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基伟重游太行山,老房东拉着他的手问:你咋还当司令,没进步?

 君临天下100 2023-08-02 发布于湖北

1980年,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来到了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太行山。

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往日的记忆在脑海中一幕幕重现,令他感慨万千。而他也和记忆中那张熟悉的面孔再次遇见了,那就是他曾经的老房东。

时隔多年再次相见,二人拉着手热情地叙旧。期间,这位老乡听到别人喊他司令员,颇为疑惑地问道:“怎么还当司令呢,几十年也没进步一下?”

秦基伟听了这话一愣,随即笑着说道:“我是个落后司令嘛。”

这位老乡不知道的是,秦基伟一生都是勤学不辍的,也一直在进步......

抗战日司令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秦基伟被派往太行山下的太谷县,负责组建人民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拉起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组成了“太古抗日游击队”。

不久之后,这支队伍和另外两支游击队合编,秦基伟任司令员。

在秦基伟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这支队伍配合主力部队成功建立了晋冀豫军区,秦基伟升任该区第一军区司令。

不久之后,晋冀豫军区撤销了编制,重新组建了太行军区。

他先任第11旅副旅长,参与百团大战,后来为了抵御太行山的日军,他又回到了太行山担任军区第一军司令员,顽强阻击日军的进攻。

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成立,秦基伟担任太行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司令员

解放战争打响后,晋冀鲁豫第九纵队成立,依旧由秦基伟担任司令员,在中原地区与国民党的军队对抗。

在攻打郑州时,秦基伟经过分析成功总结出了当时的敌军弱点,城内守卫不足,我强敌弱,所以他们跟我军正面硬刚的可能性不太大;逃跑的话,向西逃窜的可能性比较大。于是他兵分两路,一队继续攻城,另一队则提前埋伏在他们可能经过的撤退路线上守株待兔。

果不其然,城内的敌军仅仅抵抗了一天就弃城而逃,他们逃窜的方向正好与秦基伟之前预测的方向一致。早就守候在这里的埋伏军队一拥而上,彻底全歼了敌军。

淮海战役开始后,他带领军队出其不意兵分两路强渡浍河,采取了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方式,打的敌军措手不及。但是敌军在此之后龟缩进双堆集,并且修筑了环形工事,再加上他们强大的火力,一时之间,我军拿这个“龟壳”竟然毫无办法。

秦基伟亲自指挥攻击部队,下令缩短攻击距离,这样一来,敌军的火力将会受到距离的制约。既然你钻“龟壳”,那我就挖地道。

为了减少伤亡,秦基伟下令暂停攻击,全员开始挖战壕,从地下一点点靠近敌军。接连干了三个通宵后,直达战场前沿的战壕终于挖好,我军趁其不备迅速出击,全歼小张庄守敌。

这一成功,给我军开了个好头,靠着这个方法,不久以后双堆集守卫全军覆没。

抗美援朝军长

入朝后,秦基伟率领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师赶赴前线,并担任军长。

之后不久,上甘岭战役打响。

敌军集中重兵,开启最大规模火力准备,向上甘岭发起了猛烈进攻。成千上万的炮弹像雨点一样砸向我军阵地,此时的秦基伟虽然十分焦急,但是并没有慌张。

他冷静分析了下敌军的意图,正常来讲,平康平原相比之下易攻难守,他们机械化的部队也更好发挥实力,但是他们却偏偏攻打这里,就是想攻其不备,趁机钻空子。

此时有两个方案摆在他们面前:一,撤退,敌军火力太猛,这样下去伤亡惨重,不如先保存力量再从长计议。对此,秦基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个方案,死守阵地!

在他看来,这次战役事关重大,谈判桌上的双方都在等着这里的消息,双方都憋着一股劲,打赢了,势必会对他们的士气造成重大打击,这对我们的大局是有利的。

于是,秦基伟表示:“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继续打下去!”

在志愿军顽强的意志下,即使敌军的火力把上甘岭的山头平了一边又一遍,依旧没能攻下阵地。这场战斗,不光是我军的牺牲,敌方也伤亡惨重。

秦基伟敏锐地察觉到,敌军的人力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我军的后备资源是强大的,他们即使火力占据优势,也不愿意再跟我们消耗下去。

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在眼前了。

最终,美军因为伤亡惨重撤离前线,南朝鲜军接替阵地,但上甘岭阵地依旧纹丝不动。

这时秦基伟转变了策略,不再跟敌军拼消耗,而是采取“打一半,留一半”的战术,吸引敌军不断进攻,进而消耗掉他们的有生力量。

彼时的敌军除了一线的进攻主力,没有余力再组织进攻,只能防御,而且防御力量不够强大。最终经过43天的酣战,上甘岭战役结束。

秦基伟因此一战成名。

上甘岭战役作为经典的一场战役,从此被美军写进军校的教科书里。

生龙活虎的秦基伟

抗美援朝之后,秦基伟先后担任云南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和北京军区的重要职务,重游太行山时。他正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他之所以说自己没有进步是幽默的说法,这么多年来,他的进步党和组织都看在眼里。

起初的秦基伟并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沉着冷静,相反,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多少有些不着调,还经常闹出让领导哭笑不得的笑话。

比如,随着红军物资的改善,团里配备了电话,秦基伟第一次见电话,面对新鲜事物未免有些手足无措,领导在电话里说完指示,他胸脯一挺,大声说着明白了,但其实压根没听清。

于是他直接飞奔15公里,跑到领导面前当面请示,领导大吃一惊,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结果只是他还不会用电话。

解放战争时期,他正骑着骡子过桥,但是那天的骡子不知道犯了什么倔脾气,就是不肯动。秦基伟一气之下朝天放了一枪,骡子受了惊吓赶紧往前蹿了蹿。

看着这个场景,已经30多岁的秦基伟突然玩心大起,追着骡子一枪一枪的放响,骡子被吓得一下一下的往前蹿。就这样,秦基伟一直撵着骡子过了桥。刘伯承知道后将他批评了一顿,这么大个司令员跟牲口作对,像个小孩子一样,真是没有一点司令员的样子。

解放郑州后,一天晚上,邓小平打电话过来找秦基伟有事,但是他却不在,一问才知道,他跑去看豫剧去了,这把邓小平气的不轻,第二天全军通报批评了他。

像这样有些孩子气的事情,秦基伟是真的没少干。在他当支队长的时候,玩迫击炮差点把自己给炸飞,当了纵队司令员学着开汽车几次翻车。

但是他之所以这么好玩,是因为他对什么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好奇心的人,才会爱学习。他也正是在一次次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好学使他不断进步

秦基伟小的时候,就特别活泼好动,逃课,摸鱼,打架样样精通,父母担心让他会在学校里惹事,就让他辍学了。因此秦基伟只上了一年左右的学,就回家种地了,因此文化水平不高。

在太行山组织武装时,由于队伍里的人参差不齐,经常起矛盾,秦基伟就带领文化程度低的战士向队伍里的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为此,秦基伟还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并且坚持了几十年。

淮海战役期间,有一天向守志来找秦基伟,却看见他正蹲在战壕里聚精会神地看书,走近一看,原来是《孙子兵法》。当时敌军的轰炸机呼啸而过,到处都是炮弹爆炸的声音,秦基伟却不为所动,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书看。

据他自己回忆说,淮海战役期间,他抽空将《孙子兵法》读了整整三遍。

读第一遍的时候,甚至连里面的字都认不全,但是读到第二遍的时候,已经能够了解大概的意思了;等三遍读完,他就已经掌握其中的精妙之处。

在他的带领下,他的队伍也不断学习到新技能。

在太行山打游击,他们学会了游击战。强渡黄河,他们学会了大兵团作战。打淮海战役,他们学会了平原阵地攻坚战。去西南地区剿匪,回来后学会了反游击战。

抗美援朝的成功,也正是因为秦基伟带领15军不断向先入朝的部队学习经验,很快适应了战局,才有了后面的胜利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