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又到了蚊子泛滥成灾的季节,不少人肯定深受其扰,蚊子的种类有很多,要是按照“危险”程度排序的话,伊蚊肯定位列前茅。 伊蚊在我国还有一个俗称叫做“花蚊子”,这种蚊子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要是严格按照种类来区分的话,伊蚊还能分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背部有四条白线,白纹伊蚊的前额有一条纵向白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拿放大镜观察一下。 ![]() 要是你不幸在清晨,傍晚被花蚊子咬到的话,大概率会是白纹伊蚊,而要是在深夜被叮咬,一般会是埃及伊蚊,这是因为二者的活动时间不同。 要是伊蚊仅仅叮咬吸血也就算了,但是这种蚊子会在叮咬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播到人体内,1978年,广东曾大范围爆发过一种病毒感染,名为登革热。 一般为夏秋季高发,而伊蚊则是主要传播媒介。 ![]() 伊蚊通过叮咬携带病毒的传染源,进而传播给下一个宿主,被感染者的1-5天传染性最强,登革热感染之后按照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分为三类,轻型、典型和重型。 情形登革热顾名思义,就是症状比较轻,看起和普通感冒一样,典型和重型则会出现发热、皮疹,更有甚者会出现昏厥休克,极少数会出现器官衰竭死亡。 ![]() 伊蚊比普通蚊子“强悍”的多,一般蚊子至多能飞行数百米远,伊蚊则可以飞行五六千米,并且动作敏捷,俯冲、急转弯、翻转都能做到,很难依靠人掌捕捉到。 和普通库蚊先降落在皮肤上,然后寻找血管吸血不同,伊蚊会直接撞击皮肤,一般蚊子吸过血就会飞走消化,但是伊蚊可以做到边吸血,边消化,所以皮肤上会出现多个被叮咬的包。 自然环境下,温度对伊蚊影响比较大,环境低于20℃的时候,伊蚊的活动强度降低,登革热的传播也会降低,随着温度逐渐下降,渐渐消失。 ![]() 伊蚊最早出现在东南亚地区,花蚊子出现在我国也许全球气候变暖,大规模的全球物流贸易活动,也帮助了伊蚊的扩散。 伊蚊来到我国之后,南方的两广地区为最适合的生存环境,近年来有渐渐北上的趋势。 只有了解“花蚊子”的习性,才能做好预防工作,伊蚊和其他蚊子一样,只有雌性在怀孕之后,为了顺利产卵才需要吸血补充营养。 ![]() 伊蚊的幼虫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尤其喜欢脏水,池塘水沟等地。家中带院的小伙伴,要注意院子里是否有蓄水的水缸,仔细观察的话会有一条条细细的虫子,一般就是幼虫。 而且伊蚊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就可以繁衍8代,在犄角旮旯的任何有水的地方都能观察到它们的幼虫。 日常防护除了采用药物消杀,纱窗也要及时安装,家中不需要的容器,一旦积水,一定要清理干净,不给成虫产卵留下机会。 ![]() 伊蚊和普通蚊子相比,对一些普通化学消杀剂似乎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所以日常一定要做好基础防护。 科学家们也曾采取过更为严格的方式进行灭蚊,记载在学术期刊《自然》上,主要方式则是以伊蚊繁殖过程为基础进行实验。 伊蚊毕竟属于昆虫类,所以繁殖过程也和其它昆虫类似,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生活在水中,一旦成长为成虫,就很难对付了。 ![]() 前文说到减少不必要的污水,不过这在农村很难实现,乡野间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和池塘,是伊蚊的最佳繁殖场所,全部清理掉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科研人员另辟蹊径,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低剂量辐射让雄蚊不育二是让雄蚊感染一种细菌,同样也会造成不育,简单来说就是给雄蚊子进行绝育手术。 ![]() 实验结果显示,大约在三个月内,接受实验的岛屿,已经完全看不到存活的幼虫。 各种实验报告显示,伊蚊对人体的伤害确实要比其他蚊子更大,这也是人们一提起花蚊子就咬牙切齿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困扰,日常一定要做好防护,被叮咬起包是小事,一旦感染各种病毒,造成身体损伤就不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