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25朱万春:教师为何编织“升学”茧房——《楚门的世界》类比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8-03 发布于江苏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经典影片,也是对“信息茧房”的一种描述。如果用剧中情节来类比“教师对学生升学”的鼓励,就能发现编织“升学”的信息茧房同样存在多方面原因。

为关爱:像剧中导演一样日久生情

      《楚门的世界》中,导演有过三次抚摸楚门的行为。第一次是在楚门父子相认识,第二次是楚门睡着时,第三次是楚门在离开前。可以说导演由于跟踪楚门30年,对他已经产生了一种畸形的爱。如他在影片末尾说的一段话,你害怕,所以你不能走。楚门不要紧,我明白了。我看了你的一生,你出生时我在看你。你学走路时我在看你,你入学我在看你。还有你掉第一颗牙齿的那一幕,楚门你不能离开。楚门,你属于这里。跟我一起吧。……回答我,说句话。……说话!你上了电视,正在向世界转播。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对楚门的安排正是导演以爱之名的迫害。

      代入到教师身上,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也有很深的师生情谊,在班级日常中日久生情,老师一般也都习惯并悦纳这种情感,这也是职业情感的最核心体现。为了师生情的延续,教师编织“升学”的信息茧房,也是能够让人理解的。

为保护:茧房世界杜绝意外和伤害

      剧中的导演说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给你的世界中,你什么都不用怕。那如果现实世界的制度也如《楚门的世界》一样。那出门是否真的逃离了《楚门的世界》?甚至有的观众脑补在剧情后续的事情可能是《楚门的世界》的世界。那样子太可怕了。换言之,楚门是否真的如缸中之脑一样?如何去破这个困局?

      在教育中也有“茧房”的保护。我们常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正因为寒门和富人的交友圈,就像是上帝安排的不同演员。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子女的命运实际上已经被父母操控了。

      而此时我们就正在被信息茧房包围,也就是说大数据正在通过操纵我们所接触的信息的方式操控我们的思维,从而影响我们的命运。同时此时此刻我们有太多的人的生活也被设定了,我们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意愿,循规蹈矩的去生活,学习,去工作。

      而日后就更是如此了。美国科学家以前就提出一个观点,到未来科技高度发达,使人类劳动力解放,为防止底层人民游手好闲而引发社会动荡,就用游戏等一系列方式与动文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娱乐至死。

为角色:扮演人类规训系统参与者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对对人提出过操控别人命运的观念,他说要把人群分三种,然后代代世袭。我们当然都知道这是不可取的,然而在今天在极少数精英分子群体对自己的子女管教的非常严格,不允许他们接触一些泛娱乐化的信息的同时,我们更多的大众却自愿的去接受被信息茧房的包裹,从而自愿的接受自己的命运,被他人操控,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吗?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而由他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其当你见到用另一种超脱于我们常见人群的命运培养出来的人时,我们是否会受到崩溃呢?比方说当你成年后发现你那套学习有用的价值评判标准实际上对你未来的生活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是你却被蒙蔽于其中十八年,你是否会觉得自己被自己所信仰的一套价值体系所欺骗?就像剧中的楚门一样,因为发现了自己所在世界的虚假的可能,而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

      设想一下,如果你未来成为老师,你是否会或者愿意使自己的学生成为下一个楚门呢?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