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三伯父说要给爷爷奶奶修墓。因大伯父好酒、二伯父和父亲已相继过世,所以三伯父拿定主意后,得到各堂兄弟和妈妈的支持,大家把分摊的钱放到了我这里,由我管理、记账。 腊月三十下午,到金霞的爷爷、母亲的坟前拜年。对于河南的墓地习俗也了解了一些,祭拜前,会拿根棍子在坟前划个圈,然后把纸钱烧在圆圈里,据说,以防外人哄抢。而我们老家这边没有这个讲究。家乡那边只要焚香、点烛、烧纸钱,祈福等等心意到了就好。从墓地回来,仔细看了看麦田中散落的一些坟堆,特意修建的墓地极少,甚至绝大部分连块墓碑也没有放一块,就那样自然地与麦田融为一体。由于麦地分叉交错,各块麦田都差不多样子,我去过两次也难以分清到底谁家的墓地是哪儿。 湖南的墓地与河南麦地中央的小土堆不同,大都埋在山上朝阳位置,可能和人的宅子一样,也讲究一个朝向,并且有家人去世的人家,都要请看风水的地仙算一算哪个方位合适,不要与去世之人的生辰、死时相冲。当然,山坳处是绝对不能埋的,因为背阳且估计容易被雨水冲刷。爷爷和姥太合葬在了家对面的山腰,奶奶单独一椁埋在屋旁边的山腰,两处亲人每天都能安静的隔着相望。
谈到修墓,个人觉得还是有末末好处的,一则让先辈的住处舒坦一点,晚辈看着也舒服;二则清明、过年扫墓的时候不要清除杂草,省却一桩大功夫;三则燃放鞭炮、烧纸能有效预防火灾;四则可能满足死者、后人的虚荣心吧......当然各种我不去深究。我们武氏这一脉,向来都有每年清明一起分路祭祖的习惯。祭祀活动时,聚在一起的总有三四桌人,可以说是除了婚嫁,最隆重的活动了。经过这几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国家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尤其是父亲去世之后,对祭祖,我就更多了一层体会。清明拜祭确实是寄托哀思,发泄情绪的一种很好方法。内心里也期望把这种节日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以后尽量延续发扬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和风俗。来到坟前,把坟上的杂草稍微清除干净,把挂山纸找根树枝插上,烧上香、点上烛、焚纸钱、放爆竹,然后虔诚的在坟上给列祖列宗磕上三个头并念念有词:“老祖宗额,今年来给您拜一拜,愿您上天有灵,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有些富贵显赫家族,其祖先的坟地是石墓、白玉墓碑;而家境凋零的,其祖辈的墓地就是杂草丛生,可能有些墓地连我们年轻人也难以分辨,有些祖先也不得不慢慢地被遗忘。 修墓动土有很多规矩,印象中就有新坟三年不能动的禁忌。爸爸去世也快三年,妈妈说干脆我们自己来给爸爸修墓,我心生同意。这两三年来,每年清明、过年给爸爸上坟的时候,竹根乱窜、杂草林立、刺草丛生,才两年,坟与山体已很快融一了,所以心里想着,在三年到来之期也把爸爸的墓地修整修整,忌惮上万的修墓费,觉着还是自己动手把墓地垒砌一下吧。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墓地,仅是一方长方形土丘。坟旁那些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托尔斯泰小时候和哥哥亲手栽种的,因为他的保姆给他讲的一个古老传说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这墓不张扬、不做作、朴素且无名,但因为人性的光辉闪耀,现在去景仰的人络绎不绝。我想着自己也动手去捡一些石块,自己给爸爸好好的垒砌起来,会不会更能得到爸爸的体谅和保佑? (亲,如果您觉得有共鸣,请帮我们转发朋友圈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