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亲朋病故,特意去了一趟湘西凤凰古城;翻山越岭,穿桥过洞,从凤凰城穿掠而过,感觉周身立马蒙上了一层古朴的气息。 路边到处都有卖红心猕猴桃的摊贩,估计是这里的特产。在城里和嫂子的姐夫汇合后就朝'都里乡’出发了,姐夫很客气,才上车就邀请我们明天去他们家摘猕猴桃,说是有很多,一定要我们带一些回去。 到了嫂子老家村口,被告知车子不能再往前,路窄人多,估计都是来参加葬礼的;下车和他们一起步行,大家一路攀谈,攀谈,攀谈,可我一句也听不懂,后来得知他们都是说苗语,嫂子也是苗族。 远处田里,正有一户人家在用打稻机“扮禾”;走着一米来宽的水泥路,纵目所见还有蛮多古朴的土砖房子,下层都是用许多石头垒砌起来的,很有特色。路两边都是坚硬的石层,估计想要拓宽,需要很高的成本。听嫂子说,这里也搞过乡村旅游,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 沿路蜿蜒、古井、小竹、流水,快到家门口的时候,需要放鞭炮再进门,也许是对故世者的一种哀嚎。 进到家里,和尚师傅正在做法式,我们都领了一条孝布,大家都把其缠在头上,我不会缠,只能如家里这边的方式,扎在腰间。 没有专门泡茶的帮人,如果口渴了,就用一次性杯子倒点饮料喝,倒也简单;听说这里因为泥土太少,主要用来种地、种菜、种果树,茶叶没有在这里流行开来。 我趁机去外面溜了溜,被沿路的石阶、石柱、石凳、石墙、石头垒砌的菜园、古树所震撼到了,一问才知道有些石墙都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饱经沧桑,更显古朴。 晚上吃饭,长条桌,十个菜,一次性上齐。倒和我们这边一个菜一个菜的上,蛮不同。大家把盏言欢,我埋头大吃,还爽了一瓶啤酒。 饭后,大家都耐心等候着看西乐,表演全程我没有细看,提前睡觉了。不过开场的追悼会,还蛮感人。在哀伤的音乐中,由至亲之人追溯怀念先人一生,并谨记先人教诲砥砺前行。 听人介绍,第二天清早一天亮就会送逝者到山上安家,等安葬好以后再开早餐。早早起床我也护送着老人前行,沿路大多是一些石阶,越往山上石阶越窄,众多人抬着棺木估计也是很不好走。棺木好像不太重,只用几根大麻绳撸着抬就行。我们这边的棺木里都放了很多石灰,需要大的杂木杠起来才能抬得动,当然,也许抬棺木的棍棒支架比棺木重,记得,每次村人离世,都需要好多人先到山上整一条大道出来,抬上山时还需要很多人帮忙借力才能把棺抬上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棺木越来越重,越来越厚实。 到了山上,我惊呆了,竟然没有挖好放棺材的坑洞,难道就直接平放在地面上么?后来听人介绍,当地都是石头层,锄头挖下去最多半米就是石头,挖不进去的,只能把棺木放在那里,而后才从其他地方搬些大石块在旁边垒砌起来,而后再在缝里灌土。 从墓地回来,收拾妥当,已经十点多了,要到中饭一次搞定。也是几个菜一次性端上来的,因为要开车,不敢喝啤酒了,爽了点饮料。 事后,嫂子的父母兄弟纷纷挽留我这个头遭来的客人好好的去凤凰玩玩,我托辞着国庆一定再去好好的旅游一番,他们才肯放人;临行前,应着姐夫的提议,非常乐意地去他家的猕猴桃园里转了转。 姐夫家有好几块田都种着猕猴桃,手掌大一个,看得我都惊呆了。抓一个、两个、三个、抱着、四个,好,拿不下了,先放在箱子里;一听说那里贩子收购这些猕猴桃价格只有一元一斤,更是惊讶。想着要不是工作,我也来当贩子或者当淘宝店主算了。 回去的路上,嫂子说,她的弟弟、弟媳在凤凰城里开一个照相馆;她哥哥则在凤凰城里卖笛子等旅游特色物品;姐姐姐夫则在凤凰城里帮游客流动照相;她父亲则在山里风钻开山劈石,还接受过记者很多次的采访呢;可以说,是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生存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