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后温州的第三任市长是谁?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3-08-0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温州历任领导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接力耕耘,丁世祥同志,是其中一位。他于解放初期在温任职,1955年至1958担任温州市长,期间为这座城市做了不少好事。离开温州多少年了,他仍然牵挂着第二故乡,继续为温州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温州的一草一木,一桥一路,无不让他牵挂。他的老同事们赞叹道:在温州人心目中,这就是优秀党员干部的典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追寻一位老人的革命足迹

图片

17年前的3月28日,温州老市长丁世祥病逝于杭州。2006年4月7日的《浙江日报》和《温州日报》等,为丁世祥同志发布的讣闻如是说:“原省政府顾问、省发改委离休干部丁世祥同志,因患脑梗塞,经几次住院治疗、抢救无效,于3月28日4时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2岁”。

“丁世祥同志1924年生于浙江省玉环县黄门,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特派员,玉环县楚门支部书记、玉环区委书记兼武工队长,浙南特委括苍中心县委委员,玉环县委书记兼县长,温州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1954年9月,兼任温州专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长,省计委基建局局长,省建委委员、组长,省计经委基建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省建委副主任、党组第一副书记、主任、党组书记,省计经委顾问,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追溯历史,我们发现,丁世祥同志在温州的政务活动,第一次以文字形式留存的,是1954年7月3日至9日,温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时任副市长丁世祥致开幕词。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

1955年6月24日至29日,温州市一届人大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副市长丁世祥《关于1954年工作情况与1955年工作任务的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丁世祥为温州市市长。7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名为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委员会。

图片

1955年6月24日-29日,温州市第一届二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选举丁世祥(中)为温州市市长,张炳德(左)、金嵘轩(右)为温州市副市长 黄邦法 摄

1956年2月26日至29日,温州市一届人大举行第三次会议。会议听取、审议市长丁世祥《动员起来,为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温州市在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后两年所担负的各项任务而奋斗的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12月26日至29日,温州市二届人大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审议市长丁世祥《关于一年半来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会议选举丁世祥为温州市市长。

1957年8月5日至16日,温州市二届人大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中心议题为反右派斗争。会议听取、审议市长丁世祥《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等,并分别通过相应决议。

1958年3月7日至10日,温州市二届人大举行第三次会议。会议听取、审议市长丁世祥《关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温州而奋斗的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

这就是丁世祥留在《温州市人大志大事记》中寥寥可数的几行字。但丁老在离开温州赴省城任职以后,仍然不遗余力、孜孜不倦为温州的重点工程建设出谋划策、筹措推进。瓯江大桥、飞云江大桥、楠溪江大桥、清江大桥、温州大桥、金温铁路、永强机场、高速公路、温州电厂等等,都是他写在温州大地上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留在瓯越大地上的印记

图片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阮晖、温州市重点办原主任吴光庆、市政府重点建设办公室时任处长黄乐明,与胡锦荣、叶桐章等同志,和丁世祥同志接触较为频繁,他们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丁老生前与温州的桩桩件件——

对当年温州“水路一条”的尴尬处境,许多温州人记忆犹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市区安澜亭坐船20多个小时到上海十六铺码头,然后走南闯北,是温州人去外地的不二的选择。

使天堑变通途,最早改变温州人出行方式的瓯江大桥,点子就是丁世祥等同志出的。从工程确定立项到建设完工,整个过程都渗透了丁世祥同志的心血。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第三任市长,他最了解温州偏居一隅的窘迫,最能体会温州交通不便的切肤之痛。温州要发展,交通要上去。他是真正把温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所以即使是在离开温州到省里工作许多年后,他依然热切关怀着温州的道路交通建设。

凭着真挚的感情,利用自己担任省政府顾问、省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身份,有什么信息都是首先考虑温州,首先照顾温州。他经常向省领导和有关部门为温州重点工程建设出谋划策,千方百计积极争取项目,为温州做了许许多多非常难得的工作。

图片

瓯江大桥通车时的情景

瓯江大桥以及后来的飞云江大桥、楠溪江大桥、清江大桥、温州大桥、金温铁路、永强机场、高速公路、温州电厂等“海、陆、空”许许多多项目,都是他帮助甚至是直接亲自带上温州方面的同志一起跑,在省城串部门,上北京跑中央各大部委,充分利用了自己原来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许多老关系老面子,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批准下来的。资金组织、材料组织方面,没有丁老,温州重点建设项目就没有这么顺利。

吴光庆回忆说,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丁老、时任温州市长刘锡荣同志和他等人到北京跑批文。他们充分利用温州在北京的人脉,找到在京的王芳同志等领导,帮助争取项目批准。家里则发挥温州人不等、不靠的精神,边开工建设边等批文。可一直等到工程开始、过半,开工报告还没下来。

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压缩重点工程,但他们认为温州有自力更生的特殊性,于是找到时任国务院负责的同志做工作要开工报告,负责的同志表示,领导明天就要登机出国,可能已经来不及批复。他们充分发挥了温州人特别能办事的精神,在他们软磨硬缠下,负责的同志被感动了,连夜找到领导签发,在领导出国前夕拿下批准文件。

由于温州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等众所周知的特殊性,工程资金筹集特别困难,经常捉襟见肘难以到位。丁老一直协助安排,从市里到省里、国家,这里要一点,那里拿一点,和大家一起,想出各种办法,采取各种措施,使工程能顺利及时完成。资金、原材料保障到位,为温州各大重点工程提前完工顺利通车、通航提供了可靠保证。

瓯江大桥竣工通车时,曾经邀请了交通部的一位副部长来温州检查并参加庆典。活动刚一结束,丁世祥同志抓住有利时机,拉着交通部领导来到瑞安飞云江渡口,让领导目睹渡口拥挤不堪的现场情况,他则在一旁敲边鼓:“瓯江大桥已经竣工通车了,给温州人民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如果飞云江不建大桥,瓯江大桥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图片

丁世祥来瑞安视察飞云江大桥建设情况

图片
图片

他还拉了时任瑞安县委书记张桂生和县长一起来给领导做思想工作,让领导明白:飞云江大桥不建,等于瓯江大桥没建。“汽车跳,温州到”,交通部领导一路颠簸坐车到温州到瑞安,早已亲身体验到行路难,现在发现过江车队竟然排队排到十几公里以外的丽岙,有的司机甚至要等上几天几夜才能过江,当场拍板将一笔战备资金拿出来先给温州。由此催生了温州的第二条跨江大桥。

当时,钢材、水泥等建材是国家计划供应物资,每一个重点工程项目中,这些建材的供应都相当紧张,真是搞到一包水泥都难,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丁老一直千方百计帮着跟进工程建设,经常亲自在省里部门对接、做思想工作,才使工程一寸一寸得以顺利推进。

丁老经常要到现场指导,不管刮风下雨,一个月至少来一次温州,甚至一个月来探望二三次。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种种方面丁老都亲自过问指导。他的工作非常深入,从来不找人汇报了事,一直都亲自下到工地去视察,亲眼看见了大家做的工作才能放心离开。

温州永强机场的诞生,也有丁老不可磨灭的一份功绩。在全国申报建设机场的热潮中,由于温州机场所在地理位置的软基处理等原因,永强机场一直迟迟批不下来,丁老很着急,亲自帮着跑有关部门落实项目,终于让温州人民如愿以偿。

机场动工后,丁老经常到现场指导,台风季节更不例外。机场位于海滨,一次强台风登陆温州,丁老放心不下,一定要到施工现场察看抗台事宜。陪同人员认为正值台风登陆,异常危险,劝告丁老千万不能前往。丁老安慰说,工人都在现场,我去看了才放心。他到现场,就非常投入地指挥安排抗台工作,直到安排就序才离开。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大小工程,丁老一般都要亲自到现场察看过,确认没有安全隐患才放心。有一次到文成百丈漈水电站工地,需要经过一段还没修好的山区公路,下面是几十米的悬崖深渊,大家都有些发怵,这样的简易公路,车子也不好,万一车子抛锚了,连回头都难。驾驶员小何苦笑说:“我都不敢开了,这不是人走的路。丁市长,您不要命,我还要命的,我也有老婆孩子的。”大家也说,让工地负责人过来吧,听听汇报就行了,丁老还是认为要亲自去看看,看了以后说话才能有的放矢。他笑说:“小何你慢慢开,没关系的,我们不是蛮干。心要更细一些,胆子要更大一些。之后,他又去察看了好几次,才放下心来。

图片

如今的甬台温高速乐清北互通

高速公路乐清段建设是个“硬骨头”,沿海地带施工难度特别大,丁老经常到现场指导。一次台风登陆,丁老说要去看看,吴光庆说,就不去了吧,我老命还要的。丁老笑说,去吧,没关系的,看了才能放心。不管大小工程,丁老都积极参与,他还曾经是雁荡山风景区建设的顾问。有一次丁老要吴光庆陪着去视察一座影剧院建设工程,天都黑了还要去。进度,质量,安全,亲自指导。

金温铁路的建设也离不开丁老。从筹备到通车,丁老一直积极参与,他亲自与南怀瑾先生联络,做好海内外人士的统战工作,为金温铁路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图片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全线开通客运当日盛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廉“硬码”的热心领导

图片

从温州的大桥、机场、铁路到高速公路、海港建设,丁老都积极介入参与了,但他非常廉洁自律,民间的说法是,他是一个非常“硬码”的共产党人。

多少年来,他从来没有介绍过工程队伍参与建设。他的廉正,也带动影响了下面的同志。大家也都从来不到施工建设单位吃饭,即使建设单位再三邀请他们做客,他们也从来没有沾过一次光吃过一次饭。有一次一位总工探亲回来,从家乡带来几斤茶叶想送给丁老尝尝新,丁老也坚决不要,总工送了好几次都被婉言谢绝。他亲自过问、指导的温州重点工程,十几年来没有出过一件经济案件,为他赢得了良好声誉。

由于领导严于律己带了好头,工作人员一时没房子,没车子,子女工作没安排好,大家都一声不吭。但丁老是个有心人,他一直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更是非常关心部下。经常都是在他的亲自关注下,有关同志的住房、用车、子女工作安排问题得以落实解决。

吴光庆干了八九年重点办,基本在工地兼着指挥,几座桥的建设他都参与,丁老给他起个外号叫“吴大桥”。当他发现这“吴大桥”下工地连个车子都没有,说没车怎么行,就帮他要了辆苏联产伏尔加,他深受感动。丁老对干部们的关心,鼓舞了大家,大家都积极“卖命”,说没有理由不认真把工作干好。

吴光庆感慨道,丁老一直看得比较远,他把温州的重点工程都考虑到了,现在基本上完成了,温州的目标都实现了,丁老却走了。他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基本上丁老和他每周会通电话,叫他到杭州看看,他也邀请丁老到温州看看。

图片

丁世祥书法作品

尽管已在杭州工作生活多年,丁世祥这位与温州有着特殊关系的老同志,始终心系温州、情系温州,始终关注温州、支持温州。在2006年1月6日温州市领导在杭举行的迎新春座谈会上,他对目前温州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温州今后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他说,作为在温州工作过的老同志,我们是根在温州,情系故乡,那就是温州情结,不论何时何地,不管身在何处,都为家乡的发展变化而感到高兴和自豪。过去的温州依靠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灵活的机制,为世人所瞩目。今后,温州要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提升产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

吴光庆说,丁老的身体一直都很棒,看上去不像80多岁的人。谁知道2006年3月份,才刚刚通过电话一周,一天夜晚,丁老儿子打电话来说丁老过世了。他说:“我一定要过去看看老领导,我怀念老市长。告别仪式我也去了,包括很多的老同志老领导有几百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丁老的追悼会,王芳同志夫妇、刘锡荣同志都送了花圈。”

千里之遥,隔不断浓浓爱乡之情;岁月流逝,冲不淡殷殷关切之心。吴光庆等同志说:虽然丁老后来去省城工作多年,但我们都认为,他依然是温州市市长,温州重点工程的第一个金牌要献给丁老。

图片

位于玉环黄门的丁世祥纪念馆,2017年建成。

图片

美编丨程小小

责编丨余   璞

审读丨陈冰彬

终审丨王玮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