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线充电Qi2规范公布,这一功能或将不再鸡肋

 三易生活 2023-08-02 发布于湖北

日前,无线充电联盟(WPC)方面公布了Qi2规范,并透露了Qi2的设计参考和标准,同时宣布预计在8月启动相关认证。与这一消息几乎同时出现的,则是有传言称,即将在今年秋季亮相的iPhone 15系列新机上可能就会Qi2无线充电规范,并沿用Magesafe设计。

事实上,手机产品很早之前就已支持无线充电功能。早在智能手机兴起之初,包括诺基亚、微软,以及三星等厂商就曾在旗下部分机型上提供了这一功能。并且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初代的Qi无线充电标准就已出炉。

全球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机型Palm Pre

但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线充电功能一直都是比较“鸡肋”的存在。在许多用户看来,无线充电的有用之处在于其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使用体验,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但其充电功率初期甚至最高仅有5W,随后后续提升至7.5W、10W,但当时的手机电池容量相比,确实不太成比例。

国内手机厂商在提升无线充电功率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努力

直到2017年,随着苹果的iPhone X和iPhone 8系列机型亮相,手机上的无线充电功能可以说是才真正引发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此时的Qi无线充电标准止步不前,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关于无线快充技术的竞争逐步拉开了帷幕。

在日前WPC公布的Qi2规范中,其在向下兼容Qi规范的同时,还加入了对MPP(Magnetic Power Profile,磁功率充电)协议的支持,虽然其所有的认证规格都必须集成鉴权验证,但由于无需再遵守“发射线圈参考类型”,因此也大幅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换而言之,就是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行设计线圈,而不再受到公版的约束。

总体来说,Qi2无疑是为普及中高功率无线充电而生,其工作在360kHz频率上,并在Qi1.3的基础上新增了55种数据包,可支持功率传输前的异物检测,同时还加入了对反向充电的支持。

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发现,Qi2规范中的MPP与苹果Magsafe有着颇为类似的部分。没错,MPP实际上就相当于是Magsafe的公开版本,而苹果不仅是WPC的理事单位、同时还是主席单位。因此苹果方面将部分自家技术拿出,使得其拥有更好的兼容性,并用于制订新的规范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Qi2规范中,MPP与Magsafe类似的地方是都使用了磁铁对位,可确保设备与充电器完美匹配、从而提高充电效率,而且未来还有将充电峰值功率提升至50W的计划。

但需要注意的是,Qi2中的MPP并不等同于Magesafe。MPP是一个公有的协议,而Magsafe则包含了Qi2以及部分私有协议,此外MPP并不具备数据通讯功能、只针对充电,而Magsafe则支持通讯。

虽然WPC近日刚刚推出Qi2规范,但国内手机厂商在这条赛道却明显走在前面。早在手机上刚刚兴起无线充电功能,但功率还停留在Qi标准的5W时,相关厂商就已经开始推动无线充电向更高功率严谨,进而也演化出了无线快充这一概念。

典型的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结构

继国内手机厂商用私有协议将无线充电功率推至7.5W后,随着激烈市场竞争的出现,短时间内就一路提升至50W,包括小米、华为、荣耀、vivo、OPPO在内的主流厂商,也都陆续推出了相关产品。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功率无线充电目前几乎都是基于私有协议而来,因此只有使用同品牌的充电器才能获得更快的充电速度。

虽然苹果借助MagSafe将无线充电功率提升了2倍、达到15W,但与同期国内手机厂商动辄50W的无线充电功率相比,也就显得“技差一筹”了。据相关爆料显示,即将于秋季亮相的iPhone 15系列或将会把无线充电功率提升至20W,但即便如此依旧落后不止一星半点。

工信部关于无线充电的相关规定

不久前,工信部印发了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执行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显示,“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频段,且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80W”。而早前在2021年2月19日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起草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就曾强调无线充电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50W。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规定是为了规范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有序使用无线电频谱资源,避免对各类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而技术的发展往往更为领先,即先有技术,监管机构才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关规定。

小米100W风帆立式风冷无线充电器

例如,小米就曾推出过功率可达80W和100W的风帆立式风冷无线充电器(即MDY-13-ED和MDY-13-EL),荣耀方面也曾带来过功率可达100W的荣耀超级快充立式无线充电器。

荣耀超级快充立式无线充电器

由此不难发现,相关厂商其实已经有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当用户有了更为强烈的需求时,这类具备更高无线充电功率的产品就将能够快速投向市场。

但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尽管无线充电相关技术如今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同样并非完美。例如由于无线充电需要用到线圈和整流滤波电路等设计,因此存在充电效率转换的难题,在目前有线充电效率最高可达95%的情况下,无线充电的效率则大多处于65%-75%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转换效率较低的同时还带来了散热方面的难题,因此也导致高功率无线充电器目前还必须配备高效的主动式散热系统,因此也使得这类产品的体型和工作噪音往往会更大。

此外,无线充电虽然能够让手机与充电器之间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但充电器毕竟本身还是需要与电源连接,工作时依旧不能移动,因此在某些场景下甚至较有线充电更为不便,所以也被部分用户认为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不过相较之下,无线充电技术的进步毕竟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甚至未来手机还可能会向全无孔的方向发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从新款自研芯片V3开始,来看vivo如今的影像规划

除了自研影像芯片V3,vivo此次还公布了未来手机影像的诸多看点。

1999元中端机该怎么选?四款产品各有各的精彩

1999元价位段的中端机,这些机型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