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坛,若只如初见

 山东刘福新 2023-08-02 发布于山东

今天早上,老伴告诉我,他做了一个梦,说是去了一个地方,让我猜是哪儿?我顺口一说,是地坛?他说你怎么知道?是啊!地坛,是我们共同的地方,于我、于他都有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素在里面。地坛,有我们太多的故事。有我,有我们,有我们仨,还有小时候的哞哞。此时,一种奇妙的感觉,让我认定,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只要一走进地坛,那种感觉就在,不止是忘不了的亲近感,还有一种苍凉的自在感。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在地坛。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姐姐事先约好,她领着小外甥在车站等我,我们假装不认识,为了帮我把把关。我们约在地兴居下车,我一眼就看見了我姐,我们下了车,只听见小外甥叫道:那是我姨。我姐说:别说话,不是!我偷偷地了。我姐在后面看着我们的背影走远,她们才回去。我和他走进地坛,走在晚霞染红的松林里。



那时的地坛很大、很静。高大的松林遮风蔽日,让人有一种很安稳被环抱的感觉。道旁会有一些石凳、木椅,晚风吹来,树叶沙沙响,秋虫的鸣叫在不远处。


那时我们星期六下午都是坐厂里的班车,在前门下,然后倒车坐到地坛下,本来再坐二、三站就到家了,但是我们每次都从地坛北门穿过,沿着松树林、走过牡丹园,也就到家了。


不知走过了多少春秋,只是一到冬天,很少穿过地坛,因为下车时已然灯火如炽,园子里很黑,一个人更是不敢走了。



地坛公园最有历史有名的就是方泽坛,方泽坛是古代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坛面墁黃色大琉璃砖,象征天地青黃。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坛外有红墙身,坛南门外有皇袛室,西门外有神库.神厨、祭器库、乐器库,每年夏至祀地于泽中方丘。四四方方一座明清两代的方泽坛,既庄严又壮观,大太阳下,黃色琉璃瓦和檐顶上的螭吻闪着金色光芒。方泽坛内没有任何树木,皇袛室好像有两棵高大的白玉兰树,不知记得对不对。



 方泽坛周围有大片的柏树,古柏森森,古树的树龄大部分超过三百年,整齐的树冠与蓝天相连。正如诗人所写:“崇墉柏带青霜气,方泽波含明月光。”


记得女儿小时候,一到星期天或是过节,就去地坛,那时地坛不要门票,八四年还是八五年才开始售票。以前的方泽坛没有门,是在九三年才恢复棂星门。



年轻时常常去方泽坛,沿着空旷无人的方泽坛,一步一步的走四方,却没有领悟到大地的平时与辽阔。从那兩扇棂星门放眼望去,却突然有了一种对大地的敬畏与崇拜。太阳光芒照射在庄重而热烈的红墙,黃色的琉璃面砖和白色的汉白玉交相辉映,是不是感到神秘、神圣,还有点玄?在苍松翠柏的环抱下,特别喜欢沿着红色的坛墙根走着、走着,尤其是夕阳落下的时候,下毛毛雨的时候,也一个人走过,有点 儿天荒地老的感觉很微妙。




还记得去地坛最有意思的就是庙会。地坛的庙会最早创办于八五年,其中有一项最吸引人的活动就是仿清祭地表演。那时女儿正在上初中。我们去看了彩排,那阵势还很大,演员们穿着清朝的服饰,祭地的道具很逼真,按照大清祭地的仪式,列队排练。那个场景仿佛穿越到了清朝。我拉着女儿混入其间,在黃色龙旗中穿来穿去,女儿兴奋得小脸通红,告诉我扮演皇帝的一点也不像,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就赶紧撤了下来。记忆有时还是很重要的,它能让你记住快乐,这就够了。



地坛公园的北侧有一条银杏大道,据说这些银杏树都是建坛时就种下的,都有年头了。这几年每到秋天时就成了打卡胜地。银杏大道离家很近,过了马路就是。却没有一张照片留下来,那时候每星期来去匆忙,也许顾不上欣赏,婆家娘家两边跑。退休以后闲下来,和老弟约过,还在银杏大道上补上遗憾。西门的大道两旁,摆放了盆栽荷花和各色小花,荷花每隔十几步就设一个小花坛,倒也有趣。



 还有个养生园是以前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小石坛很有创意。大片大片的玉簪子花倒是很让我喜爱,这里的海棠树长得很高大,一串串海棠挂在高高的树梢上,不抬头是看不见的。




牡丹园是地坛里的园中园,有亭廊、水,每到牡丹花期,姹紫嫣红了一片。牡丹园分两个舞场,里面的售票,高级一点。外面的小广场跳健身舞,也跳平四、十六步,没有限制,不受约束。前面有录音机,有领舞者,舞曲优扬。我刚刚退休时,老伴仍在上班,女儿中午不回家,我除了早晚接送哞,就到牡丹园来上班了。那时候,大摆长裙、高跟鞋,小风小雨无阻,那是我退休以后最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




牡丹园的长廊,其实不长。经常有票友在这唱京戏。我的婆婆是个戏迷,常常来这儿听。女儿从小学六年级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们每星期休息就会来婆婆家。有时星期天的上午,我们会一起来地坛,陪婆婆坐在长廊上一起听戏,也会在松树林里边走边聊天。


我的婆婆是一个性格严谨、干练、坚强、睿智的女人,她独爱看参考消息,喜欢谈古论今,爱听京戏,会做一手好菜。每到星期天,在京的儿女们会聚在婆婆家。婆婆会做一大桌子饭菜,做在前,吃在后。女儿中考时,我和女儿去地坛复习功课,早早出去,找一个假山旁,复习完回到家中,饭菜已上桌,洗手吃饭。好吃的饭菜,温暖的婆婆。

前天我还做了个梦,梦见了婆婆,还有大姑二姑老姑。像是过年?一大长桌子的饭菜,我们都是年轻时的模样,又像是某个电视剧的镜头,恍惚间穿越过去。







老伴的一个梦,让我如此想念地坛,想念我在地坛的旧时光。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住了很多年,会有很多的印迹留下记忆深处,而历久弥新。它不会记得你,你却忘不了它。

时光冉冉,故人已去,我们也离开了地坛。从此很少再去地坛。



曾经走过的松林深处,曾经走过的坛根,曾经坐过的石凳,木椅,集方囿的池、爬廊,还有那钟楼,我当年学骑车的地方……就像是看望老朋友。



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

都与地坛有缘,

都与那些参天的松树、大片的银杏树有缘。

方泽坛、老坛根、大殿迴廊、风过檐铃……

回望地坛,几许惆怅、几许安然,

一个园子去久了,会爱上它,

有人说,松树很多是孤立的,常称孤松,

我说,地坛的松树不孤立,

它们古意禅境,浩浩荡荡,顶天立地。

如果守着这些松树过一辈子,

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缘。


夜里,下了大雨

我微信女儿

你那下大雨了吗

女儿说下了,还打闪

我说地坛的雨大吗

她说嗯嗯,雨好大




地坛,在梦里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地坛,若只如初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