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罕见真迹,被溥仪夹带出宫,字字霸气豪迈,弥补了王羲之的不足!

 墨品书法网 2023-08-02 发布于北京

要说古代的书法家谁最“狂”,那非“宋四家”莫属。蔡襄老成持重,但也批评过怀素的草书有“奴仆状”;黄庭坚直言真正懂草书古法的只有自己和张旭、怀素;苏轼讥讽欧阳询“今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其貌”,这都有点人身攻击了;米芾更是几乎把整个唐代骂了个遍。

作为“第一狂人”的米芾,批评其前辈来是有的放矢的,他的那些批评之言都是根据具体作品提出的,所以,他是“一边学一边骂”。众所周知,苏轼被誉为“宋四家”之首,而从深耕古人笔法、自身功力深厚的角度讲,米芾应当是四人之首。

苏轼非常佩服米芾,曾说:“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这就把他与钟繇、王羲之放在了同一高度。不过,学界认为,米芾的确弥补了王羲之书法的一大不足,那就是大字。

米芾早期书法有“集古字”之称,“集”得正是“二王”的字。目前,我们仍见不到羲之的大字书法作品,这是一大遗憾。而米芾的大字行书,就是将“二王”笔法放大来写,让世人看到,他是如何将潇洒飘逸与霸气酣畅结合起来的。

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大字行书《南国避中伏》,每个字大小足有13厘米,霸气豪迈、大开大合,全卷25行、48个字,内容为自作诗一首,释文为“南国避中伏,意适晚忘归。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为爱东嵓下,泉声通翠微。襄阳漫仕米芾戏书。”

南国避中伏帖》递藏有序,曾先后藏于贾似道、项元汴、梁清标处,后来进入清乾隆内府。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夹带了大量的书画珍宝,此帖赫然在列。几经辗转,如今被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经专家鉴定,为“宋米元章真迹”。

古人云“大字似小字,以取势为主”。米芾大字行书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在苏轼引导下,专学晋人:“米元章元丰中遏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入魏晋平淡。”此帖风格可用米芾自己的一段话:“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南国避中伏帖》行笔饱满,用笔自然,有“二王”之骨峻峭拔,又不失浓墨之浑厚酣畅。米芾以“刷字”著称,笔速迅疾流畅,笔毫铺开后,利用提按顿挫调锋,形成飞白逸韵,如“归”“飞”二字。结字以纵取势,牵丝引带,笔断意连。章法疏密有致,字形大小错落,浓淡变化明显,粗细方圆、藏露收放自如。

黄庭坚称赞米芾:“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斩阵,强弩射千里,书家笔势亦穷于此。”他的大字行书笔法严谨、安排细致,将晋唐笔法更细致入微的展现出来,如能将它练透,大字榜书也就不在话下了。

而今,我们将米芾《南国避中伏》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极度还原真迹风采,笔画细节纤毫毕现,配以纯手工装裱,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