同点,围棋。下棋在烂柯故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所以烂柯故事往往也有「观棋烂柯」「观棋遇仙」型故事的说法,而围棋更是有「烂柯」的代称。围棋情节的出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围棋盛行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有学者认为,当时「竹下围棋卜」的风俗,是影响形成观棋延长寿命情节出现的重要因素。干宝《搜神记》卷二载汉宫风俗,其中有,

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而前面提到的南斗星北斗星下棋的传说,或许也是由这一风俗演变而来。

第四,就是烂柯,烂掉的斧子作为了故事中体现时间跨度的一个标志性意象,在一些故事中也可能是马鞭、豆腐等。而烂柯故事所表现的,便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一类关于神仙世界与凡间世界时间流逝的不同,表达了当时对于人生的短暂的感慨、和对神仙世界的憧憬。在后世《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中,也对此设定多有借鉴。
此外,还有一个在后世流传中逐渐消失食枣核情节。根据专家观点,参考当时道教典籍的修炼记载,枣核在故事中很可能是一种「仙药」,作为在早期的烂柯故事中存在的情节,或许食枣核才是烂柯故事中出现「长生」情节的决定性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早期烂柯传说是一则道教仙药长生主题。只是到了后来尤其是唐代之后,随着炼丹术的衰落,食枣核这一情节也逐渐消失。


结合时代背景,烂柯传说的产生,跟魏晋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求仙避世和寻求长生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而到了后世,「烂柯」更是成为一个典型的意象,被广泛用于艺术创作尤其是诗歌之中。像大家都熟知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感慨物是人非,孟郊的《烂柯石》: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双棋未偏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独自凌丹虹。则是对世事无常的慨叹。
关于烂柯传说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支持,再见!
         
参考文献
高洪兴. (1999). 黄石民俗学论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韩斐.(2019).烂柯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学意趣的提升. 浙江学刊,(01),205-212.
何云波.(2013).烂柯故事的流变与烂柯艺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164-168.
林继富.(2002).山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烂柯山”故事论析.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115-118.
刘守华.(1998).著名仙话“仙乡奇遇”的构成与演变. 宗教学研究,(04).
杨大矛等. (1988). 鬼城的传说. 重庆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