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宦世家和底层杀出者,思维模式竟如此不同(时政记者读历史)

 天承办公室 2023-08-02 发布于江苏

本文是时政记者读历史系列文章之一。

前言

一直居于最上层社会的人和底层拼杀上来者,思维模式上有什么不同?

吴三桂有两个重要谋士,分别是原明朝东北地区一把手的公子方光琛,以及曾在嗜血狂人张献忠大西军中混日子的刘玄初。

两人都参与到吴三桂一系列重大决策中,但却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见。从中或许能看出两种出身者思维有何不同。

官宦世家和底层杀出者,思维模式竟如此不同(时政记者读历史)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和关于他残存的画

一、方家才子与“玩蛇大师”

方光琛出自才子之乡徽州歙县,是胡书记的老乡。

方才子是辽东巡抚方一藻的儿子,高官之子自然不用跟平民一起肝应试教育,他少年时便善奕、能诗、多游谈,常常以管仲、诸葛亮自比。

方光琛在辽东时,与吴三桂十分投机,便结拜为兄弟,“缔盟为忘形交”。

一系列沧海桑田后,吴三桂成了镇守云南的满清平西王,方光琛入其幕中,参赞机务。

方才子之前长期居于上层,懂得顶层是运作规律和政治规矩,因此深受吴三桂重用。

吴三桂的另一个谋士刘玄初的经历则更坎坷。他是四川人,只是个底层书生,连举人都没中。

没有史料说他怎么加入大西军,大概率是被掳进来的。刘最初在张献忠义子刘文秀手下当幕僚,在刘文秀大败后,竟能死里逃生,还能获得吴三桂信任,进入核心层,怪哉!

“玄初”是道教词汇,一些资料认为刘玄初是吴账下用宗教搞舆论攻势的“九天紫府刘真人”,大概类似朱棣旁的姚广孝,某富豪旁的玩蛇王林大师这种人物。

官宦世家和底层杀出者,思维模式竟如此不同(时政记者读历史)

玩蛇的大师

二、以为康熙是聪明人

康熙十二年,小玄子干掉鳌拜后好自信,遂定计削藩。压力之下,尚可喜与耿精忠先后上疏请搬家归辽东,康熙欣然答应。

官宦世家和底层杀出者,思维模式竟如此不同(时政记者读历史)

康熙决策

若继续发展,吴三桂担心尚可喜与耿精忠乖乖回东北,仅凭自己一藩会独木难撑。

在此关头方光琛献计,劝吴三桂也上奏要撤藩,要求跟尚可喜与耿精忠统一步骤,一起回东北老家。

方光琛太聪明了,此策是标准的以退为进:

1、此时上疏能显示吴三桂忠诚,加深信任。而且西南地区确实需要一个大佬镇着众多能歌善舞的民族,比如明朝就是沐王府。

2、让其他两藩看到吴三桂跟他们一起同进退。如果康熙同意吴三桂回来家,风险太高了。

压力到了康熙这边。

如果康熙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即使他真要削藩,最好的决策是再等等。吴三桂都62岁了,等吴跟手下那群东北军头死掉,再来削藩最划算。

方光琛从小在官宦世家混,认为那帮理智的政界大佬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吴三桂欣然同意依此上疏。

刘玄初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劝吴三桂不要上疏,“彼二王辞者自辞,王永镇云南,胡为效之耶?”

刘玄初可是跟着大西军混的,见识过太多狂人。刘玄初认为高官们不一定是理性人,此时上疏风险太大了。

吴三桂听罢大怒,“你好歹还是帮我做决策的,怎么水平这么低。”然后解释了方光琛的那套理论,断言“就凭康熙那小子,也敢调我回老家?”(予疏即上,上必不敢调予;具疏,所以释其疑也。)

最后的结果,康熙同意了吴三桂的撤藩请求...

三、脸皮不够厚

那就只能开打了。

吴三桂问计于方光琛,方才子准确推断出战争之后的进程,认为湖广、四川、陕西这些地方可以传檄而定,再加上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战争将演化为南北对峙。(湖广、四川、陕西等地,不动一兵,传檄而定,声势日振,南方郡邑太半归顺)

官宦世家和底层杀出者,思维模式竟如此不同(时政记者读历史)

吴三桂很快占了半壁讲啥(中期广东的尚可喜也反了)

大家随后争论的焦点在于起事的政治目标,即要不要打明朝的招牌,再拥立个姓朱的皇帝出来。

方光琛比较乐观,认为此次起事结局光明。他脸皮又太薄了,称“之前已经杀了一个皇帝了(永历),还是吴三桂您亲手拿弓弦勒死的,这下再立一个,难道事成之后还要再勒死么?”

刘玄初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既然开打,就要不择手段,集中一切力量。立姓朱的皇帝,能团结残明势力。

至于日后若大局已定,再杀一个明朝皇帝,那又何妨?

最终吴三桂听了方光琛的,自立为王,打出了“大周”年号,甚至后期还称帝了。

四、敢于梭哈,善于梭哈

1673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北伐。翌年三月,吴三桂尽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还占领了湖北的松滋等地,兵临长江。

康熙急忙调集八旗精锐,在长江北岸的荆州布防,与吴军隔江对峙。

这时吴三桂又面临是否渡江决战的选择。

吴一辈子老谋持重,这时他做了风险最小的选择:与康熙谈判,让其送回吴应熊,两方划江而治。

当时满族人刚入关20年,以小族而临大邦,上层没有信心能长期执政,多尔衮就过说:“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因此,吴三桂认为康熙会接受和谈。

即使康熙不接受,吴三桂也认为时间在他一方,自起兵以来,康熙后院处处着火,甚至连北京都有人起事,满清早已焦头烂额。

如今自己顿兵长江,必然会吸引满清大部分兵力,可以方便福建耿精忠、台湾郑经、广东尚之信、以及陕西等地的盟友们有所作为。若天下继续乱下去,自己机会将更大。

而如果渡江,吴三桂认为风险太大。吴三桂认为清朝有骑兵优势,“你等不知虚实,我与他(指八旗军)同用兵多年,其骑射是最不可当的。如今我们依山阻水,还可以自守,若到平原,你们如何敌得过他?”

官宦世家和底层杀出者,思维模式竟如此不同(时政记者读历史)

八旗骑兵

没有史料记载方光琛此事有何建言,那大概也是跟吴三桂统一了思想。

刘玄初又持不同意。他劝吴三桂北上跟康熙决战,一把梭哈,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输了大不了全家死光光。

刘玄初亲身参与过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以及残明诸将之间明争暗斗,觉得别人都靠不住,归根到底还是凭自己的实力。但吴三桂的基本盘显然很小,无非是贫瘠的云南一省,以及那几千个东北老兵。

刘玄初认为,别人团结在吴三桂身边,无非是因为吴三桂势头好。因此必须趁此时要一把梭哈,现在也是梭哈的最好时机,“此时当直捣黄龙而痛饮矣”!

没有人会帮我们!“夫弱者与强者斗,弱者利乘捷,而强者利于角力”,我们就是弱者,梭哈吧!

吴三桂享了一辈子富贵,哪里有这种胆量。再加上一家老小几十口,外面还有跟随他多年的几万人指着他吃饭,当然不肯行此梭哈大计。

然后吴军就在长江顿兵了5年,康熙不断调集一波波部队来驻防,终吴三桂在世,再也无能度过江去。

5年后,吴三桂老死,整个集团再无能被众人信服的领袖人物,很快崩盘。

猫智深的偏见:

世界在方光琛和刘玄初的眼中是如此不同。

在方才子眼中,世界是有序的,众人是理性的。

方才子是乐观的,认为只要按照世界运行的规律行事,都会有一个还不坏的结果。

而刘玄初认为,世界是无序的,是血腥的,别人是靠不住的。

他认为风险是不可预知的,可既然做了造反这勾当,那关键时刻只能梭哈,这时再求稳,不过痴人说梦。

可最终两人都没有好结果。

刘玄初见吴三桂不用己谋,郁郁而终;方光琛则坚守到最后,直到昆明城破,与子侄8人一同被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吴三桂大传》李治亭

《徽州府歙县人方光琛吴三桂的徽州“大脑”》合肥日报 方光禄

《南明史》顾诚

《论吴三桂叛清》杨洪波

《从桐城桂林方氏家族看清朝前期满汉民族磨合》金卫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