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京:小文明 大坚守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说在长沙、湘潭某某地方,因为过马路而被罚款,回来了跟你诉说、抱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说起他在湘潭西站,因为去赶车,就直接横穿马路,被罚了20块。“过个马路都被罚款,倒霉人尽遇倒霉事!”说完他不禁如此感叹,满脸的无奈加苦笑。我陪着笑,脑子里不禁想起网上的许多报道,比如埃及神庙“到此一游”事件、“卢浮宫洗脚”事件等一系列的不文明行为以及一系列的吐槽。对于网络报道,我向来都持冷静态度,只是会时不时问问自己,如果我到了外地或者国外,又会怎样?我想起另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一位青年作家在街上遇到一位伤心哭泣的小女孩,问她原因,小女孩说,她的宠物狗在街边大小便,而她带的纸和水不足以将街道清理干净。她非常愧疚,自责于自己的疏忽。朋友横穿马路被罚款固然令人同情,但是同小女孩自觉的文明环保意识相比,我沉默了。扪心自问,我们文明了么?

早两个星期的星期五下午,我和同事戴着红袖章,一起在壕塘路口当了半天的文明劝导员,简单的说,就是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绿灯亮时再过马路。半天时间不长,却让我收获颇多,我发现至少在我们执勤的那个下午,没有一个人闯红灯过马路,都自觉地等绿灯亮时再过马路,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有素质的,文明,我们也是完完全全可以做得到的。

我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话,一个人的言行就是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个人的大和小,又能照出个人背后国家的文明程度。文明很大,很抽象,它可以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文明又很小,小到一句贴心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侧身避让,一次耐心的等待,这都是文明。

中国向来是个礼仪之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首,我们能将文明的桂冠,像手里的垃圾一样随意地弃之于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讲文明,不在于年龄大小,也不在于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我们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奉行和坚守。

毛泽东说,做一件好事很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做一天文明人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的文明人。大文豪鲁迅先生,患有肺病二十多年,他感冒时从不随地吐痰,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将痰吐在随身携带的纸张上,放在兜里,拿回家,烧掉。斯人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选择不呢?

文明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睿智,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宽容。文明,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特色,是华夏儿女脉搏里跳动的血液,是你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走在文明的大道上,那个叫文明的风景就在前方不远处,守候。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