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3-08-02 | 阅:  转:  |  分享 
  
2.3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声音的响度足够大,我们就能听到此声音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
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C.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变大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因此超声波的速度大于次声波2.地震及海啸都会产
生次声波,但人耳却听不到,原因是A.速度太快B.速度太慢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3.关于图中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从
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B.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
息D.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
比次声波快B.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所以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次声波不能传递能量D.即使增大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响度,
人耳也不能听到5.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用相同的力对着水瓶琴瓶口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B.乙
图:烛焰晃动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丙图:该实验器材只可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不可以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丁图: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
波进行回声定位6.下列事例中,不能够说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中医学望闻问切中的闻 B.超声波清洁牙齿 C.超声波检查身体 D.轮船
的声呐设施7.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
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 000Hz海
豚?150Hz——150 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 000Hz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8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乙图:观察接触
发声音叉的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C.丙图: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时听到闹钟铃声逐渐变小,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
传声D.丁图: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这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9.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画卷》,用笛子、古筝、琵琶和中国大鼓结合现代流
行音乐歌唱山河辽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笛子、古筝、琵琶和鼓都是由固体振动发声的B.鼓声响度很大,是因为鼓面振动很快C.笛
子和古筝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音乐让人热血沸腾,说明声能传递能量10.频率很高的超声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即集中在一定的方向上传播),
坚硬物(如石块)容易吸收超声而被粉碎,松软的物质则能让其通过。目前医学上治疗肾结石,可以不必做外科手术,只需用超声碎石的办法,无损
伤地将石块击碎而自然地从人体内排出。下列关于超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可应用于验钞机B.超声可应用于微波C.超声可应用
于电视遥控器D.超声可应用于潜艇上的声呐系统二、填空题11.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的振动频率低于 Hz,为次声波;而海豚
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 波。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 听见(“都能”或“都不能”)。12.2020年5月18日
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
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医院里还会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13.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
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填序号)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
震的方位和强度;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14.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
音箱发出声音时,烛焰被音箱发出的声音吹得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A.信息?B.能量?C.热量1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
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分钟内内振动18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耳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6.
2019年11月25日,广西百色市的靖西市发生5.2级地震,地震发生时,伴随有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师生听到警报声
后立即紧急疏散,说明声音能传递 。17.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 (超声波/次声波)测定地震灾区的震级;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琴弦
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 。18.如图所示是一款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被导盲杖接受,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
音,提醒使用者周围有障码物,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嘀嘀”的提示音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三、实验题19.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郊游时,看
到前面有一座大山,小明认为那座大山距我们约200m远。小明的估测正确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一下。(温馨提示:设声音的传播速
度v0,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1.C2.D3.AD4.D5.A6.B7.D8
.B9.C10.D11. 20 超声 都不能12. 次声波 能量13. 14.B15. 15Hz 不能16. 次声波 信息17. 次声波 音调18. 信息 空气19. 扩音器、停表试卷第1页,共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