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一 谕各处应进之书止须按卯分进届期迟悞卽奏明参处四八一 谕各处应进之书止须按卯分进届期迟悞卽奏明参处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初二日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初二日奉旨: 各处应进之书,止须按卯分进,转不必立定期限,如届期迟悞,卽奏明参处。此次谒陵及秋间恭诣盛京谒陵途次,仍着随报按卯进阅。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四八二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续经查出已禁未禁各书分别解京折四八二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续经查出已禁未禁各书分别解京折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初三日 大学士仍管云贵总督 昭信伯臣李侍尧、云南巡抚臣裴宗锡跪奏,为续经查出已禁、未禁各书籍分别解京,仰祈睿鉴事。 窃臣等钦奉谕旨,严查逆犯王锡侯《字贯》等书并一切违碍书籍,当将查办情形及云南省城内先行查出书籍,分晰向例查禁、向未查禁两种,开单解送各缘由,节次会折奏闻在案。 嗣复札催各属府厅州县教职等官立限查缴,毋使遗漏,倘以虚文搪塞,卽行参处,再四严饬去后。兹据云南澄江、临安、元江等府州属陆续又申送各种书籍,臣等率同司道随到随看,截至二月底止,查得应禁书籍计七十一种,内逆犯王锡侯所刻《唐诗试帖》一种,根究来历,滇省多有江西客民往来贸易,而科场揣摩需用试帖,是以携带射利。臣等思该犯刻书甚多,此种既经查出,则《字贯》等书安保必无流播,现在严饬搜查,务使根株净绝。此外送到各书,详加阅看,有曾经奉旨查禁者,计五十种,共一百五十一部,谨遵例汇同王锡侯所刻试帖一并解京,送馆销毁。至从前未经查禁者,计十九种。共二十七部,内如王世贞、袁黄、郭彦博等各种《纲鉴》、逆犯吕留良选刻《古文》、《时文》,已于上次黏签,奏请查禁,其余各种或系词句违碍,多有干犯本朝,或系诐诞不经,恐致诬惑民俗。又逆犯吕留良时艺尚有散见别本,亦宜一体摘毁。再,查应禁书内,有曾焘所撰《历代帝王统系图记》,今查出《历代帝王图说》一种,虽无曾焘名姓,但歌词浅谬,体式不合正史,不便任其刊行。除板片送馆查收外,臣等谨将续请查禁书十四种并《历代帝王图说》一纸黏签进呈。仍照上次奏案,于清单内将应禁之处,逐一声明,恭请钦定。仍严饬远近各府厅州县,于该管地方益加严密妥速查办,如有《字贯》及别项违碍书籍板片随时呈缴,再行汇解销毁。 所有续经查解已禁、未禁各书籍缘由,谨合词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四八三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查获应禁奉禁各书情形折四八三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查获应禁奉禁各书情形折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初三日 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查获应禁、奉禁各书籍,恭折奏闻,仰祈圣鉴事。 窃臣钦奉谕旨,饬查江西逆犯王锡侯妄作《字贯》暨流传刻板,并此外违碍书籍,一并解京销毁。臣卽督同司道,严札各府厅州县慎密查办,妥速搜访,并咨学臣萧广运,转饬各敎职一体实力协查。臣复宣明圣恩,徧行晓谕绅士商民书铺,咸使闻知。如有收藏王锡侯《字贯》或另有干碍诗书文集,无论已、未奉禁,不拘片纸残帙,卽行缴出,悉免治罪。若隐匿不缴,复经发觉,断难轻宥。 兹据司道转据各属查获王锡侯纂辑《唐诗详解》并奉禁各书,共十一种,计二十部又十五本。又查获未经奉禁应营销毁书文八种,计九部又三本。查傅占衡《湘帆集》、罗其鼎《焚余集》、《徐文长文集》,其中字义悖妄,又如《黄陶庵文集》系钱谦益作序,《锺惺文抄》有隐秀轩序,均应请查禁。又《天盖楼批评》、《医贯》、《诗经汇纂详解》、《四书文》俱系逆犯吕留良所著,该犯为罪大恶极之人,岂容片纸只字留行于世,应一并解京销毁,务使乖谬之书尽绝靡遗,以期仰副圣主整饬人心风俗至意。 除仍谆切严饬各该府州县再行加意察访,黔省果否并无悖逆《字贯》及翻刻板片,并此外有无别项违碍书籍,容臣随时收缴解京销毁外;所有现经查获应禁各书,理合缮具名目清单,敬呈御览。 臣谨会同大学士 仍管云贵总督臣李侍尧合词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饬销施行。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四八四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缴应毁各项书籍情形折四八四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缴应毁各项书籍情形折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初七日 浙江巡抚臣王亶望跪奏,为查缴应毁各项书籍,恭折奏闻事。 窃照违碍不经书籍,臣于抵任后节次严饬地方牧令暨教职佐杂各官,四散上紧购觅,已经查缴新旧各项六十一种,计三百一十七部,并同逆犯王锡侯所作《字贯》等书三十二部,委员解送军机处查收,于二月内恭折具奏在案。 伏思此等悖逆违碍各书,惑世诬民,不可稍有存留,致贻世道人心之害。臣复督率所属严行搜查,务期尽净。兹据印委各员陆续缴到新旧各书四十八种,计二百八部;又王锡侯《字贯》六部、《经史镜》等书二十六部,汇收在局。 除委员解送外,理合分别开列清单,恭呈御览,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四八五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情形折四八五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情形折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初八日 臣勒尔谨、臣毕沅、臣童凤三跪奏,为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 窃照节次钦奉谕旨,查缴应禁各项违碍书籍版片,臣随即刊刻书目,遍谕士民尽行呈献。除前次查获各书,业经恭折奏缴外,臣等又严督所属,认真查办。 兹据陕省各州县并儒学教官以及生童等呈缴《古今全史集要》等书,共计四十九部又零星三百九十本,均系各省奏明应禁之书。臣等细加查阅,各种书籍内,有整部者,有残缺不全者,据称实系各家旧日存留,并无版片。 除仍饬各地方官再行实力搜罗,务期收缴净尽,不使边隅僻壤稍有遗留,并将陕省查获各书封呈军机处查销外,所有现在查缴各书名目,理合开列清单,恭折会奏,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四八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书语录》《焚书》先行进呈片四八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书语录》《焚书》先行进呈片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查毕沅等奏解应毁书籍单内,蒙朱笔点出吕留良《四书语录》及李卓吾《焚书》二种,令于解到时先行进呈。今据该抚等委员将各书解到,臣等按单点收,交馆办理。谨遵旨将《四书语录》及《焚书》二种先行检出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四八七 湖广总督三宝奏请严刊刻书籍之禁折四八七 湖广总督三宝奏请严刊刻书籍之禁折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湖广总督臣三宝谨奏,为请严刊刻妄作书籍之禁,以杜邪说而崇文教事。 窃照稗官野史,记载每多失实,虽正史出而羣言皆息,然流传于世,迂拘无识之辈,转欲引为考据。至诗文之作,原系吟咏性情,扬扢风雅之事,自应以清真雅正为宗,乃固陋之子,妄冀沽名浇薄之徒,狂肆非刺,混以鄙俚不堪之辞,付诸梨枣。此有关于世道人心者,良非细故。臣伏思名山之业,原本道籍之腴,发为心声。我皇上文教诞敷海内,操觚之士咸思著书立说,以鸣盛化,但其间粗鄙无识、谬思著述之辈,亦复不少。近年来如江苏省之蔡显,江西省之王锡侯,则更罔识尊亲大义,肆其狂诞,在悖逆之人,神人共愤,终不能幸逃天殛。 第此等违碍之书,镌刻流播,事后查销,究恐难尽。臣愚以为惩创于事后,不若查办于事先。请嗣后直省士子,除家弦户诵之经书及试艺程文听其刊刻刷印外,其学问渊深之士,如有记载及自着艺文等书,有欲付榨者,先录正、副二本,送本籍教官转呈学臣核定。其书果无纰缪,有裨世学者,将正、副本俱钤印发回本学,副本存案,正本给发著述之人,遵照刊行。倘不呈官核定,私行刊刻者,卽无违碍字句,亦令地方官严行禁毁,如有诞妄不经之辞,卽从重究治。并令地方官出示晓谕刻字工匠,凡遇刊刻书籍,必须查明该书上有钤盖学臣印信者,始准刊刻。庶邪说诬民之徒知所敛戢,于世道人心不无裨益。 臣言是否可采,伏乞皇上睿鉴,训示施行。谨奏。 朱批:另有旨谕。(宫中朱批奏折)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新授礼部尚书 闽浙总督 署福建巡抚臣钟音谨奏,为查缴应销各书,恭折具奏事。 窃照一切违碍书籍及逆犯王锡侯所辑之书,前经设局收阅,并委员妥查,先后奏缴在案。 兹臣复饬各属,晓谕缙绅士庶,并派委丞倅敎职,分路查收。据陆续缴到有违碍全部书九十九种,共三百七十四部,计五千本;又残缺书九十二种,计二千一百七十八本;《名山藏》板片一千二百五十九块:又逆犯王锡侯所辑《字贯》一部计四十本,《唐诗试帖详解》十七部计一百零八本,《诗观》一本,《唐人试帖详解》五本并诗板一百九十六块,给咨委员一并解京缴销。 仍饬再加收查,期无遗存外,理合恭折具奏,并缮清单敬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附 书目清单 谨将违碍全部书籍及残缺书籍、板片各名目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计开《潜确类书》十三部,共八百九十三本。 《苍霞草》十一部。共二百三十七本。《纶扉奏草》三部,共六十三本。 《续奏草》九部,共六十一本。《苍霞诗草》九部,共五十八本。 《苍霞续草》八部,共八十八本。《苍霞余草》六部,共四十二本。 《奏草》六部,共九十五本。《纶扉尺牍》五部,共二十二本。 《皇明大事纪》一部,一百本。《古今议论参》九部,共一百七十七本。 《删古今议论参》一部,四本。《名山藏》七部,共二百八十本。 《四书讲义》二十二部,共一百七十五本。《四书语录》八部,共七十八本。 《天盖楼偶评》二部,共二十五本。《数马集》四部,共六十本。 《羣书典汇》五部,共六十七本。《登坛必究》四部,共一百一十八本。 《列朝诗集》四部,共一百四十九本。《古今治平略》五部,共一百零九本。 《博物典汇》七部,共四十九本。《明纪全载缉略》十六部,共一百一十五本。 《石仓诗稿》二部,共三十二本。《高阳集》二部,共四十本。 《崇相集》三部,共六十四本。《天镛子集》二部,共二十本。 《广东新语》八部,共一百零五本。《羣书备考》十九部,共一百零三本。 《皇明通纪》二部,共一十八本。《明通纪纂》二部,共十本。 《历朝捷录》二十二部,共八十九本。钱牧斋《有学集》二部,共三十二本。 钱牧斋《初学集》三部,共九十六本。《钱牧斋尺牍》四部,共一十四本。 《钱牧斋初学集诗注》一部,八本。《夕阳寮》二部,共十二本。 《李氏焚书》十部,共五十四本。《已吾集》三部,共十三本。 《吾学编》三部,共四十二本。《屈翁山诗集》四部,共一十八本。 《寒枝初集》十部,共九十五本。《寒枝二集》三部,共十六本。 《隐秀轩集》五部,共三十七本。《两朝从信录》四部,共六十四本。 《大义觉迷录》一部,四本。《避园拟存》一部,十二本。 《山晓阁文选》六部,共一百四十五本。《明纪编年》三部,共一十六本。 《三藩纪事》四部,共一十本。《文娱》五部,共三十五本。 《顾亭林集》四部,共四十本。《四六新书》四部,共三十四本。 《翰海》二部,共十二本。《王忠端公集》二部,共二十二本。 《武备志》一部,共一百本。《瓯安馆集》一部,十本。 《岭南三家诗》三部,共十七本。《李卓吾文集》二部,共十六本。 《白毫庵诗集》二部,共五本。《白毫庵外编》一部,一本。 《眉公杂录》一部,十六本。《白石樵》三部,共二十二本。 《晚香堂》三部,共十六本。《续秘籍》二部,共二十本。 《状元策》一部,六本。《边塞考》一部,二本。 《四夷考》一部,一本。《武经七书》一部,二本。 《广东文选》一部,十二本。《一木堂》二部,四本。 《无梦园》一部,九本。《周忠毅奏议》二部,共十本。 《孤树裒谈》一部,十本。《兰台遗集》一部,一本。 《田间诗文集》一部,六本。《明法传录》一部,十四本。 《自广斋集》一部,二十四本。《明经济文辑》二部,共十六本。 《阃外春秋》一部,十六本。《惭书》二部,共三本。 《三朝要典》一部,六本。《鸿猷录》一部,八本。 《明书》一部,五十二本。《明纪统宗》一部,十二本。 《闇然堂》一部,六本。《蘧编》二部,八本。 《皇明经世编》一部,六十本。《翁山诗外》一部,十四本。 《雪庐读史快编》一部,二十本。《皇明馆课》一部,八本。 《明纪会纂》一部,六本。《古今名将传》一部,六本。 《皇明经济文录》一部,二十二本。《七录斋》一部,八本。 《质亡集》一部,八本。《诗钞》一部,三本。 《杨忠烈文集》二部,十三本。《辽志录》三部,共四本。 以上九十九种,共三百七十四部,计五千本。 违碍残缺书籍名目:《潜确类书》二百五十六本。 《苍霞余草》四本。《苍霞续草》十本。 《苍霞奏草》九本。《苍霞续奏草》十三本。 《苍霞草》二十六本。又《苍霞草》、《续草》、《余草》、《诗草》共七十二本。 《纶扉奏草》十本。《纶扉尺牍》一本。 《皇明大事纪》五十九本。《古今议论参》九十四本。 《名山藏》二百零四本。《四书讲义》六十八本。 《四书语录》三十四本。《天盖楼偶评》一十二本。 《数马集》五十六本。《羣书典汇》二十七本。 《登坛必究》五本。《列朝诗集》一百三十九本。 《古今治平略》一百零九本。《广古今治平略》二本。 《博物典汇》三十本。《明纪全载辑略》二十三本。 《石仓诗选》一十九本。《崇相集》一本。 《天佣子集》九本。《广东新语》二十三本。 《明通纪纂》五十二本。《列朝捷录》七本。 《羣书备考》三本。钱牧斋《有学集》五本。 《钱牧斋尺牍》一本。《夕阳寮》一十四本。 《李氏焚书》八本。《已吾集》二本。 《吾学编》四十四本。《屈翁山诗集》三本。 《寒枝集》一十九本。《隐秀轩》三十本。 《两朝从信录》三十五本。《避园拟存》二本。 《山晓阁明文选》二十八本。《山晓阁古文选》六十三本。 《明纪编年》八本。《三藩纪事》一本。 《文娱》一十本。《顾亭林集》二本。 《四六新书》三十一本。《翰海》二十三本。 《王忠端集》一本。《明资治通纪》一十三本。 《武备志》四十一本。《瓯安馆》二十四本。 《岭南三家诗》八本。《万历集》二十二本。 《天启集》八本。《万历诗略》八本。 《陈眉公集》三本。《续秘籍》二本。 《状元策》一十四本。《七录斋》一十一本。 《四夷考》一本。《天外谈》三本。 《续说郛》三十五本。《福堂寺贝余》一本。 《无梦园》三本。《明法传录》二本。 《皇明疏钞》七本。《明经济文录》二十二本。 《容台集》二十本。《世法录》六十三本。 《澹园集》四本。《皇明馆课》一十三本。 《皇明实纪》六本。《直省人物考》五十本。 《邱维屏文集》六本。《独漉堂》二本。 《颂天胪笔》一本。《邹忠介奏疏》一本。 《刘氏鸿书》一本。《江左三家诗钞》一本。 《广古今议论参》二十四本。《存笥稿》三本。 《芑山文集》一十本。《白毫庵诗》一本。 《订正武经》二本。《秋士偶编》一本。 《读史纲》一十四本。《皇明通纪》六本。 《几亭全书》七本。《鹤草》一本。 《清署小草》六本。 以上九十二种,计二千一百七十八本。《名山藏》板片一千二百五十九块。 逆犯王锡侯所辑书:《字贯》一部,四十本;《唐诗试帖详解》十七部,计一百零八本;又不全《试帖详解》五本;《诗观》一本。以上三种,共一百五十四本,诗板一百九十六块。(宫中朱批奏折) 四八九 谕内阁嗣后阿哥等校书错误亦应一体查核处分四八九 谕内阁嗣后阿哥等校书错误亦应一体查核处分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 前派八阿哥、十一阿哥校勘四库全书。向来总裁校书经朕指出错误者,例有处分。嗣后阿哥等所校之书,如有错误,亦应一体查核处分,以昭公当。其应罚之俸,着照尚书例议罚,即于应得分例内坐扣。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四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查缴《字贯》等书并续解违碍书籍折四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查缴《字贯》等书并续解违碍书籍折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大学士 仍管两江总督臣高晋谨奏,为查缴逆犯王锡侯《字贯》等书,并续解违碍书籍,仰祈圣鉴事。 窃臣遵旨查缴伪妄著作,历经严饬各属,并委试用人员广为搜罗,给价购买,通计江宁书局缴过违碍书共八千三百二十七部,均经臣恭折奏解在案。 嗣臣于上冬进京陛见,署督臣萨载复查案行催,并凛遵上谕,实力查缴王锡侯所刊等书。旋据江宁藩司暨各委员陆续购得逆犯王锡侯《字贯》一十四部、《书法精言》九部、《唐诗试帖详解》三百七十七部、书板四副,并应毁禁书一百七十九种,共二千三十九部,先后呈解署督臣萨载。正在查核办理间,适臣回任,将书移交到臣。臣覆加校阅,分别装箱,委员解送军机处查办。谨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臣仍督率所属暨各委员设法购觅,务期狂悖之书收缴净尽,不使片纸只字留存,以副我圣主正人心厚风俗至意。 臣谨会同江苏抚臣杨魁合词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
|
来自: 新用户4541Ay47 > 《历史传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