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角里人文会枫涛斋雅集实录

 新用户0957ky4E 2023-08-02 发布于上海

角里人文会枫涛斋雅集实录

2021年3月28日晚,角里人文会在枫涛斋雅集。唐伟明、左现峰、李宏兵、冯正辛、仵文娟、印静、钱建东、杨文忠、黄立剑、倪方云、骆钧、舒明浩、徐俊峰、洪清源等十余人与会。此次雅集主题为《漫谈南社书家与书法作品赏析》,由蒋伟国主讲。

蒋伟国主讲《漫谈南社书法及书家作品赏析》

左现峰简要介绍雅集内容,并向主讲人表示感谢。

角里人文会十余位会员参加雅集,听取了讲座。

关于南社之名的由来,一说因社团主要在东南地区活动。发起人之一高旭在《南社启》中的解释则是:“社以南名,何也?乐操南音,不忘其旧。”但这两个说法都可能只是结社之初为避祸而采取的表层化解释。普遍认为,南社之名有其深层次的涵意。

南社之“南”与陈去病有关。1903年他自日本回国,加入教育会,思想发生转变,改字巢南,名其文集为《巢南集》。“巢南”出自“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胡”、“越”对峙,暗合排满革命思潮。民国后他还为此作了说明:“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

而南社之“社”,则来源于明末清初的复社几社之社。复社、几社的文化精神、诗学传统及抗清志节被南社人概括为“几、复风流”。虽然所处时代不同,而意欲完成的志业却都是反清排满,因此南社以“几、复风流”的接力者自居。

如此“巢南”之“南”与“复社几社”之“社”合成南社之名,亦寓南社之实。

南社最初酝酿于1907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活动中心在上海。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举行第一次雅集并正式成立陈去病柳亚子朱锡梁庞树柏陈陶遗沈砺朱少屏诸宗元景耀月林之夏胡颖之黄宾虹蔡守等17人出席其中14人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前,南社有社员200余人,革命后猛增至1180余人。期间的1911年,绍兴、沈阳、广州、南京等地相继成立越社、辽社、广南社和淮南社,鲁迅曾是越社社员。南社至1923年解体,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

南社自1910年开始出版《南社》,分文录、诗录和词录部分,到1923年,共出版22集。1917年又出版《南社小说集》1册。

作为一个文学社团,南社社员在诗文书画方面固然各有造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积极投身于时代变革,在参加进步的革命团体,以实际行动向腐朽落后势力宣战的过程中,体现了为生民立命,勇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担当。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社团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


南社的首要影响在于政治和社会活动,其次才是文艺成就,而书法在他们眼中则更是“余事末技”。单就书法而言,上千社员的社团,取法必定呈现多元化,但或碑或帖,都是旧学渊源。且因近代康有为等人为振奋时风力倡尊碑风气,多位重要南社社员在推行碑学方面多有着力,访寻,拓碑,翻印,广为流传,进行着碑帖融合的实践,很多人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于右任更是以“标准草书”成为现代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作为南社中人,于右任先生曾有一言:“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但紧接着,他又说:“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先贤之语,于今闻之,仍觉高山仰止!



2018年的11月为纪念南社成立109周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曾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光前启后——南社与近代上海社会变革”展览以南社与近代上海社会变革为主线,展出文献史料和文物百余件,包括陈去病《南社杂佩》、姚光《姚光日记》等名人手稿;柳亚子、杨了公、白蕉等书画名家作品等。





蒋伟国个人收藏有叶楚伧、马公愚、杨了公、王钝根、徐枕亚等人书法作品,故在简要介绍柳亚子、于右任、李叔同等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南社中人之余,特地带来藏品,和文会同仁作了分享。

叶楚伧作品

叶楚伧1909年春加入同盟会1910年南社。辛亥革命后,先后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生活日报》,并一度主持《民立报》笔政。1916年,与邵力子合办《民国日报》,担任总编辑。1924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常务委员兼青年妇女部长。此后,一直参与政治活动,成为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元老之一。1946年病逝上海,葬于苏州木渎灵岩山。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以及小说《古戌寒笳记》、《金阊之三月记》。




马公愚作品

 

马公愚,浙江永嘉人,1889年能画能印能诗文。书工正草隶篆,治印直入秦汉画则兼擅山水、花卉、翎毛、虫鱼,无不能者。著有《书法史》、《书法讲话》、《公愚印谱》、《应用图案》、《耕石簃杂著》。因心得于“书画传家二百年”一语,欣然以此七字刻印,常钤于书画作品。所书碑碣,遍及大江南北,数以百计对篆书有评说:“秦汉人作篆,如北京人操京语,幼而习之,纯出自然。唐宋以后人作篆,则如闽粤人的硬学京语了。”





杨了公作品。据蒋伟国介绍,此件原非纸本,系其根据碑拓勾描后填色制成。

 

杨了公,松江人,清末秀才,以书法驰名,有南社耆宿之称。40岁后以岁贡出任宝山县训导,因告发松江知府贪脏枉法事被革职。回松江后创办孤贫院,收养贫苦孤儿耗尽家产,遂自称“了公”。内心充满反清思想,参加同盟会,任松江军政府参谋部长。武昌起义后参加民主革命,入南社。1913年寓居上海,以鬻书卖文自给。1927年任奉贤县长,任上不通官事,于公事敷衍,专以喝酒作诗为乐。有宝山县令何某讽之云“了公公不了”,了公云可配下联“何令令如何?”三月后提辞呈曰:“书生做吏,如坐针毡,罗掘皆空,补苴无力。”并撰一联悬于署中:“此去未携一拳石,再来不值半文钱。”





王钝根作品

 

王钝根青浦人。 原名王晦,更名王永甲,字耕培、芷净,号钝根,别署根盘,以号为笔名。十六岁中秀才,废科举后进广方言馆习外语,仅一年即通英语。清末在家乡主编《自治旬报》。

1911年应同乡席子佩(裕福)邀任《申报》编辑,后任该报所辟《自由谈》副刊主笔。撰诗作文,发表自作漫画,配以诗作,抨击时弊。继主编《自由杂志》、《游戏杂志》、《礼拜六》周刊等。1915年为南社社员。同年辞去《申报》编辑,设立明记公司经营铁业,经商失败应《新申报》之聘,主编该报《小申报》副刊。晚年以卖字为生。

其书法从颜真卿入手,上溯二王,尤擅行书寸楷。喜在薄醉微醺时即席作书,运笔多起伏微妙,有清远境界。著有《工人之妻》、《聂慧娘之妻》等。有女名佩珠,别署茜雅女史,诗书得其传。




徐枕亚作品

 

“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徐枕亚的一段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徐枕亚,江苏常熟人,先恋寡妇陈佩芬,后娶陈佩芬侄女蕊珠。婚后十三年,蕊珠亡故。因一部《玉梨魂》,又惹得清末代状元刘春霖之女刘沅颖钟情,不顾身家地位悬殊,执意下嫁。苦于刘状元看不上出身低微、形貌亦不佳的徐枕亚,刘小姐出主意,叫徐去拜樊云门学书法。进而央其情面,求得刘状元允婚。

虽然婚事成功,但终敌不过现实的打击。家境困顿,徐母苛毒相待,再加上徐枕亚性格沉默寡言,嗜烟酗酒,与小说文辞里表现出来的才子形象殊异。种种不如意,刘沅颖终于在婚后十年一病不起,带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失落,惨然离世。一年后,徐枕亚亦病殁。临终前对胞兄徐天啸说:“余少年喜事涂抹,于文字上造孽因,应食此报!”

传说刘沅颖去世后,有人慕名上门,向徐枕亚留金求字。待到约定日期来取字时,发现书作不堪入目,质疑徐枕亚未肯亲笔,要求退回定金。然而等米下锅的徐枕亚早已将定金花完。后来也是朋友从中周旋资助,帮他退钱了事。可见人在精神萎顿时,连作字也无法保证应有水准。



 

讲座内容丰富,藏品亦足可观。从蒋伟国分享的这几件作品看来,文人写字,不执于技法工拙,看似随心率意,却表现出浓郁的书卷气和字外功夫。良宽说平生三厌,“厨师的菜、诗人的诗、书法家的字”,盖厌其刻意于炫技做作。猜想他看了这样的字,应该就不会太讨厌了。

 


人文会多位艺友带了新作来交流,计有左现峰草书条幅一件,印静小楷册页一件,杨文忠朱笔小楷条幅一件,仵文娟工笔没骨花鸟斗方一件,舒明浩山水条幅三件。

左现峰草书、杨文忠小楷和舒明浩绘画

印静小楷册页

仵文娟绘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