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周末了。这是很多邻居跟我们打招呼的口头禅。
我们每周回家一次,不知不觉中邻里之间又相见了,见面之余闲聊之中,一般都会感叹一下时间匆匆。我觉得也是,一恍惚一周、一月就过完了,但有时具体到哪一天却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甚至有点煎熬,有点闷心。不过。放到时间的长河里,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仿佛一下就过了。
特别佩服隔壁邻居。他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而且做事做得特别享受,特别陶醉。听听邓丽君,听听花鼓戏,来段相声,留心下广播里的时事。在他那,总觉得时间跑得轻快自在又厚重。
这倒还不算,最重要的是其做事非常有方法!要是一般人,换做武文渡这样的,两个人解决起来都觉得很困难的事,在他的巧劲使用之下,巧妙处理,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迎刃而解。也许,生活中借力打力的工作也与日常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今天上午,他要把一根七八百斤重的水泥挑梁搬到另一处地方。那笨重的水泥梁估计凭七八壮汉之力硬生生地抬过去都——够呛。只见他不紧不慢,先拉来一辆架子车,放在一旁,接着找来了一个厚实的圆木棍,一块厚砖,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把挑梁的一头使劲翘起,在地下垫了一个大石头;稍事闲聊,一哈腰一提气,就把翘起的这一头推放到了架子车上;他指点我帮点小忙把住架子车,他则巧妙运用木棍、砖头的推移,一步一步慢慢的把水泥梁的那一头也往架子车上移,不多几下,挑梁就服服帖帖地躺在了架子车上了,想去哪里轻轻松松运去哪里。
拆旧房,他和妻子几乎拆了一年,没浪费一点有用之物,没制造一点点建筑垃圾。对比其他人家,随处倾倒的碎砖烂瓦,不能不感叹他的精工细作。每每说起此事,金霞总是感叹不已。比如,旧屋上拆下来的水泥板,他小心拆下来,一块一块,完完整整齐刷刷地贴进塘坎边上,既坚固又透气,不花一分钱,倒比人家用水泥高价砌就的自然古朴多了。半米多宽的塘沿上,他种上一排垂柳,日后在树下垂钓别有一番风味呀。其他三面种上青菜,自家吃不完的,随手拔几棵扔进塘里喂鱼,也是潇潇洒洒轻轻松松。
他们家的大别墅是由其儿子设计,但具体落实都是他,每一点每一处都是他在脑海中进行思考、布置,就连那个架子车也是他找来的一些木板、铁棍、螺丝、车轮......组装起来的,可以说为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不仅如此,他那电动自行车也能在车尾装一根可拆卸拉杆,拉杆连接车斗,车斗里装货物,于是电动自行车变成了“半挂车”,去赶集、去五金店购物能轻飘飘。
他家房后的山上,由下往上,高高低低,一片一片也全是青菜,菜地里杂些果树,土坎上种上花木,连上山的台阶都是水泥砌就的。我家益平总以为他在打造植物园式的游乐场。前院里的花木,菜园,更是拾掇得昌茂别致。不得不感叹他的闲情雅致,感叹其聪明的头脑。
当然他的艺术品还远不止这几件,说到他家的厨房、烧水的灶台,那才叫绝,都进行了无烟化处理,感觉没有运用高科技却是运用了人类无穷的智慧。当然除了打灶,还是需要点师傅经验,其他的布置、凿孔、壁炉...…都是自己动手。
虽然,与他家别墅相比,我们家的茅庐更显破败,但天天有幸欣赏那么美的地标建筑,真算一种享受。朋友来了,炫耀一番,也觉得自豪。哈哈……
我们知道的事,好像没有他不会做的,早年,他一边开着槟榔厂,一边磨些豆腐卖,开拖拉机搞运输,办打米厂,编竹器,搞建筑等等,干一行专一行。他做什么事,都不急,慢慢思考,细细做,做到极致。
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是一种理念的差别。这么有哲理的话,若从其他普通农民嘴里说出,我会觉得突兀;他说,我觉得他是深有所悟。
他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有很多事没做完,一晃一天,一天一忙,“咦,文渡,星期六哩啊,飞快的啊!”
把每天都过成艺术,把每天都过得充实,把每天都过得有条不紊,真应该向邻居周建良学习。
与他为邻,甚感荣幸。