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清早,到一家早点店买早餐,边吃,边在店边等车。
忽然想起,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叫黄海波的学生,九岁,长得像风中的黄豆芽。孱弱,怯懦。平时,绝少说话,无论课上课下。也从来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桌前。看着让人心疼。但作业拖欠得几近让人愤慨,每次,非要厉声喊几遍他的名字,他才会缩着肩,缓慢地抬起头,趔趄着看你,眼皮扑打扑打地急速扇着,眼神里盛满呆板、无辜和恐惧,全身颤抖得几乎瘫软。问及他以前的老师,大家都说,他一直这样不做作业。开始,我们都以为他智力有问题。渐渐发现,他智力完全正常,字也写得工整。作业,依旧一如既往的不做。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接电话的是他奶奶,一开口就是粗气粗气地吼:谁呀,有啥事儿。一听说要到学校去一趟,奶奶火大了:不去!没空!果断挂了,留班主任在那一愣一愣的,噎得半天喘不均个所以然。去年,临近年关,他的母亲终于来了学校,我们告诉她,她儿子的情况。年轻的母亲讷讷无奈地说:是的嘞——他就是那样的——我们也管不了。后来,再没开口了。她走后,一位同事说:她以前是我的学生,也是内向,不会读书,小学没读完就不读了。一直在外打工,三个孩子由奶奶带着,奶奶得点空就去打麻将了,哪有时间管小孩儿,再说也不知道怎么管。
“快点,别挤到一堆儿,每人两块钱,想买啥买啥!不要看见这个买啥,那个也买啥!” 一位打扮入时又端庄的年轻母亲,右肩背着儿子的书包,左手揽着孩子的肩,两人亲亲呵呵的边走边聊。孩子时不时扭过头,信任地抬眼询问自己的母亲。他们身上好像带着光芒,鹤立鸡群般,穿行在逐渐忙碌起来的街面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